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山水之城 幸福人家
央廣網重慶8月24日消息(記者陳鵬)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枱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作為長江上游重要的特大型城市,重慶直面問題、精準施策,強力治理多年來的生態頑疾,並把“綠水青山”轉化為百姓能夠得到實惠的“金山銀山”。
在重慶北碚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縉雲山黛湖湖邊,一對新人正在拍攝婚紗照。新郎李學銀説,以前黛湖周邊全是農家樂,由於污染,每次來都是一言難盡的感慨。沒想到,通過兩年的違建房屋清退和治理,這裏的水質就有了明顯好轉,變得風景如畫。李學銀説:“以前這裏就有個湖,有很多淤泥。現在治理好了之後,整個環境很適合我們拍婚紗照、出外景。根本不用P圖的,直接就是一個風景照了。”
2018年,國家生態環境部遙感監測發現,縉雲山保護區共有旅遊設施、工礦用地等人類活動區域500多處,侵佔破壞生態問題十分嚴重。一場圍繞縉雲山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的“鐵腕治山行動”隨即在重慶全面展開。
截至目前,這裏已經關停不符合經營條件的農家樂150餘家,累計栽種喬木、灌木、草本植物等近66萬株,生態修復22萬平方米,保護區面貌煥然一新。而綠水青山也不只是遷走人,讓出自然空間,生態的持續改善使得縉雲山保護區附近曾經靠着低價求生存的民宿業重獲新生。
孫德紅是這裏一家網紅民宿酒店“清歡渡”的負責人,客人們都親切地稱她為“渡娘”。她説,原來家裏有30個房間,每天從早忙到晚,賺錢卻很少,如今只有13個房間,但收入卻是原來的3倍不止,而這些都得益於景區環境和發展理念的巨大變化。孫德紅説:“以前我們做農家樂,最多的時候100塊錢,還要管三餐,包吃包住還要娛樂。一天忙到晚,風風火火的,我不能像這樣坐下來。做民宿之後,品品茶、喝喝咖啡,和客人聊聊天。以前客人過來也就是打打牌,但現在他們是在感受這個大自然的環境,去享受它。我們自己家的人也沒過得這麼忙碌,現在比以前掙的錢更多,所以現在也比較開心,很滿足。去年的利潤我們已經100萬元以上了。”
生態修復工程不僅要讓山更美,還須水更清。在重慶墊江縣龍溪河邊,響亮的嗩吶聲飄過澄淨碧綠的龍溪河,人們三三兩兩在岸邊散步。63歲的劉有軍在龍溪河做了幾十年的漁民,身體結實,聲音洪亮。幾年前,這裏因為工業、生活污染,水面甚至呈現出不同的顏色,被當地人戲稱為“七彩虹”。作為漁民的劉有軍回憶起年輕時的生活,都因為後來的污染面目全非。劉有軍説:“那時候水好,可以看到丈把深,水比較清澈。從2001年開始,龍溪河的水質就開始變差了,糞便、生活污水都排到這裏。水變壞了以後,下去游泳身上會發紅、發癢。然後就沒有打漁了,十網打漁九網空。”
河水污染面不斷擴大,羣眾反應強烈,幹羣矛盾突出。墊江縣環保局局長何江坦言,當時的壓力很大。何江説:“羣眾有好多意見,那時候喊環保局長來遊游泳。那個時候壓力挺大的。現在這幾年,通過我們這樣治理,有底氣了,我從2018年開始就在龍溪河游泳了。”
從2017年開始,墊江縣下大決心開始環境整治,實施“雙河長”負責制、組建漁政護漁隊、關閉禁養區養殖場、建設污水處理設施……一系列措施組合發力。
何江介紹,墊江縣建成了重慶市首個“環保天眼”智能監管平台和環境監管物聯網平台。目前,平台已經將附近的富源化工、興發金冠等5家生產企業作為試點監管對象,安裝了12路在線監測監控設備。通過對平台實時情況的識別、計算和分析,一有異常監管部門就可以馬上獲得預警。何江説:“我們現在28個污水處理站,全部安裝了在線監控,確保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
如今,龍溪河由五類水質變為三類水質,徜徉於花草樹木間,這裏已經是一道“河暢、水清、景美”的生態風景線。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的意見》,明確2020年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現常年禁捕,做了40多年漁民的劉有軍也正式“上岸”了,在龍溪河岸邊開了一家餐館。由於廚藝不錯,受到遊客的肯定,現在他每個月的收入都在萬元以上。劉有軍説:“現在農民的生活比以前好得多,現在剩的糧食都比以前的糧食好,現在我這個店收入肯定要比以前高得多了,每個月可以達一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