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本身,很可能不是出於自身需要,而是受人所託,來進行行刺行動。
文︱白孟宸
本文摘編自微信公眾號“國家人文歷史”(ID:gjrwls),轉載已獲授權,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911年10月25日一早,新任廣州將軍鳳山乘坐一頂綠呢大轎,在幾十名衞隊和僕役的簇擁下,從廣州城南的珠江天子碼頭出發,準備進廣州城履任。雖説是方面大員履任,這位鳳山將軍卻故意不走當時廣州南城的四牌樓或歸德門等大道,專門挑選僻靜無人的倉前街進城。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當鳳山一行人浩浩蕩蕩來到倉前街“成記”洋貨行門前時,突然從二層窗口上滾下三枚圓形鐵球,順着房檐滾到綠呢大轎旁邊。
三道白光閃過,現場黑煙瀰漫,血肉橫飛,綠呢大轎變成了一地焦黑的碎片。事後清點,鳳山的隊伍共有近40人被當場炸死,轎中的鳳山已是血肉模糊,最後只能由親屬憑隨身的鼻煙壺來判明身份。
而滾落炸彈的“成記”洋貨行被爆炸炸塌,卻有一人從瓦礫堆裏飛快爬出,抱起街邊一名小孩裝作路人混入蜂擁而至的人羣。這名從瓦礫堆裏爬出的人就是執行暗殺鳳山計劃的16歲革命黨人李沛基,在民國建立後因為刺殺鳳山有功,被送往美國留學。
1
尋覓刺客
用一名少年去刺殺滿清大員,是要承擔極大的風險的。但是,刺殺的成敗,講究的是在合適的時機派出合適的刺客。作為人類最古老的職業之一,先秦中國就已經有很多名動天下的刺客。例如《史記》就專門為五位著名的刺客列傳。而《説文解字》中對刺客下了這樣的定義:“刺,君弒大夫曰刺。刺、直傷也。客,寄也。”
因此,刺客本身,很可能不是出於自身需要,而是受人所託,來進行行刺行動。當然,刺客並不那麼容易找到。相反尋找刺客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付出極大的代價,甚至是找尋者的生命。
那麼找尋刺客的第一步是什麼呢?
當然就是看什麼類型的人適合擔任刺客。對於一個此前沒有接觸過刺殺的普通人,肯定看不出誰更適合擔任刺客,因此他只能向別人求助。例如嚴仲子為了向俠累復仇,四處尋找刺客,“遊求人可以報俠累者”。一直來到齊國,才有“奇人或言聶政勇敢士也”。也就是説,聶政有勇敢的名聲,所以大家認為他適合擔任刺客。但是即便有“勇敢”的名聲,大多數勇者也不一定一開始就願意擔任刺客。
例如先秦最著名的刺客荊軻,他少年時沒啥名聲,後來在燕國闖出“顯名”。但荊軻卻不甘於成為“武夫”,相反他喜好讀書,被當時燕國著名的俠隱之士田光所賞識。田光的賞識讓荊軻的名聲更上一層樓,卻也將他推入了刺秦的漩渦。
現在我們通常認為是太子丹請求荊軻刺秦王。但實際上,真正讓荊軻無法拒絕的是田光的請求。太子丹定下刺秦目標後,他問計於鞠武。鞠武並沒有推薦青年一輩、名聲有限的荊軻,而是推薦了燕國的俠士田光:“田光先生,其為人智深而勇沈,可與謀。”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太子丹尋找刺客的方式與上文嚴仲子幾乎如出一轍——請人推薦有名的遊俠。但是田光年事已高,他直接向太子丹推薦了荊軻,“所善荊軻可使也”。
不過荊軻最初卻不願意刺秦,他已經不是一個可以説出“我少讀書,你不要騙我”的魯鈍武夫。相反,荊軻很明確地推辭,自稱“駑”“恐不足任使”。應該説,單單一個名聲不怎樣的太子丹,不足以讓荊軻接下刺秦的任務。但是田光卻給了荊軻一個“不可以拒絕的理由”——他選擇“自殺以激荊軻”。這樣一來,荊軻被逼入了絕境,如果拒絕刺秦,則田光的死和自己都會成為笑柄。
由於“勇士”或者説有類似任俠性格的人物,例如漢唐的“惡少年”“健兒”“壯士”等人羣,都會把名聲和麪子看得比自己和他人的性命更為重要,因此這些人也成為刺客的主要人選。當然,所謂任俠,是一羣“以武犯禁”之人,根本不能用常理來考慮他們的行為,甚至可能會出現刺客為了“大義名分”反而保護被刺殺目標的詭異情況。
當然,也不是所有刺客都因為“勇名”而被選為刺客,相反,大多數刺客,尤其是執行一些不那麼光彩的政治謀殺任務的刺客,是因為自己本來就是目標的“仇人”,而被選中。
例如春秋初期魯國有著名的“慶父之難”。慶父為了取得魯國的大權甚至是君位,先後派出刺客刺殺了魯公子斑和魯湣公,而他選擇刺客的理由很簡單,就是找到與目標有仇的人。在刺公子斑時,慶父選擇了曾被公子斑欺凌的養馬人圉人犖。而刺殺魯湣公的大夫卜齮與魯湣公有奪田之仇。
還有一類人也是刺客的重要人選,那就是軍人。尤其是帶有私兵性質的衞隊。例如唐太宗時期太子李承乾曾將左衞副帥封師進招為刺客,讓他去刺殺魏王李泰。而民國初年著名的宋教仁被刺案中,刺客武士英曾在陸軍第十九鎮三十七協七十四標第二營擔任哨官(連長)。
2
打動刺客
那麼找到適合擔任刺客的人選之後應該做些什麼呢?首先,需要用各種手段保證刺客願意為刺殺行動出力甚至是獻出生命。這些手段,無外乎許以利益、尊重禮遇和曉以大義三種。這三種手段在現實中經常是交織出現。
我們還是以最著名的荊軻刺秦來看。燕太子丹自己雖然政戰兩事缺乏才能,但是在關鍵時刻也懂得應該放下身段。對於田光,太子丹“逢迎,卻行為導,跪而蔽席”,迎接引路甚至跪下打掃座位。這一系列行為遠超正常規格的禮遇,迫使田光不但答應去説服荊軻,甚至不惜以死相逼。而對於荊軻,太子丹同樣捨得下本錢,上卿的位置、敞亮的房舍、豐盛的筵席連同駿馬和美女全都送給荊軻,讓他任意取用。從這裏來看,太子丹對於田光和荊軻都是禮遇有加,希望以此能夠買的他們的決心。
也許有人認為對荊軻這樣的刺客只需要許以重利就可以買通他們。但事實證明,荊軻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也並沒有表現出要展開行動的意思,似乎説明單純的利益和禮遇,對刺客,尤其是一些素質較高的刺客並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
官職、金錢這些好處,雖然有可能買得刺客為自己賣命。但對於一些特殊的刺殺任務,必須要以道義名分來讓刺客自願犧牲。其實這裏所謂的道義名分並不那麼難得。太子丹以秦國的酷烈和天下的獨立來説服荊軻;未來的吳王闔廬、當時的公子光的大義名分僅僅是自己從宗法制體系裏比吳王僚更有資格繼承王位;而豫讓為智伯報仇,所謂的道義名分僅是君臣知遇之恩,完全不考慮此前智伯意圖消滅趙氏的行徑。
不過,也有不少刺客是為了真正的大義自願擔任刺客。例如本文開頭以炸彈刺殺廣州將軍鳳山的李沛基,是近代著名的航運、礦業和茶葉大亨徐潤的外孫。他的母親徐慕蘭以及姨母徐宗漢均是革命黨中出名的女傑,尤其徐宗漢還是當時指揮革命黨在各地發動反清暗殺活動的首腦黃興的夫人。
李沛基
受到母親的影響,李沛基和其長兄李應生均投身反清革命。在黃花崗起義中,李應生與李沛基兄弟執行放火任務,藉以擾亂清軍的部署。起義失敗後,李沛基和李應生化悲痛為力量,隱藏在廣州伺機刺殺清廷大員。
由於徐慕蘭次子夭折,革命黨中包括孫中山在內的“長輩”曾多次要求李沛基離開廣州,但李不為所動。因為李沛基已經抱定為反清大義犧牲的想法,在行刺成功後反而不慌不忙,迅速撤離。對此,時任同盟會南方支部部長的胡漢民如此評價刺殺鳳山的行動:“受黨令而行一也,殲敵而我無傷二也,敵膽寒至不敢窮究其事三也。”
而為組織這一行動,也集結了當時革命黨中幾乎所有的刺殺力量,最後卻由一名少年完成關鍵一擊,“沛基是時年方十六七,臨事鎮定,從容如此,亦難能矣”。
3
培養刺客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李沛基成功的原因,他為革命大義驅動,不畏犧牲自然很難得。但另一方面,李沛基等人熟悉炸彈的製作和使用,也是成功的關鍵。想要一個少年成為炸彈人才,就需要有意識地進行培訓,這也是尋覓刺客之後不能忽視的環節。
與中國歷史上相比,清末民初革命黨是少數建立專業暗殺團的組織。而在此之前,雖然不少政客或政治勢力有“豢養死士”的行徑,但卻極少成系統地進行刺客的培養,而大多數集中在投其所好,針對目標的愛好來培養刺客。例如專諸刺王僚中專諸“從太湖學炙魚”。
當然,在小説中我們仍然能看到中國古代專業刺客的培養過程。例如裴鉶所撰《傳奇》中著名的女刺客聶隱娘。小説中聶隱孃的師傅女尼將隱娘從父母身邊偷走,帶往人跡罕至的石洞中,學習擊劍、攀巖,而且以殺人練習膽量。當女尼得知聶隱娘為了小孩不忍殺人時,竟然斥責聶隱娘,要求隱娘“後遇此輩,先斷其所愛,然後決之”。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古代對刺客的培養,既強調攀巖、擊劍、偽裝等技巧的學習,也強調要鍛鍊無情的性格和無畏的膽量。
而西方歷史上最著名的刺客學校,當屬著名的“阿薩辛派”(Assassini)。這個刺客派別的影響力之大,以至於成為西方刺客“assassin”一詞的詞根。不過,這個教派的創始者哈桑·伊本·薩巴哈雖然就是歷史上真正“山中老人霍山”,但他本身並不是什麼武林高手。相反,他是一個篤信宗教的“宅男”,據説在阿薩辛派的總部阿剌模忒堡,哈桑甚至極少出屋。
19世紀描繪的哈桑·伊本·薩巴哈
而阿薩辛派訓練刺客的秘訣,主要在於通過欺騙使被訓練者陷入宗教狂熱。元代劉鬱根據使臣常德的口述,創作了一部記錄旭烈兀西征前後中東情況的遊記《西使記》。在《西使記》中常德介紹阿薩辛派“見男子勇壯者,以利誘之,令手刃父兄,然後充兵”。
而馬可波羅則記述阿薩辛派招募的是十幾歲的少年,從小以經文教導他們,告訴他們“天堂”的樣子,然後等這些少年年齡漸長,就用被稱為Haschachin的大麻將他們迷昏,送入按照所謂“天堂”樣式建造的園林中。據馬可波羅記述,這座園林實際上修築“在兩山之間,山谷之內,建一大園,美麗無比。中有世界之一切果物,又有世人從來未見之壯麗宮殿,以金為飾,鑲嵌百物,有管流通酒、乳、蜜、水。世界最美婦女充滿其中,善知樂、舞、歌唱,見之者莫不眩迷”。
這些少年在大麻和宗教欺騙的雙重作用下,相信真的有美好的天堂,在行刺中都悍不畏死,以求儘早升入天堂享福。由於阿薩辛派刺客訓練有素,悍不畏死,曾在塞爾柱蘇丹枕邊留下匕首相威脅,刺殺耶路撒冷十字軍王國的統治者,甚至一度刺傷當時阿拉伯世界的戰神薩拉丁。因此十字軍和伊斯蘭勢力都對阿薩辛派又恨又怕。直到1257年蒙古西征大軍打進阿薩辛派控制的木剌夷,依靠可怕的蒙古騎兵和破壞力驚人的襄陽砲摧毀了阿薩辛派的上百座城堡。連當時擔任教派頭領的“山中老人”都被蒙古騎兵的鐵蹄踩成了肉醬。
被阿薩辛教派洗腦的信徒無條件地聽從首領哈桑的任何命令,為了向蘇丹的使臣表現自己無可置疑的權威,哈桑向一位年輕信徒點了一下頭,這位信徒立刻抽刀自剄,再點一下頭,另一個信徒又立刻從塔上跳下斃命
阿薩辛派的結局,實際上也説明了在真正的軍事強權面前,刺客的效果是極為有限的。例如《史記刺客列傳》第一位曹沬,雖然能夠藉助刺客手段暫時迫使齊國歸還從魯國奪取的土地,但最終不可能拯救魯國的命運。而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善於使用刺客的統治者,與光武帝劉秀爭天下的“白帝”公孫述面對光武帝伐蜀大軍,即便使用刺客先後幹掉漢軍主將來歙和岑彭,兩度穩定局勢,但也無法扭轉最終覆亡的命運。
上文提到清末民初革命黨建立的暗殺團,較為著名的有“軍國民教育會”下屬的北方和上海暗殺團,同盟會系統的支那暗殺團、東方暗殺團、刺袁暗殺團、天津暗殺團,也曾成功刺殺了良弼、鳳山、孚祺、恩銘等人,刺傷五大臣和李準等人。但對革命形勢影響有限,最終還是要靠起義來打擊清廷。
鳳山,姓劉,字禹門,號茗昌,隸漢軍鑲白旗。清末廣州將軍
應該説,清末民初革命黨的暗殺團,主要受到俄國和日本的影響。不過考慮到革命黨當年缺乏真正意義上的武林高手,玩日式的拔刀人斬似乎不太現實。因此革命黨就將俄羅斯人慣用的炸彈作為主要武器。
但是,事實證明炸彈並不好做。1900年革命黨人史堅如在廣州花費3000金購置炸藥,放置於廣州總督府下面的地道中,試圖將廣州總督德壽炸死。因為安置不當,第一次炸彈未能爆炸,第二次炸彈雖然爆炸,但因為雷管設置不良,而且地道也“為大地所阻”沒有挖掘到預定位置,以致爆炸後造成總督府附近民房“震倒八間,壓斃大小男女六人,致傷五人”。
其後革命黨認為必須要培養專門的炸彈人才,是由劉思復、楊篤生、喻培倫、黃復生等人在日本學習炸彈技術。然後再由這些炸彈人才向其他革命黨傳授炸彈使用技巧。當時革命黨學習炸彈技術幾乎成為風潮,大批青年人冒着風險苦練炸彈使用。
劉思復
例如1905年同盟會成立同時便在橫濱開班暗殺團炸彈部,黃興專門聘請俄國虛無黨人擔任教授,參加學習的有男有女,其中包括秋瑾、方君瑛等人。而楊篤生被稱為“革命黨員最熱心暗殺事業者”,他為學習炸彈技術,特意並聘請日本人擔任教師。後來暗殺五大臣的碰髮式炸彈就是楊所設計。喻培倫則乾脆在同盟會的指示下考入千葉醫科學校,學習硝化物的製備。後來他將自己積累的炸彈製造經驗,寫成小冊子,廣泛分發給革命黨。一時間革命黨和清廷兩方的人員都知道“喻氏法”製造的炸彈極為厲害。
不過研究炸彈技術總是有些危險,就算是喻培倫這樣在廣州起義前能夠於兩天內製造上百枚炸彈的強人,也曾因為炸彈意外引爆而導致單臂殘廢。另一位革命黨炸彈專家黃復生最初名為黃理君,就是苦練炸彈製造炸瞎一隻眼睛,卻大難不死後,才改名為“復生”。建立“支那暗殺團”的劉思復,在準備刺殺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的炸彈時,先被炸傷臉部,後再1907年6月11日再次因為炸彈意外爆炸而全身負傷,並因此被捕。
4
自學成刺客
由此可見,刺客的培訓和苦練並不容易,甚至必須要付出血的代價。不過,對於有些身負血海深仇,又無處伸冤之人,他們無權無財,找不到合適擔任刺客的人,只能自己勤學苦練。從普通人變為刺客,成為了他們報仇雪恨的唯一手段。這種刺客比上文我們提到的為人所託,或為大義行刺的刺客,更為可憐,但也更難防禦。
民國俠女施劍翹就是這樣一位報仇無門,被迫自行苦練成就的刺客。施劍翹生於將門,其父施從濱一度擔任張宗昌部第二軍軍長,其大伯施從雲在辛亥革命中遇難,後被追贈為陸軍上將。這樣顯赫的家門使得施劍翹從小受到很好教育,但也早早纏足。1925年,施從濱在孫傳芳反奉的戰爭中兵敗被俘,隨後遭孫傳芳梟首示眾。時年20歲的施劍翹立志為父報仇。
此後她先求助於堂兄,日後名聲大噪的將領施中誠,後又委身下嫁同鄉軍人施靖公。但這兩人都不願意為了幫施劍翹報仇犧牲仕途。憤怒的施劍翹與堂兄斷絕關係,與丈夫離婚,一心獨立完成報仇大業。為了明志,她將過去温文爾雅的名字“施谷蘭”改為“施劍翹”。為了方便行動,她忍受巨大痛苦通過手術進行了放足。為了能夠將仇人一擊斃命,她請弟弟施中傑找來一支袖珍型勃朗寧手槍,每天練習拔槍射擊。同時,施劍翹還廣泛翻閲報紙,試圖尋覓仇人孫傳芳的蹤跡。
功夫不負有心人,施劍翹最終通過報紙找到了已經隱居天津、“皈依佛門”的孫傳芳的蹤跡。她混入孫傳芳經常活動的草場庵居士林。在發動刺殺行動前,施劍翹將母親送往南京,給家人留下遺囑,叮囑留下一筆錢給兩個兒子,委託妹妹把孩子撫養成人,要求自己葬在父親墓的旁邊,永遠陪伴父親,又印製了幾十份《告國人書》,説明自己報仇的原因和始末。1935年11月13日,施劍翹以熟練的動作在近距離對孫傳芳頭部連發三槍,將仇人當場擊斃。
在獄中的施劍翹
雖然後來施劍翹因為輿論和其他政治原因,最終被大赦出獄。但我們從報仇原因分析,她的行為實際上更接近與古代的“血親復仇”,與清末革命黨為民族大義發動刺殺不可同日而語。甚至當時的報紙也有少數斥責施劍翹行為是“愚忠”的。但從施劍翹後來的行為來看,無論是投身抗戰、獻機籌款,還是興辦教育,需求進步,施劍翹的行為都可以稱得上是女俠。而她被迫練習刺殺技術為父報仇,我們也可以用《公羊傳》的一句來解釋:“上無天子,下無方伯,緣恩疾者可也。”
只有缺乏秩序和正義的亂世,才會讓刺客成為報仇的首選。而盛世,是容不下刺客的。
學術合作聯繫人:周邦民(微信號:i87062760),添加時請註明:姓名+職稱+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