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印度教授分析,印度為什麼會與中國差距那麼大,甚至會無法趕超

由 終廷花 發佈於 綜合

引言
專家分析,印度為什麼會與中國差距那麼大,甚至會無法趕超。
印度作為中國的鄰居,一直與我們糾纏不清,最近又開始出現了爭端。但是我們需要好好審視一下我們這個鄰居,因為同為亞洲的大國,並且人口數量相似,國家歷史悠久,可是發展到現在,孰強孰弱一目瞭然。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今天我們就好好聊一下為什麼印度會被中國拉開這麼大的差距,到底有哪些原因?
01
印度有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因為在南亞次大陸,就只有印度一個像樣的國家,剩下都是非常小的,所以説印度那裏沒有一個強敵。並且印度半島的水資源豐富,氣候適宜,相信很輕鬆就能積累下很多的財富。但是事實不是這樣的,作為人口大國,每次遇到北邊來的侵略者,經常被人家打的落花流水。因此古印度的文明都中斷了,被外來種族佔領,本土人被奴役,於是就有了現在的種姓制度。延續了漫長的時間,甚至沒有發生反抗。再看中國,在元朝的時候也將民族等級劃分,但是僅僅一百年,就被推翻了。
印度人是特有的耐性強,對不公正的事情接受度比較高,所以很多事情就這麼一直延續了下去。但是自古以來,很多北方的國家都南下打到了印度,並且都是通過開伯爾山口進入到印度半島,可是這個地方僅僅有600米寬。就算印軍擋不住侵略,難道不能將這裏堵住,或者修建城牆嗎,中國的萬里長城都能建,他們區區數百米都建不了。所以不知道是他們的心態問題,覺得無所謂還是他們建不起來。後來英國人來到了印度,僅僅用了數千人的部隊就徹底統治了數億人的印度。中國雖然也被應該入侵,但是從來沒有停止反抗,並且他們只需要清政府才能壓榨中國民眾。
因為成了英國的附庸,印度士兵出現在了英國的侵略行為中,包括中國和亞洲的其他國家都有印度人充當英國的打手。後來的兩次世界大戰,印度兵也被英國送到了前線,以至於印度人一直在吹噓自己 ''打遍歐、亞的勁旅''。因此對自己的軍隊實力有一種迷之自信。直到1962年,才暫時清醒知道自己的真實水平。印度的建國也是很幸運的,因為二戰後各地思想解放運動興起,各個被壓迫的民族都想要成為獨立的國家。
02
印度也不例外,在甘地的努力下,終於實現了印度的建國夢想。其實這也是因為英國國內的原因才讓他們如此容易就獨立了。因為英國受到了戰爭的損耗,國力虛弱,本就無法再去維護各個殖民地的利益,再加上丘吉爾下台,工黨上台後,以保守著稱,更不想與印度發生矛盾,於是就同意了印度的獨立。但是也使出了小心眼,將印巴分治,留下了未來的後患。印度的總理尼赫魯是個野心勃勃的人,於是印度成立以後就開始處理印度的各個邦。
因為那裏的小邦實在是太多了,他用了所有能用的辦法去整合這個國家。於是印度雖然是一個大國,但是語言有很多種,各個部落互相鬥爭多年了。經過數年的吞併,基本上南亞就是印度的天下了。因為印度受到英國的保護,所以國內的基礎設施以及工業水平比當時的中國好太多了。因此那時的印度人自認為是亞洲的大哥大。但是因為侵犯中國領土後被稍微教訓了一下,就暫時知道了自己的水平。
另外印度最大的問題是温飽問題尚未解決,因為糧食產量總是太低了,完全滿足不了國內的需求。因為沒有化肥廠和好的水利工程,於是農業基本上就是看天吃飯。政府的干預非常的有限。我國為了讓老百姓吃飽,也是花了不少的力氣,我們因為把三農問題放在重中之重,才能取得現在的成績。另外印度的教育水平比較低,因為他們的民族多,語言更多,多達上千種語言,他們到目前為止,文盲的人還有兩個多億人。可見教育是印度發展的短板,甚至在高等教育上於是非常的不均衡,很多的資金都投入到少數幾個大學,剩下很多學校都沒有充足的經費。
總結
印度與我國的差距看起來是很大的,但是我們要尊重每一個對手。因為印度有着成為大國的所有條件,就需要一個契機就可以實現騰飛了。並且印度正迎來人口發展的紅利時期,機會在那裏隨處可見。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參考資料:
《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