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啓世界級湖區的暢想
“春秋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築,現代的人”,這是人們對滬蘇浙交界的長三角腹心地帶詩意的回望。立足當下,展望未來,這片人文薈萃之地,正在開啓新的暢想。
7月18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9-2035年)》(下稱“總體規劃”)公示結束,記者從執委會方面獲知,接下來“總體規劃”將按程序要求由兩區一縣聯合審議報批。“總體規劃”中,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組成的一體化示範區,描摹了“世界級濱水人居文明典範”的發展願景。7月上旬,滬蘇浙三地政府出台了22條具體政策措施,支持示範區一體化發展。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示範區,在這片熱土上,關於“水”的世界級設想、“城”的超常規劃、“產業”的轉型抉擇,已經全面開啓。
一個關於水的世界級設想
示範區是名副其實的濱水湖區。密佈的河網水系勾連起滬蘇浙三地,在示範區總規劃定的2413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中,水域佔比超過20%,其中面積超過50公頃的湖蕩就有76個。
歷史上,示範區內以澱山湖為中心的水網系統,孕育了繁榮的江南市鎮。朱家角、金澤、練塘、黎裏、同裏、西塘均為響噹噹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錯落分佈,依河而建的古鎮,地緣相鄰、人文相親,小橋流水裏透着濃濃的江南韻味。
而在藍圖擘畫者心中,這片生態基底良好,人文底藴獨特,地處長三角城市羣的核心地帶的區域,是一塊極富潛力的“世界級料子”。
“江南水鄉,湖蕩密佈、古鎮錯落,怎麼來推動建設與發展?大家做了反覆的專題研究。”一體化示範區執委會主任馬春雷説,希望以生態綠色為底色,在保護江南水鄉的基礎上,植入生態友好型產業。
示範區的現有“底子”,要轉化為設想中“生態城市”的樣子。打造“世界級濱水人居文明典範”的設想,應運而生。
“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全域功能與風景共融、創新鏈與產業鏈共進、江南風和小鎮味共鳴、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共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空間規劃工作組副組長熊健,用5個“共”具體描繪了這一美好願景。
如果覺得這5個“共”抽象了些,放眼全球感受或許就會變真切一些:美國硅谷聖克拉拉風景優美的產業園區,荷蘭蘭斯塔德環抱“生態綠心”的多中心城鎮羣,瑞士日內瓦湖區依託好風景引來科研院所、醫藥產業……在這些大名鼎鼎、曾經給規劃編制人員帶來無數靈感的湖區城鎮中,可以看到未來示範區的影子。
嘉善的祥符蕩,已經透露着一點“國際範兒”。記者半年沒到祥符蕩,幾乎快認不出來了。湖畔低密度的建築羣,掩映在天光雲影之中;湖區道路修整一新,變成了寬敞的四車道;走近湖邊,水流清澈,游魚碎石歷歷可見。
祥符蕩屬於示範區先行啓動區,該區域包括了金澤、朱家角、西塘、姚莊、黎裏5個鎮約660平方公里的區域。先行啓動區要率先建設、引領示範,對各地的幹部來説,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考驗。
先行啓動區(嘉善)建設領導小組專職常務副主任何劍源常常對着圖紙揣摩,他的案頭放着一批未來感十足的國外濱水城鎮建設案例。
祥符蕩的“國際範兒”,來自千湖之國芬蘭埃斯波市的建設經驗。埃斯波的自然稟賦與示範區相似。通過高校引領的圈層佈局、研發主導的科技集羣、生態濱水的生活服務,埃斯波成為了諾基亞、通力等知名企業的總部所在地,被認為是歐洲居住幸福感最高的城市之一。
河與湖,是示範區的血脈。為了守牢這一生態空間,示範區統一河道湖蕩藍線空間管控標準,劃定藍線管控範圍,構建多層級藍線管控體系,重點劃定了藍線管控河10條、湖蕩76座。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水域保護等需求,此次示範區總規,還新增了規劃協調區。緊鄰示範區的虹橋主城片區除青浦區以外區域、嘉興市嵌入示範區範圍內的王江涇、油車港鎮以及崑山市毗鄰澱山湖的錦溪、周莊、澱山湖鎮等三個區域,作為規劃協調區(約486平方公里)予以納入。
“若不加協調區,澱山湖有部分水域屬於崑山等地管轄。加上協調區後,從水域治理管理上來説就是一個完整的地理單元。”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上海分院城市設計所所長劉迪説。
“產業與自然共生,自然為人才提供創意之源。這種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建設理念,值得學習和借鑑。”何劍源説,示範區總規的世界眼光,拓展了三地的視野,打破了拘泥於一區一縣的區域發展認知格局。
通過汲取全球湖區建設的經驗,示範區“以水為脈”,在兩省一市交界處,合力打造“江南庭院、水鄉客廳”。其中,先行啓動區發揮各自優勢,沿湖、沿河謀劃打造青浦西岑科創中心、吳江高鐵科創新城、祥符蕩創新中心等三示範片區。
“未來的競爭是城市羣的競爭,未來示範區將率先代表長三角城市羣,參與全球城市羣的競爭與合作。”在浙江省國土空間規劃研究院副總規劃師胡慶鋼看來,示範區的區位特點和發展階段,決定了它必須對標這些全球標杆,衝刺“世界級”。
一場關於城的超常規劃
總體規劃一張藍圖管三地。示範區建設,把包括嘉善在內的“兩區一縣”,放入到了全新的座標系中,以國際標準,對標全球區域經濟發展標杆。對三地來説,這既是一次價值重估,也是對發展格局的一次重構。
“總體規劃將重塑嘉善,這是機遇,更是巨大的挑戰。”嘉善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盛維忠説,過去在縣域規劃中,往往以鎮街為單元編制,“現在要打破界線,按示範區總規,把嘉善當作一個‘城’,重新調整生態空間、產業空間。”
這是一場關於“城”的超常規劃。過去,每個鄉鎮都會規劃一些工業區,留出一定的建設用地土地,用以自主發展。與傳統的以鄉鎮為單元的規劃佈局思路完全不同,現在,嘉善以全縣一“城”的思路,調整產業結構,總體分片佈局,讓土地、資金等要素資源向高能級平台集聚。
縣裏結合示範區總規,提出了“一城一谷三區”的佈局思路。一城包括嘉善未來新城,一谷為北部的祥符蕩科創綠谷,東區是臨滬高能級智慧產業新區,西區是長三角現代農業科技園區,南區為長三角生態休閒旅遊度假區。
“發展空間突然不掌握在自己手裏了,一開始鎮裏的有些幹部還不理解。”盛維忠説,但從大格局來看,平台招引的是大產業、大項目,帶動的是整個縣域乃至示範區的發展。
為了配合縣域空間的系統性重塑,嘉善啓動了全域土地整治工作,通過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和鄉村生態保護修復,提升土地利用率,騰出發展新空間。據悉,今年嘉善將確保完成6萬畝土地整治、5000户農房集聚、8000畝高標準農田提升任務。
先行啓動區的西塘鎮,與江蘇、上海接壤,過去是浙江的邊緣地帶。如今,這裏是一體化發展的最前沿。這對西塘的建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標準。今年5月,嘉善提前成立了工作專班,實體化運作,推進示範區先行啓動區建設。
這幾天,縣裏在此推進的“北部湖蕩綜合整治”項目,暫時停下了腳步。該工程是此前當地推進河湖生態治理的重點工程,但如今與規劃要求相比,標準已經有點偏低。“原來的堤壩建設,主要是以滿足防洪要求為主,現在則還要兼顧到生態性和美觀性。”西塘鎮副鎮長張振偉説,工程需要重新進行調整報批,建設生態堤壩。
在青浦和吳江,空間的騰挪重塑、產業的調整佈局也在穩步推進之中。一直以來,青浦區存在着東強西弱、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示範區總體規劃,對與蘇浙接壤的青西加大了佈局的力度。目前,華為研究院等大項目紛紛落地青西金澤,青浦“東強西弱”的發展格局也將變得更均衡。
製造業發達的吳江區,土地資源受限嚴重。為更好推進示範區建設,當地通過優化土地結構、騰退低效用地,盤活閒置用地,已累計騰出土地2萬畝,有效緩解了全區土地資源瓶頸約束。
“對土地進行騰退,政府回購成本加上‘淨地’上市的基礎性成本,遠大於土地出讓金收益。如果算眼前的小賬,肯定賠本。”吳江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曹月見説,今天的空間就是明天的紅利,不算小賬的背後,算的是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的大賬。
一次關於業的轉型抉擇
在示範區這片沃土上,總體規劃提出了一個頗具雄心的目標: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經濟。
從產業角度來看,青嘉吳三地各有所長,具備較好的基礎。比如,青浦的精密機械、商貿物流,吳江的絲綢紡織、光電通信、電梯設備,嘉善的電子信息等都形成了專業化的集羣。
但三地也面臨着模式傳統、用地粗放、污染困擾等瓶頸問題,要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示範區必須要做出轉型升級的抉擇。
“總體規劃明確,要轉變以投資和要素投入為主導、土地增量規模擴張的傳統發展模式,構建創新驅動、高效集約的新發展方式。”一體化示範區執委會副主任張忠偉説,示範區定下了量化目標,到2025年單位建設用地地均產值要從現在的4億元/平方公里,提升到8億元/平方公里以上,相當於5年要提升70%。
在不增加開發強度的前提下,目標如何實現?一方面要加快產業優化佈局,另一方面要培育新經濟。張忠偉介紹,示範區將通過兩張清單——接軌國際標準與技術前沿的“正面清單”和倒逼傳統產能退出與升級的“負面清單”,來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鏈。
與祥符蕩科創綠谷一脈相連,青浦金澤鎮的華為研發中心,正在建設施工之中。在吳江汾湖畔,以華為為目標客户的半導體公司英諾賽科廠房已經結頂,即將進入量產階段。從研發設計到規模量產,一條串起河湖水蕩的“藍色珠鏈”,同時正孕育着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集羣。
“示範區要構建更大範圍的區域一體化產業創新鏈,憑藉優美風光、人文底藴、特色產業,集聚創新要素資源,打造國際一流的產業創新生態系統。”胡慶鋼説,示範區要實現“有好風景的地方就有新經濟”。
如果去示範區實地走一走,翻一翻施工圖,就會發現,不管是青浦的華為研發中心還是嘉善的祥符蕩科創綠谷,除了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還有“小尺度、低密度、中高度”的建築羣,對創新創業人才來説,這是理想的創業地。
目前,祥符蕩科創綠谷已吸引來自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高等院校的科研院所意向入駐,引進配套基金管理公司44家,資金總規模約22.8億元。
規劃人員從大量的案例分析中發現,新經濟青睞的地方,往往符合這幾個條件:交通便利、有河湖風景、辦公區域建築中密度,和大自然能親密地接觸。
為了引得進、留得住人才,總體規劃還在公共服務上做了保障。比如,在綜合交通上,規劃中提到要強化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統籌構建示範區軌道交通網絡,進一步打通省界斷頭路。未來從示範區出發有望45分鐘可到達上海虹橋樞紐,90分鐘可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同時,示範區還將佈局3所雙一流高校、5處三甲醫院,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的國際水上運動中心。
“我們暢想生態綠色應該成為示範區的底色,創新經濟應該成為亮色,古鎮文化是彩色,色彩斑斕、絢麗多彩。希望經過若干年的羣策羣力,實現這一目標。”馬春雷説。(記者 施力維 通訊員 張文燕 宋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