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7日電
“我能從一百個人的腳步聲中,
分辨出爸爸的腳步,
因為,
九十九人的腳步踏在地上,
爸爸的腳步踏在我的心上。”
脱下防護服,摘下護目鏡,中國紅十字會援助伊拉克防治新冠肺炎醫療專家組成員徐永昊,讀着女兒寫給他的詩。
4月12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中國專家組成員徐永昊(右一)與伊拉克醫生合影。新華社發
在一些西亞和北非國家,還有不少像徐永昊一樣的中國醫療專家在幫助那裏的人民抗擊疫情,用真誠和無私的奉獻傳遞着温暖與愛。
逆行者
沉。
這是翻譯艾河旭第一次見到防彈衣,單手拎着會有些吃力。
在伊拉克,“戰區”險,硝煙未散,“疫區”險,病毒肆虐。中國專家組一行7人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逆行”。
“請中國專家一定到北部來,”當地官員這樣説,“他們來了,老百姓就放心了。”
3月26日,在位於伊拉克巴格達的中國援建伊拉克核酸檢測實驗室,中國援助伊拉克防治新冠肺炎醫療專家組成員楊鴻輝(中)取咽拭子。新華社發
從巴格達一路北上,徐永昊看到戰爭給這個國家留下的創傷,“斷垣殘壁、挖開的壕溝……儘管有警車隨行護衞,車子也要一直高速行駛,中間不敢停頓”。
從廣州到巴格達的ICU病房,徐永昊經歷了國內救治患者到馳援海外。在伊拉克不同的是,除了穿防護服,還要穿防彈衣。
3月25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援助伊拉克防治新冠肺炎醫療專家組成員在當地工作。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幾位專家深入巴格達僅有的三所定點收治醫院,把中國收治患者的臨牀經驗帶到伊拉克。定點醫院裏重症患者救助設施和經驗不足,為降低死亡率,徐永昊再三向伊方就對危重症患者進行治療提出建議。
“你們是伊拉克患難見真情的朋友,你們提出什麼建議,我們就按你們説的做。”伊拉克巴士拉省衞生局局長阿巴斯·塔米米對中國專家説。
4月25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巴格達醫學城醫院負責人向中國援助伊拉克防治新冠肺炎醫療專家組贈送抗疫紀念獎盃。新華社發
新生命
體温,38.5℃!
37歲的突尼斯孕婦哈南在見到中國援助突尼斯醫療隊醫生雷曉真之前,在幾家醫院吃了閉門羹。
疫情下,與意大利隔海相望的突尼斯氣氛緊張。
3月21日,在突尼斯西迪布濟德,中國第24批援突尼斯醫療隊西迪布濟德分隊產科醫生雷曉真(右二)與當地醫生一起討論病人病情。新華社發
“咳嗽2天,腹痛及發熱4小時急診入院。”高燒與宮縮折磨着哈南。西迪布濟德醫院的中國醫生迅速接診,“妊娠合併新冠肺炎可能,立即收入隔離產房。”
“偏遠落後,經濟基礎和醫療條件差”,這是醫療隊去年11月抵達時的印象,突如其來的疫情使醫療隊任務“臨時升級”。
防疫物資尚未完全到位,新生命卻不等人。“N95要重複使用,不能在手術中濺上血,”雷曉真在N95外又戴了一層普通外科口罩。
幾分鐘後,一聲啼哭——哈南新添了一個女兒。此時,雷曉真已連續工作29個小時,完成了8台手術。
3月23日,在突尼斯堅杜拜省,中國第24批援突尼斯醫療隊堅杜拜分隊產科醫生王晨(右)在做手術。新華社發
疫情持續蔓延,截至4月底,突尼斯已確診病例近千例。中國醫療隊承擔起協同防疫任務,向三所受援醫院提出諸多技術性建議。援外前學過法語的醫生們直接製作了法文版《新冠肺炎防護》宣傳畫,受到好評。
兄弟情
“請收下這些草藥,治療新冠肺炎也許有效。”
3月裏,一位叫伊斯梅爾的蘇丹老人給中國援蘇丹醫療隊送來一包“抗疫藥”——帶皮風乾的棕黃色種子,是當地人應對咳嗽、感冒的常見藥。
“中國兄弟幫我們,我們也一定要幫中國兄弟”,伊斯梅爾老人反覆重複着這句話。多年前,中國醫生用針灸治好了他的腰腿痛。
“忘不了那位叫穆娜的小大夫,”老人回憶説,診室病人多,“她常把自己的凳子讓給我。”
左圖是蘇丹老人伊斯梅爾(右)與中國援蘇丹醫療隊員張小軍的合影。(中國援蘇丹醫療隊供圖)
新冠疫情在蘇丹發生後,中國醫療隊多次接受蘇丹國家電視台、喀土穆電視台等主流媒體訪談介紹防疫知識,為當地醫護人員舉行多期防控培訓,並協助當地醫院建立分診制度、分享中國抗疫成功經驗。中國駐蘇丹大使館和國內民間組織向蘇方捐贈防疫物資。
“相知在急難,獨好亦何益。”醫療隊員的文章中這樣寫道,“我們堅信愛之花開放之處,生命便欣欣向榮,所有努力都不會被辜負,我們必將獲得戰‘疫’最終勝利。”(監製:辛儉強、閆珺巖;記者:藺妍、張淼、黃靈、馬意翀、楊淑馨;編輯:胡冠、馬興華、董龍江、程大雨、金正)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