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愛幼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婆媳同住的傳統沿襲了一個又一個時代。直到現代女人逐漸經濟獨立,思想改變,才逐漸實現婆媳分開住。但相當一部分家庭因為各種原因,住房緊張,帶孫問題等等還是婆媳同住。
自古以來婆媳恨,愛着同一個男人的兩個女人想和諧相處真的好難。而男人做為兩個女人中間的夾心,是否能夠成為兩個女人間的潤滑劑需要很高的情商。
其實婆媳矛盾大多來源於雞毛蒜皮,沒有根深蒂固的成因,如果做兒子丈夫的男人能夠左右逢源大體上還是能夠化解的。
然而大部分男人的情商實在感人,所以婆媳的矛盾往往隨着同住日久而愈演愈烈。
聽聽村裏李奶奶的訴説吧:
我這輩子最後悔的是和公婆同住一輩子,當時窮啊,吃的相當緊張,一年難得吃上一次肉,作為媳婦,每次逢節改善生活,我連筷子都不太敢伸。
有老有幼,輪不到年輕人吃。家家都這樣,作為年輕的媳婦如果敢多吃一口好吃的,就會被婆婆説得鄉鄰們都知道,你就是一個貪吃的不懂事的媳婦了!
形成這一現象的理論是老年人還能吃多久!孩子正在長身體!所以好吃的都是老人孩子吃!
傳統的孝順觀念如此,雖然年輕人是幹活的主力,卻在吃東西上完全靠邊站,啥不好吃啥!
李奶奶説着説着就笑得不行:我婆婆才比我大17,從我結婚起就開始説她老了!
我嫁過來時我婆婆才37歲!從那一天媳婦熬成婆,就用她老了壓倒一切,吃飯要緊着她,她老了;幹活她靠後,她老了!
因為她説三説四偶爾和她拌嘴,老公做裁判,她辯論不過我的時候,就説:我老了我糊塗了,我沒説過那樣的話!
有時候細講起來實在是她太過分了,老公就會説:你就不能讓讓老人,她還能陪我們多久!
婆婆才比我大17,還能陪我多久,這不,我70了,她87,身體還硬朗着呢!
這個比我大17歲的老人,我一讓,就讓了一輩子!老公嘴裏的“不能陪我們太久的老人”一陪就陪我到古稀之年,看樣子還會繼續陪下去,我倆誰先走都不好説呢!
我們那個時代和婆婆分家的還比較少,等分家的現象流行起來,我也老了。
這輩子和婆婆同住,我受了太多委屈,我媳婦過門後我決不和媳婦同住,我女兒結婚,我也只有一個要求,不要和婆婆同住!
想孝順老人並不一定非要同住。保持一碗湯的距離,既能照顧老人,又不容易生矛盾。我的兒媳婦就很孝順,我們從來沒有紅過臉。
不光過去,即使現在,很多男人在處理婆媳矛盾的時候往往也會有這種思想:“老人老了,你為什麼不能讓讓她”,“老人老了,她還能陪我們多少年!”。
我老公就説過類似的話,因為我比老公大,婆婆也才比我大20。
相差20歲左右,如果老人保養得當,甚至可能看起來像姐妹呢。
其實兩代人的年齡差一般也就22到30歲左右,沒有血緣的兩代人如婆媳特殊情況甚至會差距小於20甚至更少。
人們結婚一般在20到30之間,上一輩人年齡大約在40到50左右。而人的平均壽命卻有七八十歲。雖然大概率來説長輩先離開的機會大,但兩代人重疊在世的時間往往會有好幾十年,所以這句“老人還能陪我們多久”在很多情況下實在有點不成立。
正常情況,如果從結婚開始算起,老人真的能陪我們很久很久!能陪到我們的青春一去不回頭!甚至能陪到我們垂垂老矣!
所以在面對伴侶與父母的矛盾時,最好別用這句話來打發伴侶,如此下去,恐怕矛盾會越積越深!有矛盾一定想方設法解決,而不能倚仗父母年紀上老那麼20年就一味的想讓晚輩受委屈!
沒有感情沒有血緣的兩代人一起朝夕相處大半輩子,不產生矛盾幾乎是少有可能,我個人一直贊成一碗湯的距離,到老人真的老去需要照顧之時再考慮相守照顧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