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家蕩產式的育兒觀念 對孩子的性格養成有害無益
【六一兒童網導讀】父母都知道隨着孩子的長大,陪在身邊的時間也越來越短了,都想在孩子的童年給ta更多的愛。但是很多父母有沒有想到,有些沒有底限的愛會讓孩子變得自私,變得更以自我為中心不會顧及他人。特別是中國式的溺愛,傾家蕩產式的育兒觀念,對孩子的性格養成有害無益。
我們是不是正在犯這樣的錯誤?
1、不懂拒絕孩子要求。
年齡小的孩子對各種玩具都十分好奇,今天喜歡這個明天喜歡這個,很多父母都不懂拒絕孩子,結果就是房間裏面堆滿了各種玩具。很多玩具都是玩幾天就不玩了,扔在角落,容易得到孩子是不懂珍惜,也造就了孩子浪費的性格。父母還得跟在後面,收拾各種玩具。
父母也要認真考慮,有時候我們為孩子付出過多,卻讓孩子越來越懶惰和自我中心。
2、父母如同照顧寵物那樣照顧孩子。
有時候孩子在玩耍的時候,父母或者爺爺奶奶總是亦步亦趨地跟着,不斷的打斷他,告訴ta這樣不行那樣不行。其實父母在孩子專心玩耍的時候,和他説話讓他分心,對孩子的專注力影響很大。而且在平常的生活中,很多父母不讓孩子幹一丁點事,就連裝飯洗碗都不讓孩子參與,甚至到小學還在給孩子餵飯。終於在父母的努力下,孩子上小學了還不會自己穿衣,梳頭,吃飯,洗臉。
其實像這樣的溺愛,真是太自私了。父母已經剝奪了孩子獨立和努力的機會,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護犢心理需求,增加了孩子對大人的依賴。而且這也讓孩子的專注力差,沒有自理能力,脾氣也特別差。
3、中國式的父母很喜歡為孩子操心和焦慮。
小時候就很操心ta的吃飯和學習,看不到ta受累受委屈,作業多一些就為孩子抱不平。等孩子長大成人,又為ta的工作和婚姻操心,傾其所有給ta買房買車。大家都想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不能讓孩子有自卑感,傾盡全力讓孩子能過得好一些。
其實自卑感的根源,主要並不是擁有物質的多少,如果習慣在物質上攀比,孩子也同樣不能建立自信,反而滋長了孩子的虛榮心。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也不等於愛,如果父母習慣於用物質來表達愛,孩子以後也會不斷的追求物質,來得到滿足。而且也讓孩子覺得,自已的所有要求都是天經地義的,父母應該滿足。等孩子長大後無法適應現實,無力面對困難的時候,就只會逃避和向父母索取。
4、當父母用超出家庭條件太多的標準來養育孩子時,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在家裏比其他人身份尊貴,是應該的。
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孩子是不會珍惜的。父母的過度付出很容易讓孩子變成只知道索取的巨嬰。往往父母自己捨不得花錢,但是子女卻理所當然的揮霍一空。
曾經看到一網友這樣評價父母的,我爸媽不愛玩,不喜歡也不懂得吃美食,喜歡呆在家裏,也不會花什麼錢,所以給我花多一些也沒什麼。
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應該被尊重,不是隻有孩子才重要。應該逐漸讓孩子學會客觀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學會正視現實和困難。
父母的責任不但在於養育孩子,還要引導孩子身正確的方向前進。而現在很多父母這樣的傾盡所有為孩子,但確是剝奪了孩子對生活的動力和樂趣,讓他們變得依賴和懶惰,只想坐享其成,如果繼續這樣的一味溺受,最終也會讓孩子變成喂不飽的啃老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