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西區,是香港十八區之一,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是全港最多有錢人居住的地方,連續四年成為香港的“富貴區”。中西區位於香港島的西北沿海一帶,背靠維多利亞峯,前臨維多利亞港,東起金鐘,西迄堅尼地城,面積有1240公頃。
二,東區,是位於香港島東北部,也是香港人力資源的主要集中地。自開埠以前,已經有漁民在筲箕灣居住。總面積約18.9平方公里,
三,南區,是香港十八區之一。自開埠以前,已經有漁民在香港仔居住。南區為香港島四區中,面積範圍覆蓋最廣的一區,總面積達4000公頃。
四,灣仔(Wan chai)位於香港島北岸中央位置,是一個新舊並存的獨特社區,揉合舊傳統與新發展的精粹,亦是香港歷史最悠久和最富傳統文化特色的地區之一今天的灣仔全區面積約976公頃
五,九龍城區,是香港十八區之一。北望獅子山,南接維多利亞港。東面以聯合道、東頭邨道、太子道東為界、西面以廣九鐵路為界。面積為1000公頃,
六,觀塘區,是香港最大的行政區之一,土地面積約有1130公頃,人口則達58萬人左右。它位於九龍半島東面,南至鯉魚門,東達飛鵝山南脈。
七,深水埗區,位於九龍半島西北部,北接沙田獅子山郊野公園,東以九廣鐵路(即港鐵東鐵線)為界,南抵界限街,西至海旁,包括昂船洲,是該港最早期的發展區域之一,亦曾為工商業及交通樞紐。佔地約1047公頃,
八,黃大仙區,是全港十八個行政區的其中之一,是以本區著名的黃大仙祠命名,位於九龍半島的東北面。黃大仙廟是香港香火最旺的地方,創立於公元1922年,經過數十年的悉心經營,是一座宏偉的中國式道教寺廟。黃大仙區位於九龍半島的東北面,佔地約926公頃。北面以獅子山及大老山為界;東臨飛鵝山;南接新清水灣道及太子道東;西連聯合道及獅子山隧道,本區是全港唯一沒有海岸線的行政區。
九,油尖旺區,包括尖沙咀、官湧(現稱佐敦)、油麻地、旺角、大角咀以及部分西九龍填海區。西面及南面是海,北面是深水埗區,東面是九龍城區,以九廣鐵路為界。面積6.55平方公里
十,離島區,在全港十八個行政區中佔地最廣,人口最少。全區由二十多個大小島嶼組成,遍佈香港的南面及西南面。 面積168平方公里
十一,葵青區,是香港十八個行政區域之一,位於新界西南面,由葵涌區(面積1023公頃)及青衣島(面積960公頃)組成。
十二,北區行政區,面積約1.4萬公頃,人口約三十萬,是新界其中一個佔地最廣和最能保留鄉郊特色的地區。北區位處本港地域的最北面,與深圳只是一河之隔,故區內有羅湖、文錦渡及沙頭角三個與中國內地接壤的關口。
十三,沙田區,隸屬香港,沙田區有四個輕工業區,包括大圍、火炭、小瀝元及石門,沙田區位於九龍市區以北,大埔區以南,主要包括大圍、沙田、火炭、馬料水、城門東及馬鞍山等地面積約6940公頃
十四,西貢區,位於香港東部沿海,總面積136.17平方公里,包括西貢半島南部、清水灣半島、將軍澳新市鎮及東面水域內的70多個島嶼,是香港十八區中面積第五大的區份。
十五,大埔區,是中國香港十八區的其中一區,位於新界的東部,南起大埔滘,北至八仙嶺,西瀕大刀屻,東跨吐露港,範圍包括大埔、大埔滘、汀角、船灣、以及部分的西貢半島北部地方,總面積約為14800公頃,是中國香港的第二大行政區域。
十六,屯門區,位於中國香港新界西部,北接元朗區、東連荃灣區、西臨珠江口、南面與大嶼山隔海相望。區內中心由西部有青山(高583米)、東面是九徑山(高507米)、北面是圓頭山和元朗平原、南面入海有青山灣。區內中心區被青山和九徑山2座高山夾著,而屯門河則由北向南流入青山灣。
十七,荃灣區,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新界的南部,與九龍相距約5公里,面積約6,070公頃。
十八,元朗區,是香港十八區中位置最西北的一區,位於新界的西北邊,三面環山,地勢平坦,元朗是一片平原,原來這裏是連綿的農田,在多山的香港,只有這一塊平整而廣闊的平原,與另一個區北區一起覆蓋了香港和深圳的全部陸路交界。佔地面積138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