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尼泊爾強硬對抗印度的侵略,底氣何來?

由 長孫秀芬 發佈於 綜合

幾十年了,尼泊爾終於對印度“硬氣”了一次。這一次,尼泊爾不僅通過“新版圖”的發佈,聲索了領土主權。而且還向搶奪武器的印度軍隊打響了第一槍。確實出人意料,但又符合國際戰略博弈背後的邏輯。
2020年,絕對是個不平凡的年份。當有一天我們回顧歷史時,一定會無限感慨這一年的種種“怪現象”。那時,也許才能更深刻的窺探那些現象的背後邏輯!現在還只是2020年的上半年,但一些“詭異”的現象卻已經無限的“博眼球”了。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波及了整個世界。而美國這個世界唯一的超霸國家,在疫情和“種族歧視抗議”的雙重壓力下幾乎“癱瘓”。而在敍利亞和利比亞這兩個戰場上仍然戰火紛飛。其他地區自然也不例外。而近期,南亞地區又成為了熱點。
印度是南亞地區的“霸主”,但這個“南亞霸主”最近似乎有點“飄飄然”了!擺出了“一對三”的姿態。在繼續與巴基斯坦因為克什米爾問題衝突不斷的同時,還在拉達克地區製造着事端。另外,印度對鄰國尼泊爾的“野心”也徹底惹怒了尼泊爾,導致尼泊爾擺出了與印度徹底決裂的架勢。今年5月8日,印度國防部長辛格給一條從印度內地通往裏普列克山口的道路剪裁。而這條長80公里的道路卻經過了被尼泊爾視為領土的卡拉帕尼地區,這在尼泊爾國內引起了強烈反響,尼泊爾民眾紛紛要求尼泊爾政府對此採取行動。
印度國防部長辛格的剪綵顯然激怒了尼泊爾人。因為,尼泊爾人看透了印度想借助基礎設施的建設,使佔領“合法化”的用意。於是,尼泊爾現總理,尼共(聯合馬列)主席奧利要求議會對此問題進行討論並拿出方案。於是,尼泊爾議會在5月13日召開了會議。結果,在總共275名議員中,有258人支持尼泊爾的“新版地圖”。在尼泊爾的“新版地圖”中,將原來的有爭議的卡拉帕尼,裏普列克,林比亞杜拉這三個地方重新納入了尼泊爾的領土主權範圍。新版圖的領土面積比原來多出了355平方公里。
尼泊爾公佈的“新版圖”自然引起了莫迪的不安,印度政府除了向尼泊爾表示抗議外,還悄悄地向爭議地區派出了900名正規軍。這顯然更進一步刺激了尼泊爾政府。因為,在這些爭議領土上,印度雖然是實際控制者,但印度原來卻也只是派出了邊防哨所及警察,並沒有派出作戰部隊。所以,尼泊爾政府有理由相信,印度是要打破慣例,強行佔領了!於是,尼泊爾也作出了相應的反應。
“新版圖”是經過議會通過的,這就等於有了授權。於是,在印度派兵進入爭議地區後,尼泊爾也向有爭議的邊境地區派出了部隊。而一向霸道的印度軍隊居然作出了一件奇葩之事。以為尼泊爾此舉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印軍料定尼泊爾軍隊不敢反抗,於是,印度士兵居然去搶尼泊爾軍人手中的武器,於是,雙方發生了嚴重的“肢體”衝突。而且,有的尼泊爾士兵還開了槍。這大大的出乎了印軍意料,也自然是吃了大虧,據路透社的消息,在這場衝突中,可能有一名印度人員死亡,多人受傷。
尼泊爾和印度軍隊的衝突發生後,印度是“吃虧又吃驚”。它們沒有料想到尼泊爾政府的態度會如此堅決,沒想到尼泊爾軍人是如此血性。而國際輿論也很納悶尼泊爾政府為什麼會突然如此強硬?難道尼泊爾的背後有強硬的靠山?不出意外,印度媒體進行了“甩鍋”,説巴基斯坦及大國是尼泊爾背後的力量。不然的話,尼泊爾沒有這樣的底氣。
其實,尼泊爾這次之所以如此強硬,有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印度做得太過分,它把尼泊爾當成了錫金。想“故伎重演”。然而,尼泊爾雖然也不大,但顯然不是錫金可比。二是尼泊爾的政體已經發生了顛覆性變化。沙阿王朝已經倒台,現在的尼泊爾已經是左翼的尼共(聯合馬列)掌權。三,國際環境的變化也使尼泊爾敢於奮力反抗了。所以,印度再以吞併錫金的方式來對付尼泊爾顯然已經不可能。
尼泊爾的全稱是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在13世紀的時候,馬拉王朝興起。而在1768年,沙阿王朝崛起後統一了尼泊爾全國。其間,1846年拉納家族依靠英國的力量奪取了尼泊爾的軍政大權。直到1950年的時候,特里布文國王才結束了拉納家族的統治,恢復了君主立憲制。1960年,馬亨德拉國王取締了政黨,王室又一次獨攬大權。1990年尼泊爾爆發了人民運動,比蘭德拉國王才不得不恢復君主立憲制。
2001年,尼泊爾發生了一件震驚世界的王室慘案。6月1日,王儲迪彭德拉血洗了王宮,包括國王,王后,王子,公主在內共有12名王室成員被掃射致死,王儲也隨後開槍自殺,雖經搶救,但仍然於6月3日不治身亡。而王位也落在了比蘭德拉國王的胞弟賈南德拉手中。然而,王室慘案的發生大大的削弱了民眾對王室的信任度,自此,王室逐漸衰落,至2006年時,賈南德拉國王被迫退位。而在2008年5月28日,尼泊爾完成了制憲,成立了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239年的沙阿王朝終結。而在此後,印度也逐漸失去了對尼泊爾政局的控制力。所以,印度有了鋌而走險之意。想以類似吞併錫金的方式“蠶食”尼泊爾的領土。
錫金原來也是個內陸小國,曾在清朝時期附屬於大清,但是,在成為英國殖民地後也導致了後來的變局。自從英國撤出南亞後,印度便以“英屬印度的正統”自居,並在1950年與錫金簽署了一份“不平等”的協議。協議的主要內容是:“如果錫金要放棄與外國聯繫的權益,將自己國家的外交關係權力交給印度。”1968年,錫金爆發了反印度的人民運動,而印度則藉助“協議”向錫金派駐了軍隊和任命了行政長官及議會議長。實際掌控了錫金。1975年4月,錫金民族黨再次發起了反印度浪潮,而印度則直接派兵打敗了民族黨武裝,並攻下了王宮,錫金國王被迫流亡美國。而印度隨即操作了一個全民公投。因為在錫金有75%以上的人信仰印度教,所以,公投也就是走過場。同年5月16日,錫金成為了印度的第22個邦。
印度想仿照吞併錫金的模式來蠶食尼泊爾的想法肯定有。不過,尼泊爾和錫金雖然有相似之處,但差異更大。再者,現在的國際環境也和那時大不相同了!印度幾乎沒有得逞的可能。那時,正值冷戰時期,蘇聯和美國都爭先恐後的拉攏印度。而大國那時也正值非常時期,沒有精力做出大的舉動。現在顯然不同了,因為,大國不僅有精力,也更有能力不讓歷史重演。這應該也要尼泊爾敢於強硬反抗印度侵略的一個重要原因。
尼泊爾也是一個內陸國家,地處喜馬拉雅山南漉,其餘三面都與印度接壤。也就是説,尼泊爾只有中印兩個鄰國。所以,尼泊爾的歷史與這兩大鄰國自然是分不開的。目前,印中分別是尼泊爾的第一和第二大貿易伙伴國。從歷史來説,早在1791年,經歷了廓爾喀之役後,尼泊爾就臣服了大清。直到英國入侵之前,尼泊爾一直都受到大清的保護。不過,自從英國撤離,印巴分治後,尼泊爾就一直被印度所影響。現在,在尼泊爾2900萬的人口中,信仰印度的比例高達86.2%。這也是印度能夠影響尼泊爾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尼泊爾與印度的領土爭端也是源於英國的入侵,也是英國人留下的後遺症。1814年,英國入侵了尼泊爾,並迫使尼泊爾將目前爭議的土地割讓給了印度。所以,尼泊爾對此一直耿耿於懷,但礙於處處受制於印度,雖然一直沒有放棄對領土的訴求,但由於與印度的力量懸殊太大,尼泊爾只有10萬兵力,自然是不能和幾百萬的印度軍隊相提並論。所以,一直以來也並沒採取具體的行動。不過,由於尼泊爾政體已經改變,加之印度的做法“太過分”,再加之尼泊爾現在也是帶-路沿線的重要國家,因此,尼泊爾左翼領導的政府決定不再忍受印度的欺凌了!所以,尼泊爾也就非常有底氣的擺出了和印度硬碰硬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