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史上最牛”軍改啃下硬骨頭 實現整體性、革命性變革

由 豆更生 發佈於 綜合

  7月30日,建軍90週年閲兵,火箭軍部隊方隊接受檢閲。由第二炮兵更名為火箭軍的中國戰略導彈部隊,以新軍種新形象亮相。新華社記者 吳曉凌 攝

  【軍改篇】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軍隊。”7月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閲兵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時説。

  習近平向全體將士提出要求,“堅定不移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全面提高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水平”。

  90年人民軍隊的發展史,始終貫穿着改革強軍的主題。

  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創立“黨指揮槍”等一整套建軍原則制度,到抗戰時期實行精兵簡政;從新中國成立後多次調整體制編制,到改革開放新時期百萬大裁軍……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解放軍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勝利走向勝利,在不同時期針對當下局勢的改革強軍從未停歇。

  黨的十八大以來,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成為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繼而一場深刻的國防和軍隊改革有步驟、有重點地全面鋪開。“脖子以上”,改革領導指揮體制;“脖子以下”,改革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

  在傷筋動骨、壯士斷腕的變革中,解放軍面貌煥然一新。

  今年7月19日,北京八一大樓,新調整組建的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正式成立。習近平向3所科研機構和軍隊院校致訓詞時説,此次調整是推進改革強軍、構建我國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和軍事科研體系的戰略舉措。

  這

  是20個月以來,國防和軍隊領域的又一項重大改革。

  短短不到兩年,“第二炮兵”改名“火箭軍”;七大軍區調整為五大戰區;四總部也告別了歷史舞台;軍委機關15個部門全新登場……

  種種改革之舉,其總要求,是積極穩妥;其指向,是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其焦點,是能打仗、打勝仗。

  勝戰之問

  推出軍改,旨在設計和塑造軍隊未來

  “關於軍隊建設和改革,我想得最多的就是,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我們這支軍隊能不能始終堅持住黨的絕對領導,能不能拉得上去、打勝仗,各級指揮員能不能帶兵打仗、指揮打仗?”2015年11月24日,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如此發問。

  這一“勝戰之問”,深深叩問着解放軍將士,而這也是此次軍改需要回答好的本質問題。

  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單獨作為一個部分寫進全會《決定》(《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在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

  2014年3月15日,習近平擔任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組長。黨的總書記親自擔任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組長,這在黨的歷史上也是第一次。

  具體要改什麼?

  據新華社報道,僅從2014年3月到10月,軍委領導、各改革工作機構和軍委改革辦就召開了800餘個座談會、論證會,覆蓋690餘個軍地單位。

  調研論證發現的問題包括:領導管理體制矛盾主要集中在高層,職能泛化、機構臃腫、“頭重尾巴長”;沒有建立完整的陸軍領導管理體系,組織體系存在結構性短板;軍委聯合作戰指揮機構要素不全、功能較弱,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體制尚未建立;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還存在不少問題;軍隊規模結構不合理、政策制度滯後……

  廣泛調研和方案論證後,2015年7月,《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總體方案建議》敲定。2015年11月24日至26日,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在京舉行,軍改按下了啓動鍵。習近平強調,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時代要求,是強軍興軍的必由之路,也是決定軍隊未來的關鍵一招。

  “這次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為了設計和塑造軍隊未來,既要立足當前,又要着眼長遠,使它成為歷史性、突破性的改革,為今後20年、30年國防和軍隊發展打下基礎。”央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強軍之路》如此定位。

  動真碰硬

  打破總部體制、大軍區體制和大陸軍體制

  2015年11月27日,國防部新聞發佈會上,新聞發言人楊宇軍介紹,此次軍改要着力解決制約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和政策性問題。

  改革的突破口,放在了打破總部體制、大軍區體制和大陸軍體制上,下的第一手重棋就是再造領導指揮體制。

  在央視《將改革進行到底・強軍之路》專題片中,軍委改革領導小組專家諮詢組成員鍾志明説,“超過90%的同志認為,這輪改革,四總部不動,是不可能成功的”。

  軍事科學院專家陳舟作了進一步解釋,四總部體制存在的問題日益凸顯,職能泛化、條塊分割、政出多門、相互掣肘、戰略功能不強的問題比較突出。

  於是,調整組建軍委機關成為整個領導指揮體制改革的龍頭,是最具革命性的改革舉措。四總部隨即告別歷史舞台,軍委機關成立15個部門全新登場。其中,正師級以上機構減少200多個,人員精簡1/3。

  設立於1985年的七大軍區也被大幅調整,成立東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五大戰區。

  南部戰區司令員袁譽柏在央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強軍之路》中説,“戰區專司主營,研究打仗,指揮作戰。戰區和軍區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卻存在本質上的差別”。

  幾十年來,解放軍實行以陸軍為主的戰區作戰指揮體制,被稱為大陸軍體制。“而現代戰爭、現代信息化戰爭所強調的是信息主導、體系對抗,叫聯合制勝。建立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是勢所必然。”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主任任天佑在接受光明網採訪時説。

  2015年12月31日,陸軍領導機構成立。“大幅壓減了陸軍規模,調整優化了結構佈局,陸軍佔全軍總員額的比例降到了50%以下。”陸軍司令員李作成説。

  2016年4月20日,習近平主席首次以軍委聯指總指揮身份對外公開亮相。

  “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總原則,指導完成了組織結構準備,為推進聯合作戰指揮體制破除了障礙。

  壓茬推進

  軍改從“脖子以上”到“脖子以下”

  先改領導指揮體制,再調力量規模結構,政策制度配套跟上,梯次接續、壓茬推進,這是此輪軍改遵循的次序。

  改革領導指揮體制,完成了至關重要的“脖子以上”的改革。而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重在解決結構性矛盾,屬於“脖子以下”的改革。

  軍改啓動約一年後,2016年12月2日至3日,中央軍委召開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工作會議,提出調整優化結構、發展新型力量、理順重大比例關係、壓減數量規模的要求。

  “現在,‘脖子以上’的改革基本完成,新體制的‘四梁八柱’已經搭建,‘脖子以下’的改革能否緊緊跟上,直接關係到改革總體目標能否順利實現。”《解放軍報》認為,這次會議標誌着軍改已經完成階段轉換。

  2017年1月,《解放軍報》刊發整版報道,宣傳某摩步師政委馬寶川在部隊編制體制調整改革中,從師政委“降職”成旅政委的故事。馬寶川並未沮喪,認為自己趕上了改革強軍的時代。報道稱,在“脖子以下”的改革中,“馬寶川現象”是進行時。

  據《解放軍報》2016年11月報道,湖北省軍區政委馮曉林説,去年調整改革期間,湖北省軍區幹部轉業量大幅增加,許多領導職位“只退不補”。

  在改革面前,該省軍區各級黨委領導,特別是政治工作領導率先垂範,主動補位,用自身行動感召官兵積極作為,極大緩解了改革期間人少事多的矛盾和壓力。

  據公開報道,“脖子以下”改革實施後,全軍團以上建制單位減少1000多個,非戰鬥機構現役員額壓減近一半,軍官數量減少了30%。

  與此同時,軍事司法體制、武器裝備更新換代、軍隊院校調整等改革也全面鋪開,印證了這一次被稱為“史上最牛”的軍改是“整體性、革命性的變革”。

  ■ 對話

  國防大學專業技術二級教授 徐焰少將

  “此次軍改立足於軍事信息化變革”

  軍事改革要有社會基礎

  新京報:此次軍改是在什麼背景下開展的?

  徐焰:這次軍改關鍵是為了適應世界軍事變革的大潮。軍隊改革要適應社會的改革,世界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因此世界性的軍事變革也是一個信息化為主的潮流。

  回顧戰爭史,人類經歷了幾個時代,從依靠體力為主的冷兵器時代,到依靠化學能和機械能為主的熱兵器時代,現在進入核威懾下的信息化時代。世界軍事大潮如此,落後於這個大潮的話,就不能有效保衞國家安全。如果軍事發展有代差,問題就嚴重了。

  同時,軍事改革也要有社會基礎。任何軍事變革都是以國家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為基礎的,不是想變就能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有了飛速發展,如今有些領域進入世界前列,這使得改革具備了條件。

  三大體制存在諸多弊端

  新京報:軍改對大總部、大軍區、大陸軍三大體制進行了調整,為何現在要改革這三大體制?

  徐焰:三大制度的形成,是歷史原因造成的。

  新中國成立後,當時的解放軍基本是陸軍。國家經濟也是內向型的經濟,沒有面向世界和海洋。因此,大陸軍觀念(也就是陸地防禦觀念)成為主導,這是必然的。

  一直以來,軍隊建設以大陸軍為主,大陸軍的問題也帶來大總部問題。以前,信息化能力不強,也沒有現在這些聯網的自動化指揮系統,指揮手段相對落後,這就導致機構非常龐大和臃腫。

  現在形勢變了,任務變了,技術手段也有了巨大進步,大總部制度也就要變了。

  軍區體制不符軍事形勢

  新京報:軍改確定“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總原則,撤銷軍區劃分戰區,主要是解決什麼問題?

  徐焰:原來軍區建、戰合一,職能範圍非常廣。但是軍區最大的問題還不是建、戰合一的問題,而是軍區也是大陸軍體制的體現。

  這個觀念和做法已經不符合我們面臨的軍事形勢,現在不是陸軍為主的時期了,所以確定了“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原則,對於戰區理順職責,發展戰鬥力會更有幫助。

  陸海空天電“五位並重”

  新京報:此次軍改是如何聚焦“能打仗、打勝仗”這個焦點的?

  徐焰:軍隊未來要能打仗、打勝仗,應對的挑戰不是像過去一樣主要來自陸地,而是來自海空、電磁等領域的挑戰,往往比陸上挑戰更嚴峻。

  鄧小平在1979年就説,空軍要放在第一位,未來打仗首先要奪取制空權,否則什麼仗都打不起來。

  我們早就有這個認識,知道要以空軍為主,但是以前沒有技術條件,空軍還是落後。現在情況變了,變化的根本基礎是擁有條件。

  所以,我們現在不僅要建設陸、海、空三軍,而是要建設陸、海、空、天、電“五位並重”的國防,只有這樣才會做到能打仗、打勝仗。

  現代信息化戰爭的特點是戰場的網絡化,作戰的核心是爭奪控制信息權。如果説機械化戰爭是打鋼鐵,信息化戰爭則是打網絡。誰控制信息權,誰就擁有戰場的主導權。此次軍改也是中國軍隊在信息化進程中勝利前行的重要保障。

  戰鬥力聚焦於科技強軍

  新京報:軍改已經進行到“脖子以下”改革階段,提出調整優化結構、發展新型力量、理順重大比例關係、壓減數量規模的要求,以後軍隊人員會減少嗎?如何在壓減數量規模的情況下保持戰鬥力?

  徐焰:現代軍隊的戰鬥力,主要不靠人數多少,而是靠科技進步。現在我們主要聚焦科技強軍,戰鬥力體現在這方面。

  新京報:軍改對於官兵提出了什麼要求?

  徐焰:未來,士兵服役制度、軍官服役制度可能都會隨着軍改有些變化。在強調科技強軍的時代,對官兵的科技文化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軍改中對軍校也進行了改革,調整組建了43所軍校,就是為了培養高素質的軍事人才。

  新京報:軍改進行到現在,實際成果有體現嗎?

  徐焰:一項重大的改革,成果體現要看長遠。

  我們的軍事改革首先解決頭腦的改革,然後是脖子以下的改革。頭腦問題就是指導思想、方針政策,脖子以下問題包括具體編制、部隊調配、人員政策等。現在“脖子”上下都已經進行了,未來一定會體現出重要成果。

  A06-07採寫/新京報見習記者 倪偉

  A06-07製圖/新京報製圖 陳冬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在這個炎熱的夏天,前來參加國防部例行記者會,歡迎你們!

  (2017-06-30)


  7月31日,中國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鄭國光主持召開局黨組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黨組成員、副局長趙和平、陰朝民、牛之俊出席會議,領導小組全體成員參加會議。

  會議聽取了中國地震台網中心、中國地震災害防禦中心改革方案和地殼工程中心改革初步建議,局深改組第五次會議以來改革進展,以及地震業務體制、地震科技體制、震災預防體制、行政管理體制4個重點領域改革方案彙報。與會人員圍繞改革方案進行了充分討論和仔細研究,集思廣益、交流經驗,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鄭國光強調,全面深化改革一是要堅持問題導向,解決突出問題,抓住重點領域,查擺制約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和障礙,通過改革來補齊短板,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二是要把深化改革工作放在防震減災事業發展大局中思考,統籌規劃業務發展,明確深化改革目的;三是要加強頂層設計,選好試點,鼓勵大膽探索與實踐,總結經驗並加以推廣。

  鄭國光要求,一是台網中心和震防中心要切實履行監測預報與震災預防工作“國家隊”的職責,明確自身定位、聚焦主責主業,承擔起對下業務指導的功能。二是地殼工程中心要優化人員配置,精簡管理機構,完善工作職能。三是地震業務體制改革要以監測預報業務為重點、數據流為切入點、信息化為主要推手,加快構建監測、預警、預報、服務與科技支撐良性互動的現代地震業務體系。四是地震科技體制改革要以明確各科研單位職能定位為重點,廣泛發動社會和市場力量參與,積極構建“5+6+1+N”的全局性科技創新力量體系,要同步推進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激發國家級科研所科技創新活力動力,形成承擔防震減災重大科研計劃的機制和能力。五是震災預防體制改革要以增加地震部門社會治理與公共服務所需的制度供給為重點,加快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法治保障”的防震減災工作格局。六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適應國家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新形勢,將國家有關政策與防震減災實際工作相結合,創新管理方式、強化職能轉變,要加強預算體制、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市縣地震部門管理模式思考,要全力配合其他3項專項改革。

  鄭國光還主持召開局務會議,聽取了機關各部門上半年工作彙報,充分肯定了上半年工作成效,要求緊密圍繞全國地震局長會議和局黨組部署,切實抓好落實,特別是完成的工作要鞏固好,已有進展的工作要推進好,未啓動的工作要研究好,確保年底前全部完成。

  (2017-08-01)


  華龍網6月29日16時55分訊(記者 黃宇)在今(29)日舉行的國防部6月例行記者會上,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回答記者提問時披露了調整改革後的軍隊院校名稱,包括軍委直屬院校2所,軍兵種院校35所,武警部隊院校6所,總共43所。記者發現,位於重慶的第三軍醫大學已更名為陸軍軍醫大學。

  吳謙表示,這次軍隊院校調整改革,對院校結構佈局進行了調整,基本形成以聯合作戰院校為核心、以兵種專業院校為基礎、以軍民融合培養為補充的院校佈局。

  目前,國防部網站和國防部官微已發佈這份院校名錄。

  院校名單 圖自@國防部發布 官方微博

  (2017-06-29)


  十一到十二世紀蒙古高原西部的阿爾泰山下有一支強悍的部落,部落名字十分威武霸氣,稱為乃蠻部。其部落首領稱為太陽汗,操着一口突厥語系的乃蠻軍隊能征善戰,在硝煙瀰漫的大草原佔有一定的地位。乃蠻部信奉佛教和薩滿教,當地物產豐富,經濟較草原中心發達。

  鐵木真當時與乃蠻部東西並立,當鐵木真鐵騎蕩平世仇塔塔兒部後,與草原同盟克烈部的裂縫日漸擴大,最終在1203年克烈部主動進攻了鐵木真部族,鐵木真退讓無果後奮起反擊,一舉打敗對手,克烈部王罕向西落荒而逃,遭到了阿爾泰山下的乃蠻部獵殺。雖然殺了克烈部的首領,但乃蠻部並不是出於對成吉思汗的友好,而是認為東部地區的各個部落根本不堪一擊,都不如自己。

  克烈部消亡後,能與鐵木真並肩而立的力量就只剩下西面的乃蠻部了。乃蠻部原本和克烈部經常發生互相搶殺,多以乃蠻部為勝利一方,鐵木真吸收了克烈部的殘餘力量後,矛盾雙方就成了鐵木真和乃蠻部。乃蠻部自恃強大,看着逐漸強大起來的鐵木真十分不屑,戰前根本不做任何功課就急匆匆的開始東進搶佔地盤。

  東邊的鐵木真剛剛經歷了多次草原兼併戰,雖然連續的打了勝仗,但是軍事敏鋭的鐵木真還是發現了軍隊的一些問題,草原民族的軍隊有個特點,就是打仗的時候大家集結起來出戰,不打仗的時候就在家裏放牧,這樣的機制容易產生部隊的鬆散性,戰略的執行不夠快速。於是鐵木真一方面下令進行了一系列的軍改,採用了十進制的軍事編制,分別設置了十户長、百户長、千户長等官職,層層管理,創建了嶄新的中央集權軍事結構,強化了軍隊的反應機動性,提升了整體作戰的實力。另一方面鐵木真不斷加強部隊訓練,為隨時到來的下一場戰鬥做好準備。

  1204年,乃蠻部太陽汗親率大軍急匆匆的東進杭海山找鐵木真的茬,一路上還收了不少被成吉思汗打敗的殘軍,成吉思汗攜軍改後訓練有素的草原鐵騎與乃蠻軍隊大戰於納忽山崖,一舉擊敗乃蠻軍,太陽汗戰死當場。成吉思汗乘勝追擊,收伏了殘餘的乃蠻部眾,又一次壯大了自己的力量。乃蠻太陽汗之子屈出律逃往西遼。

  (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