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14天14萬!不能承受的暑假之重

由 納喇傲兒 發佈於 綜合

  “你的孩子暑假花了多少錢?”這個暑假,家長們見面多半會問。暑假過半,各種燒錢的旅行團、夏令營、暑期班還在繼續,“盼望開學”成了家長的心願。

  燒錢項目一:海外遊學

  家住上海的朱女士剛剛帶兩個女兒從英國參加完夏令營回來。14天,22000元人民幣,只是大女兒參加夏令營的費用。加上一家人來回機票、她和小女兒在外住酒店的費用以及其他各種開銷,超過14萬。

  這家號稱有40年曆史的原汁原味傳統英國寄宿式營地除了英文課程,還有各種户外拓展、皇家禮儀。習慣了住大別墅、出門住五星級酒店的孩子第一次嘗試跟別人合住一個十幾平米的宿舍,最開始心理肯定有落差,但後來孩子適應得不錯。

  這種“接地氣”的“吃苦”鍛鍊讓朱女士覺得還算有收穫。此外,孩子在夏令營中認識了不同國家的同齡人,還被訓練“皇家禮儀”,諸如安靜吃飯、文明如廁等各種細節,朱女士都認為是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朱女士説,孩子所在的國際學校,每到假期孩子們都會去某個國家旅行。通過旅行一方面增長孩子見聞,也能密切和同學的聯繫,如果什麼都不參與,孩子難免有被排斥之感。

  像朱女士家這種實現財務自由的家庭在中國並不是多數。她基本每年都會讓孩子出國兩三次,二三十萬的費用在她看來“很平常”。而對大多數中國家庭來説,日益增加的寒暑假開銷,越來越成為不能承受之重。

  朱女士女兒參加的這種海外夏令營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海外遊學”,多半由國內旅行社策劃,多為歐美國家,名校點綴是必備招牌。

  中新社發 李建平 攝

  針對中小學生,十天半個月不等,按人頭收費,吃住行下來,三萬不算少,五萬不算多。許多脱不開身的家長選擇給孩子報一個這樣的旅行團,開闊眼界之餘,也讓孩子從小立下上名校的目標。

  今年暑假剛開始,一篇名為《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的文章在自媒體上熱傳,文章中的女兒過一個暑假要35000元。

  其中,去美國遊學,10天20000元;請阿姨照顧,5000元;再加上鋼琴課、游泳班、英語、奧數、作文培訓費,這位在廣州企業當高管、月薪三萬出頭的媽媽,一月收入竟負擔不起女兒的暑假,引起熱議。

  其中的大頭就是美國遊學。有的家長表示不理解:為什麼要去海外遊學?去美國溜一圈就能學好英語了?將來就能上美國名校了?

  如果不能認同,那麼對北大、清華門口的暑假遊排隊長龍是否能夠理解?外地的學生來北京一定要去北大清華,中國的學生去英美,一定要去劍橋牛津、哈佛耶魯。美國名校雲集的波士頓每年夏天中國遊學團之多,可見一斑。

  隨着中國人有錢了、熱衷於走出國門,海外遊學這些年變得越來越盛。從國際學校到公立學校,從一線大城市到二三線城市,開學後“你都去哪些國家玩了”成為同學間的熱門話題,這讓只在國內旅行的同學都不好意思。於是有的家長咬咬牙也要讓孩子出國開開眼,雖然明知沒什麼用。

  燒錢項目二:暑期班

  除了出國遊學這個大頭,報班也成了暑假花銷的另一大開支。在某自媒體一項《你家孩子暑期消費總額是多少?》的調查中,選擇5000元到10000元佔52%,10000元到20000元佔25%,20000元到30000元佔9%,30000元以上佔13%。

  中新社發 牧易 攝

  毋庸置疑,參與這個選擇題的家長都給孩子報了數量不等的暑期班。暑期班又分兩種,以體育、藝術特長為主的興趣班和以語、數、外等學科知識為主的輔導班。游泳、羽毛球、籃球、乒乓球、網球、舞蹈、畫畫、鋼琴……有的是平時上着暑假繼續,有的是暑假突擊學習一項技能,時間都得連續半個月左右。而這些班只要隨便上兩三個下來,基本上就達到5000元了。

  其他五花八門的暑期班還有領袖氣質培訓班、皇家馬術、兒童高爾夫、名師教國學等,這些聽上去就貴氣的班價格當然也貴氣,都以萬計。這與富裕起來的一部分中產階級想提煉孩子的修養有關,但是否能有相應收穫,則因人而異。

  雖然一半以上的家長選擇了5000元到10000元這一“最低檔”,但更多人表示懷疑,那些月收入不到5000元、10000元的家庭怎麼辦?我家孩子暑假就沒花到5000元,我是不是對不起孩子?

  家住北京的梁女士給孩子暑假報了八個班,除了語、數、外,還有跆拳道、羽毛球、繪畫、鋼琴、小提琴。當然,像語、數、外,是之前就在學,暑假有集訓課,當然不能缺。其他興趣課也不是同時上,但總體上無縫鏈接,保證孩子每天上午下午都有地方去,剛好下班後去接。

  梁女士説,不是因為有錢,而是實在是家裏沒人照看孩子,如果是請阿姨來看着,人工費同樣要五六千,還不如讓孩子在各個班裏待著,也許還能有所收穫,但相應付出的各類支出就是過萬元。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告訴國事直通車,補習班的熱銷與家長“彎道超車”的心理直接相關,很多家長把孩子暑假安排得滿滿的,希望孩子利用假期多學一點,走在其他孩子前面,這其實是教育的功利心理,但在中國當前環境下一時很難改變。

  孩子究竟該怎樣過暑假?

  “孩子究竟該怎樣過暑假”在20年前似乎不是一個問題。面對動輒價格不菲的暑假,很多“80後”、“90後”懷念自己吃着冰棍、在家看着《西遊記》、出門瘋玩的童年。而現在,小區裏很少見到傻玩瘋玩的孩子。

  中新社發 張宇亮 攝

  梁女士説,自己小時候放假了,姥姥家、奶奶家溜一圈,家裏看電視、打遊戲,臨到快開學才狂補作業,進而惆悵“下一個寒假什麼時候來啊”。而她的女兒常常問她:“什麼時候開學啊,我都迫不及待想上學了。”

  其實,每年夏天幾乎都能見到海外遊學、各種主題的天價夏令營、暑期班的報道,這其中固然有媒體週期性新聞熱點,也不乏相關營銷機構等幕後推手。

  儲朝暉提醒,家長應對此理性看待,對於選擇多少錢的出遊、報班,則應量力而行。對孩子來説,家長的愛和時間上的付出比金錢的付出更重要。但現在的情況恰恰反過來。家長竭盡所能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生活,卻沒有時間陪孩子。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好事,但讓孩子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決不等於花了多少錢。”儲朝暉説,真正有意義的暑假是讓孩子能自己支配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現在的孩子選擇的餘地越來越小,這值得深思。

  或許,家長們應該問問自己的孩子:“你想過一個怎樣的暑假?”(馬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