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為何誰都想要這座城?
這世間有一座城,在這裏的任何一個角落挖下去,都可以挖到歷史,近如奧斯曼帝國、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遠如猶大王國、巴比倫王國、亞歷山大帝國、波斯帝國、羅馬帝國。嘗有人言,世間若有十分美,九分便在此間。三千年以上的建城史,在以文明古國自詡的我們這邊也不多,因為即使把周的鎬京算作西安史,也只有3100年而已。而這裏,卻一直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在前19世紀的埃及詛咒禱文和前14世紀的亞馬拿泥板上,便可找尋到這座城的名字。
他的名字,其實音譯過來,是撒冷二字。若是意譯,也是兩字,即和平。在希伯來語裏,耶路就是“基石”或“城市”,《創世紀》裏説,有撒冷王麥基洗德帶着餅和酒出來迎接,他是至高神的祭司。
耶路撒冷,即和平城。後來阿拉伯人來了,給這裏取了新名字叫做古茨,即聖城。但我們這些遙遠東方的人,還是將他叫做耶路撒冷。
當下的這座城,分成四個區,最小的那一塊是屬於亞美尼亞人的,最大的那塊是基督區,居中的則是猶太區和阿拉伯區。
但很早以前,這裏沒有基督徒,也沒有穆斯林,更沒有亞美尼亞人,這裏唯有猶太人。他們的王,即聖經裏的大衞王,那個用手裏一塊石頭打死歌利亞的小孩,將以色列的首都定鼎於此。
大衞的兒子所羅門,他是以色列最聞名遐邇的王,他採用來自推羅的岩石和香柏,在此建造了聖殿,即猶太人所謂最後確知的約櫃所在的地方。
四百年後,當聖殿被毀,王國分裂為以色列和猶大兩個國度。北方的以色列被亞述征服,南方的猶大也難以逃脱巴比倫人的刀鋒,結果便是城牆被拆除,大量的金銀珠寶被帶往巴比倫。
猶太人當然渴望迴歸,結果五十年後,這一天真的來了,波斯的居魯士大帝滅了巴比倫,這新的征服者,慷慨地允許猶太人重建耶路撒冷。
於是在公元前516年,也就是東方的聖人孔子在齊國如醉如痴地聽着《韶》樂,三月不知肉味的年代,猶太人便恢復了耶路撒冷的繁榮。之後羅馬人到來,耶路撒冷又成為羅馬帝國猶太省的首府。
也就是在羅馬統治的年月,一個叫做猶大(這個名字的出現總是意味着大事件發生)的人,拿了三十塊銀幣,便出賣了拿撒勒人耶穌。在逾越節前夜,耶穌就在這座城的橄欖山上被捕,隨後交給羅馬帝國猶大省總督本丟彼拉多,最終釘死在城郊的十字架上。
這就意味着,耶路撒冷從此不再僅僅是猶太人的城,也是世間所有基督教徒(包括東正教)的城。
隨後猶太人的反抗,又讓羅馬皇帝下定決心,將這座城徹底剷平,在原址新建了一座羅馬城市,然後在聖殿山上建起了羅馬神廟,至於猶太人,則全部趕出這裏,一個也不許留。
換句話説,從那時起,耶路撒冷便不再屬於猶太人,事實上是耶路撒冷已經被羅馬人銷號了。
到了4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又把這裏變成了一個基督教的聖地,城市因此復活,雖然猶太人依舊不被允許居住,但可以在每年的特定時間到一處叫做西牆的所在,盡情哭泣一把。
應該説,這是一個宗教寬容的時代,基督教很好地保護了耶路撒冷,而一百年後,猶太人甚至被允許回到耶路撒冷居住。
然而稍後,阿拉伯帝國崛起,他們毫不客氣地摧毀了拜占庭帝國在此間的統治,此後阿拉伯人不斷移入,並和當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同樣將這裏視為聖地,他們相信,當年穆罕默德曾在一個夜裏,從麥加來到耶路撒冷聖殿山,而後由此升到天堂,見到了古代的先知們。今日耶路撒冷聖殿山上,尚有兩座清真寺,就是為了紀念此事而建。甚至寺裏還有一塊登霄石,據説是穆罕穆德出發之際所在的位置。
當然基督教世界不願承認自己的失落,隨後他們又發動了十字軍東征,1099年,他們攻克耶路撒冷。奪回聖城和主的聖墓,顯然在當時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兩大世界都引發轟動。但百餘年後,埃及的薩拉丁,又奪回了耶路撒冷。
200年前,耶路撒冷其實是一座居住人口不足八千的小城,但即便如此,宗教信仰的不同仍讓這座城市引人注目。教派的紛爭,甚至體現在一座聖墓教堂,同時歸屬希臘東正教、羅馬天主教、亞美尼亞教會、埃及教會和埃塞俄比亞教會五大派使用,因為無法平衡,最終的辦法,居然是把聖壇的鑰匙,交給一箇中立的穆斯林家庭保管。
也就是從這個年代開始,大批猶太人開始迴歸此地,有的來自俄國,有的則來自西方,極端正統派的猶太老人,希望死後能安葬在這裏的橄欖山上;而年輕人,則渴求在這裏獲得新的生存與發展良機。更有基督教的傳教士來到這裏,希望能把穆斯林和猶太人轉化到自己這邊,如此便可以加速耶穌再次降臨人間。
於是猶太人、俄羅斯東正教會,開始在城外營建大樓和居民區,這些建築連接起來,便成為了耶路撒冷的新城。而老城區,則演變為一個窮人的聚集所在。
1917年,英軍打敗土耳其人,拿下了耶路撒冷。但是這裏該歸誰所有,卻成了時代的難題。最終猶太人説服了國際聯盟,獲得了貝爾福宣言的批准,託管巴勒斯坦的英國殖民者,將助力猶太國家的重建。
但是事實證明這活不好乾,英國人面臨猶太人移民潮,又不得不要應付當地阿拉伯人的強烈反對。1939年二戰前夕,英國曾公佈了一份《巴勒斯坦白皮書》,準備把巴勒斯坦逐步移交給一個阿拉伯人佔多數的當地政府,猶太人可在該政府管轄下高度自治。但隨後大家都知道,納粹德國迫害猶太人,大批猶太人逃亡到這裏,加上戰爭結束之後德國集中營解放的幾十萬猶太囚徒也來到這裏,結果英國不論做什麼,總有一方代表正義來譴責你。
怎麼辦?英國只能把問題提交給聯合國,而聯合國的辦法就是,兩邊分開過,誰也不妨礙誰?至於兩邊都要的耶路撒冷呢,交給聯合國管理下的特別地區,不屬於猶太人國家也不屬於阿拉伯人國家的一部分。
很可惜,這個方案隨後並沒有得到完全的實現。最後和平解決的希望被掐滅,阿拉伯人試圖把猶太人趕下海,結果卻是猶太人反擊,不但擊退了阿拉伯人的進攻,甚至還把整個耶路撒冷都收入自家囊中。
1980年,以色列國會立法確定耶路撒冷是該國"永遠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如今這裏已超過特拉維夫,成為巴以地區人口最多、地域面積最大的城市。
當然阿拉伯人仍不放棄,1988年,巴勒斯坦國宣告成立。在耶路撒冷的一幅阿拉法特畫像前,用阿拉伯語和希伯來語寫道:"耶路撒冷,不得到你,我的夢想將不會完整!"阿拉法特甚至對當時的美國總統克林頓説,如果他在耶路撒冷問題上同以色列妥協,他就會被暗殺。
圖-航拍特拉維夫
但事實上,早在1967年,耶路撒冷便已經全部收入以色列囊中。以色列的所有部門,不論是立法機關還是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包括總理府均在耶路撒冷。而且按照以色列法律,住在東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如果放棄原有的約旦國籍,可以獲得以色列國籍;但大多數巴勒斯坦人拒絕接受以色列國籍(因為他們認為這就是承認以色列的佔領),因此只擁有永久居住權。他們可以在以色列自由行動,但假如他們移出以色列(比如搬到巴勒斯坦地區),將失去這個權利,不得再移回。因此他們無法訪問住在巴勒斯坦地區的親友,即使那些親友就住在幾千米外。
2017年,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將把大使館搬至耶路撒冷,世界多國紛紛對此表示反對,擔心此舉可能引發新的戰爭,但事實上啥也沒有發生。
自1967年以來,耶路撒冷是一座經濟繁榮的城市,當然猶太人為主的西部城區遠遠的領先於東部的阿拉伯人城區。但即便如此,這裏的阿拉伯人也比住在別處的阿拉伯人強太多。
為了保護古蹟,這裏其實沒有太多工業的痕跡,更多的是高技術企業。
圖-航拍以色列三角形機場
這座古今相隔數千年的歷史古城,在教條和世俗之間,體現着多種文化和民族的融合,恐怕世上再沒有第二個耶路撒冷,能富有這樣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