楠木軒

半個世紀的故宮情結

由 勞新忠 發佈於 綜合

講述人:單霽翔(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

日子過得真快,已經到了經常被要求“想當年”的年齡。的確,總有一些記憶是歲月抹不掉的,長存心中。我從小生活在北京,對四合院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我看來,紫禁城就是一座世界最大的四合院,而能夠有幸參與故宮的保護,就是特別值得回望的經歷。

20世紀80年代初,在國外留學期間,我曾從事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的研究。因此,回國以後投身古都北京的城市規劃工作。當年接受的第一項任務就是編制東城區的分區詳細規劃,而故宮就在東城區境內。如何保護故宮周邊環境是規劃的重要內容,包括劃定故宮周邊區域建設高度控制規劃,即以故宮為中心,確定規劃綠地、平房保護區和建設控制地帶等,力圖避免高大建築影響故宮文化景觀。

1987年故宮成為我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就在第二年,我開始負責北京城區規劃管理工作,有更多機會參與故宮保護實踐。其中一項工作是組織確定北京舊城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也就是將故宮周圍大面積區域劃入保護區內,以保護北京胡同-四合院為目標,實現故宮周邊歷史環境保護。

記得在1996年底,我在北京市文物局工作期間,曾組織舉辦“愛北京城,捐城牆磚”活動,贏得廣大市民積極支持、參與。崇文門至東便門的明城牆遺址公園建成以後,我希望進一步動員社會力量,為古都北京保護再做一些實實在在的努力。其中首先想到的就是故宮外側的環境整治。當時在故宮筒子河內側與故宮城牆之間的狹長地帶,擠進了400多户居民和21家企事業單位,出行十分不便。更為嚴重的是,居然有465個伸向筒子河的排污管道,每天有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河內。那時筒子河內淤積了大量垃圾,河面上漂浮着雜物,嚴重影響紫禁城的壯美景觀。當時,故宮博物院主管古建築保護的單士元副院長十分擔憂地説,故宮筒子河變成了“污水河”。

於是,我們提出了“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21世紀”的口號。在媒體上,專家學者積極建言,廣大市民積極呼籲,一時間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氛圍,各界達成共識。此後,經過3年的積極努力,故宮筒子河和城牆之間的居民和單位全部遷離,兩岸環境進行了整治,通過建設污水截流系統,避免了污水向河內排放。終於,在進入21世紀前,實現了故宮筒子河碧波盪漾。如今無論春夏秋冬,特別是天氣晴好的日子,總有很多攝影愛好者把故宮城牆、角樓、筒子河的美景拍攝下來,傳向世界各地,與更多的朋友們分享。

2012年,我來到故宮博物院工作,經過持續5個月的詳細調研,我們再次喊出了一個口號:“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紫禁城建成於1420年,2020年是她的600歲生日。2002年,在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先生的領導下,為時18年的“故宮整體維修保護工程”啓動。這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計劃,經過持續努力,達成了既定目標。故宮博物院的開放區域也由2002年的30%,達到了如今的80%。

“壯美的紫禁城”不僅包括“美麗的外貌”,更要包括“健壯的肌體”。2012年以來,故宮博物院以2020年為目標,實施了6項行動計劃。一是實施“平安故宮”工程,為徹底解決故宮面臨的火災、盜竊、震災、藏品自然損壞、文物庫房、基礎設施和觀眾安全等7大安全隱患,有針對性地實施7項重點內容。二是開展故宮環境整治,包括室內外共22項內容,恢復故宮壯美景觀,實現持續擴大開放。三是編制《故宮總體保護規劃》,這是迄今為止第一份以故宮文化遺產價值整體保護為目標的詳細規劃,在故宮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與研究等諸多方面,體現出具有前瞻性的系統管理理念。四是開展故宮文物清理,在故宮博物院7年文物藏品清理基礎上,又開展了為期3年的可移動文物清理,徹底摸清“家底”。五是建立故宮學院,加快故宮博物院和業內人才培養,傳播中華傳統文化,開展青少年文化遺產教育,也成為國際文物博物館領域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六是組建故宮研究院,進一步整合故宮學術力量,合理規劃學術研究體系,吸納國內外學術研究人才,構建開放性高端學術研究平台,持續產生高質量的綜合研究成果。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這六項行動計劃的實現,能夠對故宮進行可持續保護,為故宮博物院健康發展釘下六根深樁。我深信,基礎牢才能行穩至遠。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也是故宮博物院建院95週年,故宮已經走向世界,故宮博物院業已成為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紫禁城正青春”。如今,故宮博物院王旭東院長在張忠培老院長提出的“平安故宮、學術故宮、完整故宮、強大故宮”的基礎上,又提出了“活力故宮”的目標。“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未來”,是我們一代又一代故宮人的使命,不能有絲毫懈怠。

(本報記者李韻採訪整理)

<script>window.FWBA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