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2017年諾貝爾獎已於10月9日正式落下帷幕 看6大獎項花落誰家

由 亓官天亦 發佈於 綜合

  2017年諾貝爾獎已於10月9日正式落下帷幕 看6大獎項花落誰家

  2017-10-16

  諾獎醫學峯會

  版權聲明:如需轉載請務必聯繫 “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峯會組委會”未獲授權禁止轉載“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

  作為全球學術界最大的盛事之一,

  2017年諾貝爾獎已於10月2日開始陸續揭曉,

  以下是各獎項具體揭曉時間:

  1、生理學或醫學獎

  生理學或醫學獎(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已於北京時間10月2日揭曉;

  2、物理學獎

  物理學獎(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已於北京時間10月3日揭曉;

  3、化學獎

  化學獎(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已於北京時間10月4日揭曉;

  4、文學獎

  文學獎(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已於北京時間10月5日揭曉;

  5、和平獎

  和平獎(The Nobel Peace Prize)已於北京時間10月6日揭曉;

  6、經濟學獎

  經濟學獎(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已於北京時間10月9日揭曉;

  / 2017諾獎得主名單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美國三位科學家傑弗裏•霍爾(Jeffrey C. Hall),邁克爾•羅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邁克爾•楊(Michael W. Young)因“發現控制晝夜節律的機制”而獲得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傑弗裏·霍爾(左)、 邁克爾·羅斯巴什(中)、邁克爾·揚(右)

  傑弗裏·霍爾(Jeffrey C.Hall)

  美國遺傳學家。1945年出生於美國紐約,於1971年獲得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遺傳學博士學位,於1974年成為布蘭代斯大學教員。

  邁克爾·羅斯巴什(Michael Rosbash)

  美國遺傳學家,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研究員,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44年生於美國堪薩斯,1970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自1974年以來,一直在美國布蘭代斯大學任教。1984年他和傑弗裏·霍爾的研究小組克隆了果蠅的週期基因,1990年提出了生物鐘的轉錄翻譯負反饋迴路的概念。 1998年,在果蠅中,他們發現了週期基因、時鐘基因。

  邁克爾·揚(Michael W.Young)

  美國遺傳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49年生於美國邁阿密,1975年獲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博士學位,1978年起一直在洛克菲勒大學任教。

  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國三位科學家雷納·韋斯(Rainer Weiss)、基普·索恩(Kip S. Thorne)和巴里·巴里什(Barry C. Barish)因其在引力波研究方面的貢獻而獲得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雷納·韋斯(左)、基普·索恩(中)、 巴里·巴里什(右)

  雷納·韋斯(Rainer Weiss)

  美國理論物理學家,1932年9月29日生於德國柏林。1955年獲得麻省理工學士學位,1962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於1960至1962年執教於美國塔夫斯大學,1962至1964年是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後學者,後於1964年加入麻省理工任教。因在引力物理學與天文物理學的貢獻而享譽學術界,是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榮譽教授,最重要的成就為發展出激光干涉術。

  基普·索恩(Kip S. Thorne)

  美國理論物理學家,1940年6月1日出生於美國猶他州洛根市。1962年獲得加州理工的學士學位,1965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學位。研究領域主要在於相對論性天體物理學和引力物理學。他的關於蟲洞或許能夠用來做星際旅行或時間旅行的主張而被公眾熟知。

  巴里·巴里什(Barry C. Barish)

  1936年生於美國奧馬哈市。1957年獲得物理學學士,1962年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實驗高能物理博士學位。1963年他加入加州理工。巴里什在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國家科學委員會批准資助該項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對LIGO的建造和交付使用發揮了重要作用。他還創建了LIGO的科學合作組織(LIGO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諾貝爾化學獎

  瑞士科學家雅克·杜邦切特(Jacques Dubochet)、美國科學家喬基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和英國科學家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因其發明了冷凍電子顯微鏡,從而在高倍鏡下觀察到生物分子的結構性分離而獲得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

  理查德·亨德森(左)、喬基姆·弗蘭克 (中)、雅克·杜邦切特(右)

  理查德·亨德森上世紀90年代改進了傳統電子顯微鏡,取得了原子級分辨率的圖像;

  喬基姆·弗蘭克在70、80年代開發了一種圖像合成算法,能將電子顯微鏡模糊的二維圖像合成清晰的三維圖像;

  雅克·杜邦切特發明了迅速將液體水冷凍成玻璃態以使生物分子保持自然形態的技術。這些發明使低温冷凍電子顯微鏡的各部件得到優化。

  諾貝爾文學獎

  瑞典文學院將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英國作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

  石黑一雄 1954年11月8日生於日本長崎,1960年隨家人移居英國,先後畢業於肯特大學和東安格利亞大學,並於1982年獲得英國國籍。1983年開始發表小説,其主要作品有《羣山淡景》、《浮世畫家》和《長日將盡》等。曾獲得1989年布克獎、大英帝國勳章、法國藝術及文學騎士勳章等多個獎項,與魯西迪、奈保爾被稱為“英國文壇移民三雄”。

  諾貝爾和平獎

  2017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非政府組織“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International Campaign to Abolish Nuclear Weapons,簡稱ICAN),以表彰其“在引發人們對使用核武器所導致的災難性的人道後果的注意”方面的工作,以及其“開創性的,旨在推動以條約為基礎在禁止使用核武器”方面的努力。

  ICAN由101個國家的468個非政府組織組成,在2007年於奧地利維也納正式成立。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世界基督教協進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內部,通過接受來自私人以及歐盟、挪威、瑞士、德國、梵蒂岡等國家的捐款維持運轉,每年預算約為100萬美元。多年來致力於説服世界各國政府,使他們承諾與其他利益相關方合作,推動對核武器的批判、限制和禁止,並作為民間社會組織的代表,引領了旨在實現在國際法框架下禁止核武器的運動。

  諾貝爾經濟學獎

  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宣佈將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理查德·泰勒(Richard H. Thaler),以表彰其在行為經濟學方面的貢獻。

  理查德·泰勒,1945年9月12日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曾先後在羅徹斯特取得文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先後執教於羅徹斯特大學(1971-1978)和康奈爾大學(1978-1995),1995年起任芝加哥大學商業研究生院行為科學與經濟學教授、決策研究中心主任至今。現為美國經濟學會會員、美國藝術與科學研究院院士。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領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主要研究領域是行為經濟學、行為金融學與決策心理學。在行為金融學方面,主要研究人的有限理性行為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並作出了很多重要貢獻。其代表著作有《贏者的詛咒》、《準理性經濟學》等。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不善メ言談”:美國人給自己發獎沒啥意思


  【摘要】林教授進一步闡述他了解的選舉規則,正是由於這樣的規則,中國經濟學家目前不屬於西方主流經濟學圈,很難有集中幾十個人一起推薦,因此包括自己在內的中國經濟學家很難獲得提名,因而也和諾貝爾經濟學獎無緣。

  10月9日,2017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芝加哥大學教授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以表彰他在行為經濟學上的貢獻。

  經濟學家圈公號和新浪網先後刊登“林毅夫:我為什麼不會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和“林毅夫:我為什麼常常説‘我不會得諾貝爾獎’”。 內容源於2016年9月25日的第72期北大博雅講壇上,林毅夫教授回答了自己不會得諾貝爾獎的提問,並解釋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現在選舉規則。

  林毅夫教授認為自己不會得獎和諾獎的提名規則有關。他説:“我常常説我不會得諾貝爾獎,因為我知道諾貝爾獎現在的選舉規則。”

  林教授進一步闡述他了解的選舉規則,正是由於這樣的規則,中國經濟學家目前不屬於西方主流經濟學圈,很難有集中幾十個人一起推薦,因此包括自己在內的中國經濟學家很難獲得提名,因而也和諾貝爾經濟學獎無緣。

  筆者並非來評判林毅夫教授是否有資格獲得諾獎,這自有諾獎提名和評審委員會來判定。況且林毅夫教授在中國經濟特別是新結構經濟學方面成就斐然,大家有目共睹。

  筆者是來指出林毅夫教授對諾獎提名規則的3點誤解。

  1. 林教授説道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每年發出1500封推薦信,邀請1500個人推薦”, “我瞭解到這1500人當中,有一半的人會推薦自己,基本就是750票了”。

  這顯然和諾貝爾獎官方提名規則大相徑庭。諾獎官網明確規定:“任何人都不能提名推薦自己”,就是為了防止浪費提名權。而且,官方網站説每年送給3000個合格提名人,不知為什麼變成1500人。

  林教授是不是被虛假消息誤導了?

  2. 林教授不僅僅對提名人提名自己很清楚,對沒有提名自己的票也很瞭解:“另外750票當中會非常分散,相對集中的大概也就十幾票,不到二十票,然後從連續幾輪都得到十幾票、二十票的人當中挑選五個人,再仔細看他們的貢獻是什麼,最後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來做一個推薦。那麼這相對集中的二十幾個人,都是誰推薦的?大部分是那些人的學生。”

  但是根據諾獎官方另一規定:“提名和提名相關任何信息都必須保密50年,禁止在私下或者公開場合討論”,就是為了保護提名人的隱私,在匿名環境中儘量做到公正和公平的提名。而且第一次諾貝爾經濟學獎是在1969年,到2019年才滿50年保密期,第一屆的提名細節才能解密和公開。不知林教授是通過何種渠道,如何突破這50年保密的硬性規定,瞭解這麼多投票分佈情況? 這些情況屬實嗎?

  3. 林教授還説:“現在按照西方主流理論寫文章容易發表,但是你也很難進入到前面四十位,因為你是按照人家的理論來寫,你可能發表很多,但是你不會變成領頭的。如果你不按照他的理論,而是按照我的理論來寫,是跟他們現有理論牴觸的。現在主流雜誌的評審人,都是按現有主流理論來看,他老是給你挑刺,所以你就不能發表。” 林毅夫教授認為非主流理論很難有機會發表在主流雜誌,因此很難獲得提名機會,從而和諾獎無緣。

  事實上,剛剛得獎的理查德.泰勒,研究的就是非主流的行為金融學。據泰勒回憶,剛開始寫的文章給主流經濟學雜誌投稿,都被拒收。但是他堅持不懈,終於修成正果。

  林教授所在的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的副主任王勇畢業於理查德·泰勒任教的芝加哥大學,曾經是泰勒的學生。王勇表示:“行為經濟學在最初剛剛提出來的時候,也受到主流學界一定的批評與阻力,甚至嘲笑,但是理查德·泰勒等經濟學家通過嚴謹的研究慢慢紮下根來,這種堅持與嚴謹,非常值得新結構經濟學學者們好好學習”。

  相信林教授帶領的新結構經濟學經過不懈努力,即使一開始非主流,也有可能和泰勒一樣榮登桂冠。

  對提名規則的誤解本來是件小事,但是由於林教授的影響力如此之大,林教授的對諾獎提名規則的不當解讀多次被國內媒體廣為報道宣傳,以至於很多不明真相的人都信以為真。

  因為林教授對諾貝爾經濟學獎提名規則的誤解,導致中國廣大人民對如此重量級的國際大獎的公正和客觀性產生懷疑,使之蒙羞,這肯定不是林教授的本意。諾貝爾先生九泉之下一定在大聲喊冤。

  為此筆者特意附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官方程序,幫助大家瞭解整個過程。

  =======諾貝爾經濟學獎提名和獲選程序 =====

  來自諾貝爾獎官網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提名僅以邀請的方式。被提名的人及其提名相關的任何信息,必須保密50年。程序如下:

  1. 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先選定合格提名人,根據規定,這些合格提名人分為6類

  a) 瑞典皇家科學院的成員(瑞典國籍和外國國籍都可)

  b) 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成員

  c)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

  d) 瑞典,丹麥,芬蘭,愛爾蘭和挪威在相關學科高校的終身教授

  e) 根據瑞典皇家科學院每年的按照國家和地區的配合, 發給至少在相關6所高校當過校長或者院長或者主席的人

  f) 其他瑞典皇家科學院認為合適的科學家

  (注 e 和 f 必須在每年的9月份結束前確定)

  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發給合格提名人保密推薦函,每年大約在9月份送出3000份保密推薦函。 推薦人不得推薦自己。

  2.每年1月31日推薦截止日前,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收到保密推薦函後,根據推薦人的推薦,進行篩選。一般首輪篩選會選出250-350個候選人。

  3.每年3-5月,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把初選的250-350個候選人的資料,發給各個領域的專家,讓他們評估這些候選人的成就。

  4.每年6-8月,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把專家對候選人的評估彙總成正式報告,並附上委員會的推薦建議,每個委員會成員都要在報告上簽名認可,並把報告正式提交到瑞典皇家科學院。

  5.每年9月,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提交的報告和推薦,分兩次在瑞典皇家科學院的經濟學分院討論。

  6.每年10月初,通過投票,以多數票為準,最後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被選出,然後公佈。

  7.每年12月10日,在瑞典Stockholm 舉辦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當場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諾貝爾獎章,證書和獎金。

  諾貝爾獎基金會條法規定,關於提名人和被提名人,以及跟獲獎相關的調查和觀點等的信息都需要在公開或者私下場合絕對保密50年。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古拉拉”:自己經濟碾壓西方就有了。

  (2017-10-12)


  學校概述

  芝加哥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UChicago),簡稱芝大,位於美國國際金融中心芝加哥,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大學之一 。

  這裏誕生了“芝加哥經濟學派(Chicago School of Enocomics)”等以人文社科為主的眾多芝加哥學派,走出了世界約40%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芝加哥大學1890年由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創辦,素以盛產諾貝爾獎得主而聞名。按高校官方數據,截止至2014年共有89位獲得諾貝爾獎得主在芝大工作或學習

  僅次於劍橋大學(90位)排名全球第二,領先於麻省理工學院(84位)、哥倫比亞大學(82位)、加州大學(61位)、哈佛大學(48位)等其它高校。

  世界排名

  QS:10

  U.S News 3

  THE 10

  地理位置

  芝加哥大學是一所位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的私立研究型大學。該大學包括本科學院以及由4個系、6所職業學院和1所繼續教育學院組成的各種研究生項目和跨學科委員會。

  芝加哥大學有約5000名本科生和10,000名研究生。

  芝大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大學之一,有89位教師和校友曾獲諾貝爾獎,為美國大學中最多。2位校友曾獲圖靈獎,12位教授榮獲過國家科學獎章,現任教授中有超過60位國家科學院、國家工程院和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

  芝加哥大學是培養華人精英的兩個搖籃之一(另一個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學培養了李政道,楊振寧和崔琦三個華人諾貝爾獎得主。其中,李政道和楊振寧實現華人諾獎零的突破。

  著名華裔政治家有中華民國前副總統、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保釣運動健將林孝信教授,世界銀行前高級副總裁林毅夫等亦畢業於芝加哥大學。

  院校設置

  芝加哥大學本科教育提供49個主修專業和22個輔修專業的理學學士和文學學士。

  學制四年,大致分為數理學,生物學,人文學,社會科學和新大學學院(交叉學科)五個方向。

  住宿條件

  在芝加哥大學,住宿生活與在家的生活幾乎一樣。學校內嵌居住社區,11所宿舍樓包括了38所公寓,每間公寓大約有70名學生,學生可以在這裏一起用餐,交流和娛樂。

  四年之內,學生都可以選擇在校居住。

  芝加哥大學要求新生的第一學年都要在學校的House System中居住。而轉學過來的學生則沒有硬性要求。

  寢室的分配基於學生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興趣愛好,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拓寬自己的視野。

  而在公寓的選擇上,每個公寓的學生都會告訴你他們公寓的優勢在哪裏,從建築風格,地理位置,到文化和傳統。

  在這些因素中,你需要考慮是獨處還是與舍友一起生活,是否需要舍友和你有着接近的生活規律,是喜歡愛乾淨的室友或是專注於學習和學生工作的室友,這些都可以由你選擇。

  學生也可以選擇異性舍友,但是芝加哥大學不鼓勵新生這麼做。

  學生註冊並交款後,根據時間順序被排入寢室分配隊列,遵循先到先得原則分配寢室。大多數學生會對自己的寢室感到滿意。

  如果希望調整寢室,可以在秋季的寢室調整期向住宿主管報告。

  (2017-09-25)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9日,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美國經濟學家、芝加哥大學教授理查德•泰勒因其在行為經濟學領域的研究獲獎。

  近10年間,都有哪些人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而他們又有哪些成就呢?

  2007年,美國經濟學家萊昂尼德•赫維奇、埃裏克•馬斯金和羅傑•邁爾森。他們在創立和發展“機制設計理論”方面作出了貢獻。 “機制設計理論”最早由赫維奇提出,馬斯金和邁爾森則進一步發展了這一理論。這一理論有助於經濟學家、各國政府和企業識別在哪些情況下市場機制有效,哪些 情況下市場機制無效。

  2008年,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克魯格曼整合了此前經濟學界在國際貿易和地理經濟學方面的研究,在自由貿易、全球化以及 推動世界範圍內城市化進程的動因方面形成了一套理論。他的新理論能夠幫助解釋自由貿易和全球化對世界經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以及世界範圍內城市化進程的驅動力等一系列重要問題。

  2009年,美國經濟學家埃莉諾•奧斯特羅姆和奧利弗•威廉森。奧斯特羅姆因為“在經濟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別是對公共資源管理的分析”獲獎,威廉森則因為“在經濟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別是對公司邊界問題的分析”獲獎。埃莉諾•奧斯特羅姆和奧利弗•威廉森的研究證明了經濟分析可用於解釋大多數社會組織形式。奧斯特羅姆的研究揭示了使用者組織是如何有效管理公共資源的。威廉森的研究則發展了有關公司作為一些架構安排解決利益衝突的理論。

  2010年,美國經濟學家彼得•戴蒙德和戴爾•莫滕森,以及具有英國和塞浦路斯雙重國籍的經濟學家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季斯分享這一獎項。這三名經濟學家憑藉對“經濟政策如何影響失業率”理論的進一步分析,摘得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桂冠。三人的理論可以解釋許多經濟現象,包括“為何在存在很多職位空缺的時候,仍有眾多人失業”。三人建立的經濟模型還有助於人們理解“規章制度和經濟政策如何影響失業率、職位空缺和工資”。

  2011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克里斯托弗•西姆斯以及紐約大學的托馬斯•薩金特。西姆斯的貢獻主要集中於對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和應用宏觀經濟學領域的研究方面。他研究短期經濟政策的作用,反映出對宏觀政策效果的關注。而薩金特作為理性預期學派的領袖人物,在宏觀經濟模型中預期的作用、動態經濟理論與時間序列分析的關係等研究領域頗有建樹。

  2012年,美國經濟學家阿爾文•羅思和勞埃德•沙普利,以表彰他們在“穩定匹配理論和市場設計實踐”上所作的貢獻。沙普利採用了所謂的合作博弈理論並比較了不同的匹配方法。其研究重點是如何使雙方不願打破當前的匹配狀態,以保持匹配的穩定性。羅思的貢獻在於,他發現沙普利的理論能夠闡明一些重要市場是如何在實踐中運作的。通過一系列研究,他發現“穩定”是理解特定市場機制成功的關鍵因素。

  2013年,美國經濟學家尤金•法馬、拉爾斯•彼得•漢森和羅伯特•席勒,他們因對資產價格的實證分析取得顯著成就而獲此殊榮。評選委員會指出,他們的研究成果奠定了人們目前對資產價格理解的基礎,資產價格一方面依賴波動風險和風險態度,另一方面也與行為偏差和市場摩擦相關。

  2014年,法國經濟學家讓•梯若爾。他被譽為當代“天才經濟學家”,累計發表過300多篇論文和11本專著。在當代經濟學三個最前沿的研究領域博弈論、產業組織理論和激勵理論均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以對市場力量與調控領域研究的貢獻而獲獎,並打破了多年來美國經濟學家壟斷經濟學獎的現象。

  2015年,擁有英國和美國雙重國籍的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知名微觀經濟學家安格斯•迪頓因研究消費、貧困和福利方面獲得當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安格斯•迪頓最主要的學術貢獻在於提供了定量測量家庭福利水平的工具,以此來更準確地定義和測量貧困,對更加有效地制定反貧困政策有着重要意義。

  2016年,哈佛大學的奧利弗-哈特(Oliver hart)、麻省理工學院的本格特-霍斯特羅姆(Bengt Holmström)榮獲該獎項,獲獎理由為對契約理論的貢獻。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樹下蟲”:這些理論基本都不適用中國

  (2017-10-10)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弗裏德曼説:誰能解開中國經濟增長的謎題,誰就能獲得諾貝爾獎!

  中國從1979年改革開放至今已近40年,GDP從4100億增長到74.4萬億,增長了181倍,這在世界經濟史上是從未有過的。早在20多年前,很多經濟學家就預測中國經濟要硬着陸,甚至崩潰,但這麼多年過去了,中國依然過的好好的!中國經濟讓傳統的經濟學統統失效!經濟學界有一個説法:中國例外!

  中國為什麼發展的這麼快,這麼持久?為什麼會達到如此高度?中國經濟的未來會如何?中國怎麼就一夜之間從山寨大國變成創新大國?總之,中國對西方來説就是一個謎團,看不透,弄不懂,解釋不了!

  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經濟學原理小編不懂,也研究不出來,畢竟這是諾貝爾級別的大課題。小編今天就從宏觀的角度説説中國經濟為什麼會走到今天這局面!

  一、人口

  在生產力比較落後的時代,人口是發展的負擔,但在全球化時代人口卻是最寶貴的資源!有人就有消費,有消費就有需求!在上世紀80年代,最早投資中國的外國企業就是看中中國的龐大人口所藴含的強大消費能量!中國14億人口的大市場,是任何一個企業都無法忽視的。中國現在在汽車、手機、家電等大部分領域都是世界最大市場。中國消費總額也即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單一消費國。

  二、中國政府

  中國政府是世界最高效的政府之一,並且適應能力很強。可以説在改革開放的30多年裏,中國政府居功至偉。中央集權管理、政府的管理能力是中國領先世界兩千多年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中國政府的管理效力甚至遠在美國之上。

  三、基礎設施

  外國人第一次來到中國,無不被中國現代化的面貌所震撼!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地鐵、公交系統、電力系統、城市路網等,都已經超越了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近幾年,中國基礎設施不斷向極限領域擴張,連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裏都有公路穿過,西南十萬大山也有高鐵飛馳,這是任何一個國家不曾完成的壯舉!這些基礎設施,為企業和個人的發展掃除了一切障礙。

  四、中國人

  中國人的勤勞和韌性,超過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中國人平均工作時間,世界第一!外國人生活講究休閒,而中國沒日沒夜工作只為多賺一點錢。外國人鄙視中國人太愛錢,對財富有病態的追求。那是它們不瞭解中國,這一切都拜數百年的苦難和極度的貧困所賜。窮怕了,只有金錢才能讓中國人有安全感。

  五、城市化

  改革開放前,中國城市化率只有20%,1979年中國10億人口有8億生活在農村。中國發展的過程同時也是城市化的過程。人口城市化會帶來極大需求:工作需求會刺激工廠的建設;住房需求會刺激房地產發展;教育需求會刺激學校和培訓機構的發展;休閒需求會推動影視娛樂、旅遊等的發展;而且城市人口的消費能力是農村的五倍左右。人口的城市化對經濟的推動作用是爆炸性的!世界歷史上從未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如此大規模的城市化!2016年中國城鎮化率達到了59%,與中等發達國家80%的比例還有很大距離。可以説,中國城鎮化還要20年!

  六、世界華人

  5000萬華人遍佈全世界!華人一向重視教育,工作努力,所以大部分華人都過的不錯。在東南亞華人甚至掌控了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的經濟!華人掌握的財富並不比猶太人少!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早期,華人資本成為中國最主要的外資來源!這是其它任何國家所沒有的優勢!

  七、智商

  中國人是世界最聰明的人之一。我們非常善於學習和模仿,所以我們山寨了世界我們能山寨了一切!但中國人更可怕的是,我們不滿足於模仿,我們還會通過掌握的技術,創新提高,創造更先進的技術和產品!其實在此前,儒家文化圈的日本和韓國也有這項能力,但它們畢竟是小國,對世界造成的衝擊在可承受範圍之內。而中國這個龐然大物,一旦成為創新強國,對世界經濟格局,所帶來的影響必然是顛覆性的,所以西方世界害怕了,顫抖了!但有用嗎?中國的崛起無人能擋!

  八、經濟野心

  殘酷的近代史改變了中國,釋放了中國體內的洪荒之力!在以前,中國人滿足於天朝上國、地大物博的美夢,沒想過要向中國之外的地區投射經濟影響力。但現在不同了,中國產品和中國資本,在全世界攻城略地,成為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世界工廠!按照這種速度,30年後,世界60%以上的工業產品將由中國製造!中國製造能夠供應全世界!

  九、規則

  西方世界為了掌控世界設計了目前這一套規則,核心是:經濟全球化!西方自認為它的技術最先進,它的產品最好,為了讓它的產品佔領全世界,在過去60年裏它們處心積慮的打破經濟的疆界,推行經濟全球化!而中國很完美的適應了這套規則,西方發現經濟全球化簡直是給中國量身定做的外衣,太合身了!

  總之,中國的崛起是世界經濟神話,無法複製,無法模仿!世界只有一箇中國,世界也只有一羣人叫中國人!中國有多複雜,中國經濟就有多複雜,以往任何經濟原理都無法完全解釋!西方人如果正視中國,再研究個三五十年,也許能摸到中國的一點皮毛!

  (2017-10-10)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教你如何真正做到“損失規避”

  2017-10-12

  通識教育

  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H. Thaler)因在行為經濟學領域的貢獻獲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行為決策的相關理論的獨到之處在於:它既不必取道行政命令,也無需藉助經濟槓桿,而是通過提供簡約且低成本的選擇架構,即可使人們的行為朝着預期的方向改變。

  理查德·塞勒

  理查德·塞勒的成名工作包括對社會福利政策、儲蓄投資政策等行為經濟案例的分析與解釋,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個具體的案例——塞勒運用損失規避助推美國養老金儲蓄率的提高。

  養老問題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問題,美國的養老金政策由養老金固定受益計劃轉為養老金固定繳款計劃後,員工的養老儲蓄率低到無法維持其老年生活,塞勒等運用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的原理設計了養老金項目來助推(nudge)美國養老金儲蓄率的提高。

  什麼是損失規避

  假想你現在正在參加下面這個遊戲:

  現在拋一枚硬幣,如果正面朝上的話,你將獲得50元;如果正面朝下,你將損失50元,你是否願意參加該遊戲?

  硬幣正面朝上和朝下的概率是相等的,即參與者有50%的概率獲得50元,50%的概率損失50元,我們可以推測選擇參加和選擇拒絕參加該遊戲的人應該是相等的,即各佔50%。但實際上的結果是,被試普遍不願意參加該遊戲。

  損失規避是指等量的損失和獲得產生的心理效用並不相同,前者要大於後者(Kahneman & Tversky, 1979)。通俗的説法就是損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過獲得的快感,人人都害怕失去。

  損失規避的原因

  人們對將要失去的物品所具有的情感依戀被認為是產生損失規避的原因之一:失去物品會帶來心理不適感,賣方可能會為了迴避威脅心理狀態的因素而提高價格(Carmon et al., 2003);越是喜歡的物品,損失規避傾向就越強烈(Dhar & Wertenbroch, 2000)。從根本上看,損失規避可能僅僅是情感預測的錯誤(Kermer, Driver-Linn, Wilson, & Gilbert, 2006),人們可能高估了損失帶來的情感反應,從而導致損失規避。

  另外,認知因素也會對損失規避產生影響:交易物品的可替代性(Chapman, 1998)、物品的重要程度(Chen, Lakshminarayanan, & Santos, 2006)都能影響損失規避。操縱買賣雙方的認知視角,也可以降低損失規避的程度(Carmon & Ariely, 2000)。

  神經科學研究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技術發現,在面對損失時,大腦的紋狀體和前額葉皮層的活動強度降低,這些腦區在處理獲得時激活強度變大,且其強度的變化和損失規避行為相同,即損失導致這些區域的激活強度的變化幅度大於獲得(Tom, Fox, Trepel, & Poldrack, 2007)。這也從生理基礎層面為損失規避現象的普遍性提供了有力證據。

  對目前文獻所報告以及生活中的損失規避現象作仔細分析發現,當談到損失的時候,首先出現在人們腦海的是金錢和物品,損失金錢和物品的先決條件是事先已經擁有了該金錢和物品。另外,能體現具體得失過程的損失可能產生更強烈的損失規避感。如,實際成本的效用大於機會成本(Sayman & Öncüler, 2005; Thaler, 1980)。這給了我們一個啓發:損失規避的產生跟損失、獲得發生的過程有關,且獲得或損失的實際發生過程不同,其引起的心理感受強度也會有所不同。在此基礎上,劉歡, 梁竹苑和李紓(2009)引入了一個“程數”的概念:同一擁有物(可見或不可見)在起始狀態和最終狀態之間經過擁有者的次數,即該擁有物的所有權變更次數。程數不同,其引起的心理感受強度也可能不同。用“程數”的視角分析以往的研究發現:在經典的損失規避研究中,獲得是“單程”——從無到有,而損失是“雙程”—— 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損失比獲得多了“一程”,損失導致的心理感受比獲得更強烈,所以出現了損失規避現象。

  塞勒對損失規避的應用

  塞勒等結合損失規避的原理,提出採用行為經濟學的方法設計了一個名為“儲蓄漸增計劃”(Save more tomorrow,SMarT)的項目,來提高美國的養老金儲蓄率。SMarT項目的設計為:要求被試在下次漲工資的時候,拿出工資的一部分去繳納養老金,一般繳納養老金的金額低於漲薪的金額

  其中,塞勒的解釋是,損失規避對該項目的影響在於,一旦一個家庭習慣了某個特定水平的可用收入,低於該水平的收入就會被看作損失,某個家庭之所以不願意增加他們的養老金儲蓄率是因為他們不想經歷已經到手的工資的減少所帶來的痛苦感受。因此,在漲工資之前就要求員工拿出未來工資的一部分來進行儲蓄,那麼就會有效降低他們損失規避的程度。收入(金錢)並未到自己的口袋裏就劃分出來一部分作為儲蓄,這樣的方式比將收入拿入口袋再拿出來會更加容易。

  然而,《決策心理:齊當別之道》書中提到的“程數説”對其機制提出了別樣的解釋。

  “程數説”認為,之所以會發生損失規避,是因為損失的程數大於獲得的程數。一般的損失的對象是金錢或物品,而對金錢和物品的擁有權具有“先得後失”的特性,損失金錢或物品的先決條件是事先已經擁有了該金錢或物品。SMarT項目要求應聘者在收入未實際拿到手時就要求其規劃一部分作為養老金,這樣的損失(儲蓄養老金)僅僅是工資賬面上的變動,並不會真正經歷且體驗雙程損失,因此損失規避程度較低,更容易存儲養老金。然而,如果從到手的工資拿出一部分作為養老金,這種方式實際是外顯的雙程損失(先得後失),因此損失規避程度較高,更不願意拿出錢來存儲養老金,導致存儲率的降低。

  最早實施該項目的是美國一家中型製造公司,被試為該公司的315名處於養老金繳款計劃背景下但養老金儲蓄率很低的員工,其中有162人接受了投資顧問的SMarT項目的建議。在經過4次年度性漲工資後,參與SMarT項目的員工的養老金存儲率逐漸增長,他們的平均存儲率由3.5%增長到了13.6%。這個結果表明使用行為經濟學的方法,確實可以為一些重要的經濟決定設計有效的規範性項目進而提高存儲率(Thaler& Benartzi, 2004)。

  本文作者:中國科學院研究員李紓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10-12)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研究的是非理性的經濟決策

  2017-10-10

  好奇心日報

  華盛頓電 – 本週一,2017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被授予了理查德·H·塞勒(Richard H. Thaler),以表彰他為行為經濟學作出的貢獻。

  1945 年,塞勒在新澤西州東奧蘭治市出生,目前在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Booth School of Business)任教。諾貝爾獎委員會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宣佈了這一決定,稱塞勒率先將心理學引入了經濟學,並發現人們做出經濟決策時並不是完全理性的。

  委員會稱,塞勒的研究讓行為經濟學從邊緣學科變成了主流領域,並表明其對經濟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意義。

  週一,塞勒表示“要想研究好經濟學,就必須記住我們都是凡人”,這是他的理論的基本前提。

  當被問及會如何花這筆獎金時,他回答道:“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會盡量非理性地花掉這筆錢。”

  諾貝爾經濟學獎於 1968 年設立,以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由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頒發。

  20 世紀大部分時間裏,主流經濟學均基於一個簡單的假設,認為人們的行為都是理性的。雖然經濟學家知道這一假設並不完全正確,但他們認為已經近乎於客觀事實。

  在塞勒的主導下,經濟學家漸漸擯棄了這一假設。塞勒並未簡單地指出人們的決定是非理性的,畢竟這顯而易見,但對研究毫無益處。相反,他表明人們的非理性決定是有規律的,因此他們的行為仍然可以預測。

  例如,他的研究表明,人們並不認為所有的錢都是平等的。當油價下跌時,標準經濟學理論預測人們會把錢花在最需要的物品上。但在現實中,人們仍舊會花一大筆錢購買汽油。哪怕某些優質汽油對車輛不利,他們還是照買不誤。換言之,人們將一部分預算分配給了汽油。

  塞勒的研究還表明,人們認為自己擁有的物品價值更高。在一項著名的實驗中,他和兩位共同作者給班裏半數學生分發咖啡杯,然後要求學生互相交易杯子。通常,隨機得到咖啡杯的學生相比於沒有咖啡杯的學生,前者出價是後者的兩倍。

  此後,人們的各種行為中都發現、記錄了這一現象,塞勒於是將其命名為“稟賦效應”。2002 年,另一位共同作者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被授予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當時就有人提出塞勒也應該分享這一獎項。

  塞勒的研究中,公平性是另一個關注焦點。他表明,人們非常在意公平,即使自身不能受益,也會懲罰他們心目中不公平的行為。這一認識有着重要的經濟學意義,例如,它説明了為什麼賣傘的店鋪在暴風雨來臨時不會藉機提價。

  同樣,這也揭示了經濟衰退的機制。標準經濟學理論預測,在經濟衰退時期,僱主會把工資降低到符合商品或服務需求的水平,所以沒有理由認為經濟蕭條將導致員工失業。但為什麼失業率會在經濟衰退期間上升呢?這是因為,員工認為減薪是不公平的,而僱主為了避免激怒在職員工,寧願裁員也不願削減工資。

  此外,諾貝爾委員會還表示,塞勒的“心理賬户”理論説明了人們會簡化財務決策,僅關注單個決定的影響,而不是整體考慮。塞勒還闡明瞭由於人們厭惡損失,所以實際擁有一件物品時,會高估它的價值,這一現象被稱為“稟賦效應”。

  塞勒的理論也揭示了為什麼新年計劃往往會半途而廢,以及長期規劃與短期行為之間的緊張關係。

  本週一,經濟學家理查德·H·塞勒正在位於芝加哥的家中。塞勒剛獲得了 2017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他説自己會“儘量非理性地”花掉這筆獎金。圖片版權:Anne Ryan/芝加哥大學 – 來自路透社

  根據塞勒的研究,許多人之所以沒能按計劃為自己的老年生活存夠積蓄,或者沒能開始過上更健康的生活,主要原因就在於他們沒能抵擋住眼前的誘惑。他還揭示了在諸如存錢交養老金等情況下,系統運行方式的微小改變(他用“助推”[nudging]來形容這個過程)就能讓人們更好地控制自己、完成任務。

  在電影《大空頭》中,塞勒和女演員、歌手塞琳娜‧戈麥斯(Selena Gomez)一同客串了其中的配角,他在電影中運用行為經濟學知識解釋了發生金融危機的原因。當被問到他“短暫的好萊塢生涯”時,塞勒開玩笑説,諾貝爾頒獎辭總結他的成就時沒有提到他在表演方面的造詣,讓他感到有點兒失望。

  這項工作為什麼很重要?

  傳統經濟學分析的基礎是理性經濟人假設,而塞勒的工作迫使經濟學家們去努力弄清楚了傳統經濟學分析自身的各種限制。

  在直接影響公共政策方面,塞勒也做得非常成功。

  他最重要的貢獻體現在他對兩項政策的影響,一是讓退休金計劃的微小調整自動吸引了更多員工加入該計劃,二是提出了讓員工隨着時間積累提高自己退休金繳存額的策略。

  2008 年,在和凱斯‧桑斯坦(Cass R. Sunstein)合著的《助推》(Nudge)一書中,塞勒指出,政府此前曾有過很多改善政策設計的機會。

  兩年後,英國政府在塞勒的建議下成立了一個行為經濟學部門,尋找在政策微調方面的各種機會。美國等其他國家隨後也效仿了這種做法。這些舉措取得的一些成功案例影響相對較小,比如他們發現,給沒有付車輛註冊費的人發一封帶有汽車照片的信,就能提高註冊費支付率。還有一些成就的影響則更為深遠,比如讓符合條件的孩子自動加入學校的午餐計劃。

  別人怎麼説

  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桑斯坦半開玩笑地説,這位長期與他合作的夥伴所獲得的榮譽“合理得沒邊兒了”。

  他説:“在塞勒之前,經濟學一直採用的是理性經濟人模型,假設人們會就買不買毒品、如何投資、做哪份工作做出理性的決策。塞勒則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加系統地破解了這個假設,他從來沒有説人都是不理性的,而是説,人們會以可預測的方面偏離理性,而且這些偏離又會影響到全局。”

  他還説,塞勒“讓動物本能這個經濟學概念變得更規矩了”。

  今年還有誰獲得了諾貝爾獎?

  上週一,傑弗裏‧霍爾、邁克爾‧羅斯巴什和邁克爾‧揚憑藉他們在控制人體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方面的發現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上週二,雷尼爾‧韋斯、基普‧索恩和巴里‧巴里什憑藉他們在引力波方面的發現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

  上週三,雅克‧杜波切特(Jacques Dubochet)、約阿希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和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三人由於研發了構建生物分子高精度三維圖像的新方法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

  上週四,英國小説家石黑一雄以其簡樸而晦澀的散文式文風和對文體類型的創造性顛覆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

  上週五,諾貝爾和平獎被授予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肯定了該組織在推動全球第一個禁止核武器公約方面所做的努力。

  去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是誰?

  憑藉他們對僱主與員工、公司與客户之間所簽訂合同設計方面所做的改進,奧利弗‧哈特和本格特‧霍姆斯特羅姆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

  翻譯 熊貓譯社 智竑 葛仲君

  題圖來自ilpost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好奇心日報,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10-10)


  文匯網訊(駐聯合國記者 袁博)中國旅美科技協會10月6日至9日在紐約舉辦主題為“美中創新、創業與合作發展”峯會暨第25屆年會。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在峯會上稱,逆全球化成本難以承受。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在峯會的主旨演講中表示,當前世界經濟已經進入到全球化分工和佈局階段,逆全球化會使現有供應鏈體系運轉中斷,其成本高昂,得不償失。因此,全球化趨勢難以逆轉。“貿易保護主義沒有贏家,在當前全球經濟競爭、創新、開放的大背景下,關起門來搞貿易保護註定會失敗。”

  斯蒂格利茨還特別稱讚了中國在全球化中的表現。他説,當美國越來越呈現出貿易保護主義傾向,甚至挑戰全球貿易規則時,中國卻成為經濟和貿易全球化的有力支持者,尤其是中國領導人在達沃斯論壇上的有力聲明令人印象深刻。他還認為,必須有一個各國都能接受的法律準則,來保障經濟和貿易在全球範圍內的正常運行。而世貿組織框架下的相關規則就是這樣一個已被證明並行之有效的準則。

  “天使粒子”發現者、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斯坦福大學教授張首晟博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科技創新要有天馬行空的思維。最前沿的科學研究項目不再是某一領域的單打獨鬥,而是需要計算機科學、醫學、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各種技術人員組團作戰,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物理領域的低温電子顯微鏡技術就是明證。中國這些年的科技投入非常大,很多研究機構的硬件建設已達到國際一流水平,但另一方面,科技創新也需要科研人員擁有獨立思考的空間、跨界思維的能力,利用好奇心進行探索的情懷,有時甚至要達到天馬行空的程度。

  清華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李中祥對記者表示,“高新技術產業的核心資產在於人才”。鑑於此,清華控股依託長期以來打造的科技創新和科技服務的重要國際生態平台——“跨太平洋創新走廊”,深度挖掘全球科技精英、產業精英對技術的理解、經驗和能力,深度挖掘產業體系與區域經濟的創新需求,為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中國優秀學子“回國服務、為國服務”提供全面的支撐和服務。

  據本屆年會組委會負責人、旅美科協大紐約分會會長沈琦博士介紹,為期三天的年會吸引了來自中美各地的近千名科研人士、學者和留學生出席大會。今年的年會亮點包括六大論壇,內容涵蓋教育、生物醫藥、信息技術與科技金融、新能源與新材料、創新與創業、美中基建合作等;而另一大亮點便是30多位來自學術、教育、商業和政界的世界級演講嘉賓與行業精英,分享了他們在各自研究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成立於1992年的美國“中國旅美科技協會”,是在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旅美華人綜合性科技組織之一,活躍於美國本土的同時也聯繫着大批海歸學者,有效地促進了中美之間教育、商業、金融、科技、創業等方面的民間交流合作。

  (2017-10-10)


  新浪財經訊 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6日(北京時間10月6日)消息,2017年10月9日,諾貝爾經濟學獎即將在瑞典皇家科學院揭曉。市場預計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熱門獲獎理論為為氣候變化,經濟增長以及貨幣政策相關理論,最終可能依然由美國學者奪魁。

  作為每年諾獎的壓軸獎項,經濟學獎並不屬於諾貝爾遺囑中的五項領域之一,而是由瑞典銀行於1968年為紀念諾貝爾而增設。今年諾貝爾獎各獎項的獎金提高1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82萬元),向獲獎者給予900萬克朗(約合人民幣740萬元)。2016年的獲獎理論是契約以及高管薪資;2015年的獲獎理論是貧窮和不平等;2014年的獲獎理論是市場力量和監管。

  猜測諾獎得主難度很大,因為提名人的保密期為50年。之所以對提名人的名單也進行保密,除了保證公平公正,也是為了不讓提名者因為沒有獲獎而有挫敗感。從1969年經濟學獎第一次頒獎以來,一共頒出48次獎項,在78位獲獎者中,只有一位女性得獎;其中一半的獎項都可能是兩名,甚至三名獲獎者。獲獎者的平均年齡為67歲。

  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旗下的知識產權與科技部每年都會根據全球最重要的學術研究平台Web of Science數百萬篇的學術論文,分析30年內的被引次數和被引論文數,由此來識別重大研究成果的主要貢獻者,評選出“引文桂冠獎”,這一獎項也被認為是預測諾獎的“風向標”。自2002年該獎項設立起,已經成功預測了45位諾獎得主。今年,知識產權與科技部從湯森路透集團脱離,成立了科睿維安(Clarivate Analytics)公司,原“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Thomson Reuters Citation Laureates)也更名為“科睿維安引文桂冠獎”(Clarivate Analytics Citation Laureates)。如果根據此機構的分析,以下三個研究領域很有希望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行為金融學和經濟學教授卡梅(Colin F. Camerer)和卡耐基梅隆大學經濟學和心理學教授洛文斯坦(George F. Loewenstein)的研究課題為行為經濟學和神經經濟學。行為經濟學和神經經濟學是顛覆傳統經濟學關於“理性人”假設的全面革新,修正主流經濟學多方面的缺陷。卡梅和洛文斯坦的研究領域作為經濟學、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交叉學科,旨在解釋經濟行為背後的機制,例如人們為何會做出高風險性的投資,市場為什麼傾向於產生“泡沫”等。

  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兼經濟學教授霍爾(Robert E. Hall)則主攻微觀經濟學領域,但他自稱是一名“應用經濟學家”,尤其是分析了工人生產力並研究了經濟衰退和失業的原因。他近期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如今的經濟衰退期,失業率的上漲並不是因為企業大量裁員,而是因為失業者往往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找到工作。業界認為霍爾的研究成果對於政府失業救濟政策的指導作用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

  哈佛大學商學院榮譽教授詹森(Michael C. Jensen)、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榮譽教授邁爾斯(Stewart C. Myers)以及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金融學教授拉詹(Raghuram G. Rajan)研究影響個人和組織在做出決策時的複雜因素,在闡明企業融資決策維度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而獲此榮譽。他們的研究對於理解企業資金的流動,提升公司的內部治理和決策非常重要。

  回顧: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2016年10月10日,諾貝爾獎委員會宣佈當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是哈佛大學的奧利弗·哈特(Oliver Hart)、麻省理工學院的本特-霍姆斯特羅姆(Bengt Holmstrom),得獎理由則是他們為契約理論做出的卓越貢獻。

  “我凌晨4:40就醒了,還在想這麼晚都沒通知,今年估計不是我。但幸運的是,電話響了。”收到獲獎消息時,奧利弗·哈特説:“我第一反應是擁抱我的妻子,叫醒我的小兒子……然後去找我的獲獎同伴説話。”

  哈特與霍姆斯特羅姆所研究的契約理論是研究在特定交易環境下來分析不同合同人之間的經濟行為與結果,這往往需要通過假定條件在一定程度上簡化交易屬性,建立模型來分析並得出理論觀點,而統一的模型又難以概括現實交易的複雜機制。兩位學者研究個人和組織如何在制定合同時平衡涉及薪資、財產權、保險索賠等方面的供給與需求,風險與動機,提供從不同側重點分析特定交易的理論工具,幫助個人和組織修正現實合同中潛在的缺陷、理解現實生活中的契約與制度現代經濟的運營模式。(新浪財經特約 周皓玥 發自斯德哥爾摩)

  (2017-10-06)


  贏家的詛咒:娶走校花的兄弟,你還好嗎

  2017-10-13

  北大匯豐海絲研究中心

  何帆丨北大匯豐經濟學教授 海上絲路研究中心主任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被授予美國經濟學家理查德·H·塞勒(Richard H. Thaler),以表彰其在行為經濟學領域的突出貢獻。

  塞勒現年72歲,先後執教於羅徹斯特大學和康奈爾大學,1995年至今任芝加哥大學商業研究生院行為科學與經濟學教授、決策研究中心主任。

  塞勒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行為經濟學、行為金融學和決策心理學。他被公認為是現代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領域的先鋒經濟學家。同時,塞勒在儲蓄和投資行為研究方面具有很深的研究造詣。

  作為行為經濟學大師的塞勒出版過很多著作,其中一些已有中文版本,比如《“錯誤”的行為》(Misbehaving: The making of Behavioral Economics),《助推》(Nudge),以及《贏者的詛咒:生活中的悖論與反常現象》(The winner’s curse: paradoxes and anomalies of economic life)。

  何帆教授曾分別撰寫過這三本書的書評,在此刊發以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塞勒的經濟學思想。

  為什麼標王總是報價太高?

  20世紀70年代,研究油田拍賣的幾位工程師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假設有個油田的開採權要拍賣,有很多家石油公司來競拍。誰也不知道這個油田在地下的儲量到底有多少,只能靠自己猜。每個公司都會給這個油田一個估值。每個公司都按照自己對這個油田的估值報價。

  一般來説,公司會按照比自己的估值低一些的價格報價,而報價最高的公司獲得油田的開採權。但在現實的拍賣中結果如何呢?這三位工程師發現,一般來説,競拍中的贏家往往會變成輸家。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最糟糕的情況是,油田的價值沒有競拍成功的公司的報價高,這家公司花的錢越多,虧得也就越多。稍微好一點的情況是,這個油田的價值比公司的報價高,但沒有公司當初的估值高,所以公司也會覺得吃虧了。這就叫“贏家的詛咒”。

  真的有“贏家的詛咒”嗎?還是説這只是一種極為反常的現象呢?1983年,兩位經濟學家馬克斯·巴澤爾曼和威廉姆·薩繆爾森做了個實驗。他們在課堂上拍賣一個存錢罐子,罐子裏裝滿了硬幣。學生們不知道里面有多少錢。每個學生都來猜,到底裏面有多少錢。猜完了就競價,出價最高的學生獲得這個罐子和裏面的硬幣。罐子裏實際上有8美元的硬幣。他們做了很多次實驗。學生們的猜測各不相同,平均估值是5.13美元。也就是説,大部分學生對罐子的估值都遠低於真實價值。贏家的出價平均是10.01美元,這意味着,平均每個贏家要虧損2.01美元。要是經濟學家每堂課都做一回這個實驗,他們還能賺一筆小小的外快呢。

  贏家的苦惱

  課堂實驗或許無法代表真實世界。但在現實生活中,“贏家的詛咒”比比皆是。比如,在1969年阿拉斯加北灣油田的拍賣中,贏家的出價是9億美元,而次高的標價是3.7億美元。這是不符合理性假設的。如果按照理性假設,贏家的報價和次高的報價應該相差不多才對。這只是一個特例嗎?不是。研究者觀察了很多油田競拍,發現在26%的案例中,中標價是次高價的4倍甚至更高,在77%的案例中,中標價至少是次高價的2倍以上。

  從1954年到1969年,墨西哥海灣地區拍賣出了1000多份租約,其中有62%的租約是賠錢的,另有16%的租約勉強持平,只有22%的租約最後雖然賺了錢,但收益率並不高。我們再來看看身邊的例子,最典型的就是央視廣告“標王”。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各家企業爭相在央視砸下重金,搶奪“標王”的桂冠。1995年孔府宴酒的中標金額是0.31億元,2015年翼龍貸花了3.6951億元,才拿下“標王”稱號。翼龍貸是一家P2P企業,董事長是王思聰。榮登“標王”寶座的企業當然有好企業,比如茅台,但大部分“標王”很快就變成了“倒王”。聽我給你報報它們的名字:孔府宴酒、秦池酒、愛多VCD、步步高和熊貓手機。你要是知道這些名字,只能暴露自己的年齡了。

  “贏家的詛咒”糾纏着這些曾經風光一時的企業:2002年,孔府宴酒宣告破產;秦池酒已經無人知曉;2004年愛多VCD的掌門人胡志標被判有期徒刑8年;2005年熊貓手機的前掌門人馬志平因涉嫌“虛報註冊資本”被批捕。即使是那些沒有淪為破產的“標王”企業,在成為“標王”之後就真的平步青雲了嗎?恐怕這裏面的苦悶,只有它們自己知道。

  2007年,中投還沒有正式成立,就匆忙宣佈投資30億美元購買美國黑石集團的股權。我在當時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反對這筆交易。結果如何呢?這成了中投第一筆賠錢的買賣。最近,中國足協以年薪1.47億元的天價聘請意大利教練裏皮為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主教練,我仍然反對這筆交易。我當然希望裏皮能夠創造奇蹟,不過,奇蹟會不會發生,我們還是等等再看吧。

  該不該追求校花?

  為什麼總是會有“贏家的詛咒”呢?有兩個原因。首先,最根本的原因是信息不對稱,因為競拍者不知道標的物的真正價值,所以只能靠主觀猜測,這就會帶來判斷失誤。其次,最直接的原因是傲慢。贏家過於自負,總認為自己比市場上的其他參與者判斷更為準確,而且求勝心切,志在必得。抱着這樣的心態,不犯錯誤那才叫反常。

  在學校的時候,校花是我們暗戀的對象。校花的周圍有很多追求者,他們都要對校花的真實價值做出評估,然後報價,報價最高者勝出。那個把校花娶走的哥們,一定是付出代價最高的。許多年過去了,娶走校花的兄弟,你過得還好嗎?內心的蒼涼和失落,要不要找個人訴説?

  存在“贏家的詛咒”,對贏家也好,對其他競拍者也好,都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我們不想當受到詛咒的贏家,我們該怎麼辦呢?如果你非常世故,你應該選擇不參與競拍。我反對收購黑石的最主要的理由就是:黑石是幹什麼的?黑石是一傢俬人股權投資公司,它最擅長的就是把不值錢的企業包裝好了賣個高價。現在它要賣自己,難道我們還不知道它想幹什麼嗎?但是,總是退出競拍也不是萬全之策。排名第一的校花被娶走了,大家又會競拍排名第二的校花,如果你總是不出手,最後只能落得一個孤家寡人。

  如果你非常狡猾,你可以讓贏家先買走,然後做空贏家。你可以先讓那個哥們把校花娶走,然後等他們過不下去了,再趁虛而入。但這是非常危險的策略,我們強烈譴責這種不道德的行為。

  最好的辦法是什麼?最好的辦法是把我這篇文章和你的哥們一起分享,讓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越是競爭者多,越要謹慎求實,大家平心靜氣地談談,校花到底值不值得花那麼高的代價去追。或許,大家就會改變當初的衝動想法,不去追校花了,然後,你就可以去追她了。

  圖書信息

  《贏者的詛咒:經濟生活中的悖論與反常現象》

  作   者:理查德·塞勒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13年3月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