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世界上有這樣一種“英雄主義”

由 谷太枝 發佈於 綜合

還記得那張醫患同看落日餘暉的照片嗎?

今年3月份,在武大人民醫院東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援鄂醫療隊隊員劉凱護送87歲的王欣老人做CT途中,專門停了下來,讓已經住院近一個月的老先生欣賞了一次久違的日落。一老一少,欣賞夕陽的淡定與從容,被網友親切地稱為“2020年最治癒的瞬間”。

王欣曾説,他康復後要送一首曲子給當時照顧他的上海醫療隊隊員們。後來,在醫護人員悉心照料下,老人最終戰勝新冠肺炎痊癒出院。

幾個月過去了,這個温暖的故事終於迎來了續集。如今,王欣老人恢復情況良好,他也如約送上了這份禮物,演奏了一曲《拉德斯基進行曲》,“隔空”送給上海醫療隊的隊員們,“在我發病期間,是你們像家人一樣照顧我,是你們的不放棄讓我最終康復。”這兩天,這段視頻通過媒體發佈之後,再次引發網友集體共情。

生、老、病、死,這是人生從起點到終點,每個人都無法逃避的四件事,其中幾乎四分之三都是在醫院中完成。正因為聯繫如此緊密,醫護和患者之間,總是發生着説不盡的、打動人心的故事,而這些故事本身天然就具有觸動人心的力量。在這些故事裏,患者在生死邊際的掙扎與挽救,疾病來襲造就的脆弱與堅強,醫護的成長和艱辛,都真實地匯聚在一起,讓人看到生、看到死、看到痛苦,也看到希望。

回到現實中,醫護人員是一個格外與眾不同的羣體。他們每天遊走於健康與疾患之間,體會生與死的無常,體會職業的精彩與無奈。同時,這也是一個經常被誤解的羣體。醫學有侷限,風險有概率,疾病並非總能治癒。僅僅因為這基本認知的差異,轉瞬之間,譭譽就可能發生逆轉,他們中的有些人甚至成為暴力傷醫事件的主角。

但是,在種種衝突、困擾之中,絕大多數醫護人員仍在竭力堅守着純淨的信仰和神聖的職業精神。正如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説:“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仍然熱愛它。”他們,無愧為人生的真英雄。

今年以來,人們見證了太多醫患之間守望相助的難忘瞬間。回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初期,面對新冠病毒這個未知的“對手”,醫護人員臨危不懼、白衣執甲、逆行出征,用他們的堅守與奉獻,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希望。患者對醫護人員的情感流露也同頻共振,內心感恩、充滿敬意。從醫生帶着87歲老人同看落日餘暉的温情、到3歲小患者出院後與護士“跨越百年的致敬”,無一不彰顯着醫患共抗疫魔的同心同德。

“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可以説,堅強的患者與仁愛的醫護,彼此構成了對方的力量源泉。“白衣天使”用精湛醫術全力救治患者,讓患者看到了生命的希望,而患者把健康乃至生命託付給醫生的信任與感激,也為醫護人員的堅守與奉獻注入新的力量。或許,這種互相信任、彼此成就,正是醫患關係的“正確打開方式”。

中國人常説,“救命之恩,沒齒難忘”。疫情的陰霾終會散去,到那時,我們仍應記住這份感動,始終對醫護人員多一分理解,少一分成見,多一分信任,少一分揣測,讓守望相助留在2020年難忘的抗“疫”記憶中,也寫在未來更多歲月靜好的日子裏。

來源:經濟日報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