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漸凍症女博士想放棄治療 病友眼球寫信鼓勵她活下去

由 勞新忠 發佈於 綜合

  近日,北京大學歷史系女博士婁滔患“漸凍症”,口述遺囑希望捐獻遺體一事引發多方關注。在醫生的全力救助下,婁滔的病情已經逐步穩定,一家“漸凍人”關愛機構還為婁滔安裝了眼動儀,通過眼動儀打字,她可以和外界較為順利地進行交流。不過婁滔的家人表示,最近一段時間婁滔的情緒經常出現起伏,多次表示希望放棄治療,而許多“漸凍症”病友則通過各種方式,鼓勵婁滔能夠堅強地生活下去。

  用眼動儀打字:不想治了

  本月19日,上海的一家“漸凍症”關愛中心來到了收治婁滔的武漢漢陽醫院,為婁滔在病牀邊安裝了眼動儀,通過移動眼球,婁滔可以在電腦上打字,表達自己的想法。

  婁滔的母親汪豔梅24日告訴北青報記者,經過熟悉,婁滔已經能夠比較熟練地使用眼動儀打字,包括想要吃什麼、哪裏不舒服等等,“但是婁滔的心情一直不太穩定,有的時候她説太痛苦了,讓我們放棄治療,直接捐獻她的器官,有的時候又會説想要堅持,會樂觀地活下去。”她説。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婁滔本月初從家鄉的醫院轉院到武漢之後,一直住在漢陽醫院的重症監護室內,今年年初,她已經失去了語言能力,隨後,自主呼吸和自主進食功能也相繼喪失,只能進食流食,並靠呼吸機呼吸。

  “雖然她經常説不想治了,但是我們家人還是不想放棄,希望她能夠堅強一點兒,只要有一線希望,就好好活下去。”汪豔梅説。

  網友提供多種治療方案

  在婁滔治療期間,北大湖北校友會給予了諸多關注,本月20日,他們通過官方微博發佈了一條為婁滔尋找治療“漸凍症”良方的協助函。

  這封協助函發出後,很多網友留言並聯繫了北京大學湖北校友會,大多數人提供的方式都是使用偏方、氣功等方式。

  “我們現在還是會使用傳統的保守治療的方式,確保婁滔不會出現身體的炎症或者進一步的衰竭,對於熱心網友推薦的方式,我們會進行篩選,如果確實有療效才可能會考慮。”漢陽醫院重症監護室醫生表示。

  婁滔的媽媽汪豔梅告訴北青報記者,自己現在的壓力也比較大,所以很多時候她都會謝絕一些好心人的探望,“有時候自己也覺得挺絕望的,但是還是希望能夠鼓勵女兒活下去,而對於她希望捐獻器官和遺體的想法,我們已經想通了,會支持她的。”

  “漸凍症”病友發微博鼓勵婁滔

  24日下午,北京的“漸凍症”患者王甲通過微博給婁滔寫了一封信,鼓勵她繼續堅強地生活下去。

  王甲是在2007年被檢查出患有“漸凍症”的,當時他還只有24歲,隨着病情的發展,王甲在幾年的時間內也逐漸失去了自主進食自主呼吸的能力,只能靠父母的照料,生活在輪椅上。但是王甲一直沒有放棄希望,靠着眼動儀,他完成了《人生沒有假如:一個漸凍人的悟與行》、《不可阻擋》等幾本書的寫作,同時還參加了許多的勵志演講,鼓勵漸凍人羣體能夠堅強並有尊嚴地活下去。

  給婁滔的這封信,是王甲用眼動儀寫的,在信中王甲引用了當年霍金送給他的一句話——我想表達給您,將您的目光放到殘疾不能阻擋的事業之上,並且堅定地將它做下去,不要因為病痛的束縛而感到頹唐沮喪,身殘而志堅,這正是我送給您的忠告。

  王甲還在信中鼓勵婁滔,“世上一切有趣的事都與我們無關,但我願意做萬里挑一有趣的靈魂,在日復一日重複中我不敢懈怠,因為漸凍症這個敵人會隨時要了我的命,在疲倦中堅守,在絕望中死守陣地,就是為了有一天俘虜它戰勝它,現在的任務就是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把無趣變成有趣,把不幸變成幸福,我相信只要堅持,就會重生。”

  文/本報記者 付垚


  漸凍症隨着前幾年“冰桶挑戰”的熱點,人們開始知道“漸凍症”,這幾年社會上對患有“漸凍症”的人們越來越關注。

  漸凍症:又名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又稱漸凍人症,是運動神經元病的一種,是累及上運動神經元(大腦、腦幹、脊髓),又影響到下運動神經元(顱神經核、脊髓前角細胞)及其支配的軀幹、四肢和頭面部肌肉的一種慢性進行性變性疾病。臨牀上常表現為上、下運動神經元合併受損的混合性癱瘓。

  前段時間被媒體報道的北大女博士婁滔,2016年1月被查出患有運動神經元病。短短一年時間,漸凍症讓婁滔失去了自主活動的自由。

  婁滔自知自己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她口述下自己的遺囑,她希望她走後頭部留給醫學研究,希望醫學能攻克掉漸凍症這一難關,其他所有器官都將捐給有需要的人……

  今日有好消息傳來,婁滔現在身體趨於穩定,一家公益公司為了她安裝了一台眼動儀,現在的婁滔還能通過眼動儀在微信上與外界交流,收到婁滔微信的人,都大吃一驚,紛紛留言鼓勵她,醫生家人們認為這樣有利於婁滔精神上的撫慰。

  自從社會上知道婁滔的情況後,每天都有熱心人士打電話前來慰問,醫院還設置了“愛心箱”,裏面裝滿了幫助婁滔病情的建議。並且有3位北京的醫療專家,特地來到婁滔所在的漢陽醫院,來幫助婁滔,有了這麼多人的關心和幫助,真希望有奇蹟能降臨在婁滔身上。

  莊文展先生簡介:

  著名中國優秀誠信慈善企業家,現擔任深圳莊文展國際集團董事長兼CEO,中國深商會常務理事,深商會風雲人物,潮州總商會理事。莊文展先生縱橫商海三十餘載,率領莊氏集團麾下先後涉足金融投資,商業地產能源開發,珠寶飾品,旅遊酒店,電子通訊,電子商務,數碼3C產品,智能安防監控,文化傳媒,職業技能,雲端辦公,生態農業,環保工程,新聞自媒體視頻,餐飲管理、手機維修培訓等廣泛領域。

  莊文展先生一貫認為“回報國家,回報社會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都應該做的事”,他的誠信經商,他的德高望重,他的厚德載物,他的以誠待人,他的大愛無疆深受商界讚譽和社會的一致好評,是莊氏家族的典型、榜樣、精英。

  (2017-10-23)


  看到了潘粵明新發的微博。他的父親給他的留言條。

  我想潘老師最近這麼紅了。很多帖子擔心捧殺他,擔心反噬什麼的,我覺得這種擔心完全是多餘的。

  因為他出自這樣一個家庭,他爸爸都會隨時提醒他,保持謙虛,繼續努力。

  --------------------

  補充兩張圖啊,是2006年超級訪問的時候,就説他父親對他非常嚴格,經常批評他。真是中國傳統的嚴父了。對他要求很高的。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臨汾用户37xxxx716”:家教好,董幣眼睛瞎了才活該潘粵明

  (2017-10-21)


  “一個人活着的意義,不能以生命的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我要有尊嚴地離開,爸爸和媽媽,你們要堅強地,微笑着活着,不要為我難過。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學院做研究。希望醫學院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脱痛苦......”

  近日,29歲北大女博士婁滔因患上難以治癒的漸凍症,今年8月,婁滔在恩施當地醫院陷入重度昏迷前,口述留下遺囑將所有器官捐獻,這份由婁滔口授護士執筆的方式寫下的遺書,讓無數網友落淚。

  婁滔所患的運動神經元病,也就是俗稱的“漸凍症”。“漸凍症”是一種叫做肌萎縮側索硬化(ALS)的疾病,它是球部(所謂球部,就是指的是延髓支配的這部分肌肉)、四肢、軀幹、胸部腹部的肌肉逐漸無力和萎縮。患者早期可能只是感到有一些無力、肉跳、容易疲勞等一些症狀,漸漸進展為全身肌肉萎縮和吞嚥困難。最後產生呼吸衰竭。

  雖然“漸凍症”不一定最後會奪走生命,但是失去對全身的控制卻意識清醒,無疑是最大的折磨。對於“漸凍人”來説,如何與外界交流是一件難事,也許未來腦機接口技術會幫助這樣的病人,讓他們通過腦電波或者神經活動與外界交流。

  那麼腦機接口是什麼?

  人類在進行各項生理活動時都會向外發送電信號。如果用科學儀器測量大腦的電位活動,那麼在熒幕上就會顯示出波浪一樣的圖形,這就是“腦波”。腦波活動具有一定的規律性特徵,和大腦的意識存在某種程度的對應關係,人類對於腦波的開發利用成為了可能。像電影《阿凡達》中所展現的利用意念操控阿凡達,實際上就是腦機接口技術(Brain-Computer Interface,簡稱 BCI),這是指在人腦與計算機等外部設備之間建立直接的連接通路。通過對於腦電信息的分析解讀,將其進一步轉化為相應的動作,這就是用“意念”操控物體的基本原理。

  國外媒體報道過世界上首例成功的人類腦機接口實驗,這意味着 BCI 技術在人類身上的運用得到了重大突破。

  BCI 幫助荷蘭一位 ALS 女病人拼寫詞語和句子。外科手術將一種設備植入病人的大腦,該設備帶有兩個安裝在大腦皮層運動區的電極,用户可以通過它們控制運動。當她注視屏幕時,就會看到虛擬鍵盤上有一個可移動的光標,當光標移動到她想選擇的字母上時,她必須想象右手點擊了那個字母。雖然病人無法使用右手,但她的大腦仍然可以發出運動的指令,而電極會收集這些信號,傳遞到發射器,然後傳遞到計算機和屏幕上。

  用意念進行交流或者運動,這聽起來似乎只是科幻小説裏才會發生的故事,而在腦機接口技術的幫助下,也許未來癱瘓病人真的能夠重新與外界進行自由自在地交流,他們的思想將不再受到軀體的束縛。

  腦科學研究提升了人類對重大腦疾病的理解,例如阿爾茨海默(AD、俗稱老年痴呆)、抑鬱症等,與此同時為通過人工智能的手段干預治療重大腦疾病提供了依據,也為發展類腦計算系統和器件、突破傳統計算機架構的束縛提供了重要依據。

  你是否也對腦機接口感興趣?是否對人工智能的未來感興趣?又或者你希望通過科技為不方便的人們提供更多的幫助?寒假少年行“探秘人工智能科研系列”項目將是你打開人工智能領域大門的鑰匙,只要你能想到,就可以去實現,天馬行空的創意才能促進科學的發展。

  項目信息

  時間:

  意念控制腦科學援救項目:2018年01月25日-03月10日

  遠程科研實習項目:2018年02月05日-03月30日

  地點:

  北京理工大學/ 遠程

  對象:

  ◆ 申請醫學、電子工程學、心理學、計算機編程、智能通信工程等理工科相關專業學生;

  ◆ 對人工智能方向感興趣的學生;

  ◆ 對需要提升科研能力的學生。

  (2017-10-17)


  29歲的婁滔是北京大學歷史系2015屆埃及史方向的一名在讀博士,本是前途大好,但是因為患上了“漸凍症”失去行動能力,她現在躺在武漢漢陽醫院重症監護室的一張病牀上。幾天前,因為一份“凡是可以挽救他人的器官,儘可以拿走”的口述遺囑,讓人們記住了這個女孩,並稱其為美麗天使。20日時,婁滔病情已經平穩,一家公益機構還為她安裝了眼動儀,她可以通過轉動眼球在電腦上打字發微信了。

  令人感動的是,在婁滔剛能用眼球發微信後,她就用微信發出謝謝你們的信息。

  而令人落淚的是,之後婁滔又發出一條我想喝魚湯的信息,令人頓時心酸不已。

  內心有光的人從不會懼怕黑暗,相信這個內心有光的女孩一定會堅強的活着。

  (2017-10-21)


  在《爸爸回來了》之前,我對李小璐無感,頂多是網絡上各種參加活動、走秀、整容的消息,在《爸爸去哪兒》第五季之前,我對霍思燕無感,頂多就是一些代言、參加綜藝的消息,但是在這兩個節目結束以後,我被這兩家的小寶貝甜馨和嗯哼圈粉了,同時也對這兩位媽媽產生了好奇,能培養出這麼優秀的寶寶的媽媽,一定也是非常優秀、非常稱職的媽媽。

  翻看霍思燕的微博,從嗯哼出生以來,她就一直很低調,參加綜藝、拍攝電視、走秀,都沒有大篇幅的宣傳,微博中更多的是健身、旅遊、陪伴孩子和家人的照片,寧願減少高報酬的工作,也希望多多陪伴自己的孩子,她帶嗯哼全世界旅遊,不知不覺中造就了嗯哼大氣、大方、不拘謹的性格。她對家裏的老人很孝順,而這也是為什麼小小年紀的嗯哼就知道替爸爸留一個火龍果的原因。她和老公很恩愛,新聞報道衝從來沒有關於他們夫妻的緋聞,而這就是為什麼嗯哼喜歡親自己喜歡的小朋友的原因,她在陪伴兒子的過程中,傳遞的總是美好,才讓我們看到的嗯哼那麼陽光、自信、大方、活潑又懂事。

  從李小璐的微博中可以看到,她也是一位以家庭為重的媽媽,儘可能的陪伴甜馨,在家的時候更是親自下廚為甜馨做美食,和女兒一起穿美美的姐妹裝,會送女兒去幼兒園,也會和女兒在公園裏、小區裏一起玩耍,儘自己最大可能,給甜馨一個充滿樂趣的童年,這些是再多的錢都不能買到了,所以我們看到的甜馨,是一個大大咧咧,思維活躍,無拘無束的小天使,同時李小璐還是一個三觀很正的媽媽,愛國,關心社會弱勢羣體,這些在無形中影響了甜馨,塑造了甜馨小妞善良、正直的品行。

  在外面她們是鎂光燈下耀眼生輝的明星,華美的禮服,耀眼的珠寶,似乎那麼遙遠、那麼高不可攀,但是回到家裏,褪去明星的光輝,她們是女兒,是媳婦,是老婆,是媽媽,對老人孝順有加,和老公恩愛有加, 在充滿誘惑的娛樂圈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沒有一點點亂七八糟的緋聞,對子女關心有加,事事親力親為,用自己的言行塑造了孩子優秀的品質。

  她們是事業有成的明星,同樣年紀的范冰冰還在到處豔壓女明星,她們卻選擇了以家庭、以孩子為重,這麼優秀的兩位媽媽,自然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那麼問題來了,甜馨小妞和嗯哼大王,你更喜歡哪個呢?反正我是都超級喜歡,哪一個都喜歡的不得了。

  (2017-10-21)


  北大漸凍症博士情緒失控,引發生命決定權的討論

  北京大學歷史系在讀博士婁滔患漸凍症“口授”遺書後,引發全社會廣泛關注。漸漸地失去行動能力,一點點地感受靈魂與肉體的分離,我們實在無法體會婁滔正在經歷的痛苦。

  我們都不希望看到一朵花還沒有開放就枯萎,我們都希望出現奇蹟,能夠看到婁滔滿血復活,以所學知識奉獻社會。可是,病魔也在一點點地吞噬她的意志,她她痛苦了,情緒不穩定,時而想放棄,時而想堅持治療。

  事已至此,婁滔的父母已經對治療不抱多大希望,但是還沒放棄。“不去堅持就會失去機會留下遺憾,如果有奇蹟出現呢?”救命的稻草虛無縹緲,但是一定堅持到底,期待上蒼的眷顧。我們都能理解做父母的苦心。

  “如果結局已定,治療只是延緩,那治療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摧毀意志的過程,請把生命的決定權還給她吧。”婁滔因過於痛苦而表現的情緒失控,讓大家無比心疼的同時,也在網上引發關於生命決定權、有尊嚴地離去的討論。

  目前,漸凍症的確是不治之症,患病的痛苦無法想象,像婁滔這樣頭腦清醒、學識淵博的人,如果要求放棄治療,一定是所能承受的痛苦達到了忍耐的極限。如果延緩生命只是家人的心理安慰,不如讓她有尊嚴地離開。

  並非站着説話不腰疼,這種話説出來很殘忍,但是確實有幾分道理。長期的重症患者在無助絕望的時候,在毫無生命質量可言的情況下,應該有選擇的權利,有人甚至提出應該為安樂死立法。

  患者本身的意願應該得到尊重,畢竟她才是痛苦的承受着,別人誰也無法替她受苦。當然也有人認為無論多痛苦,都要堅持活下去。沒有孰是孰非,這是一道無解的難題,讓我們祈禱這個可憐的姑娘,活着的日子儘量少一些痛苦折磨吧。

  (2017-10-25)


  相信很多家長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幸福的家庭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同。”這是來自大文豪列文·托爾斯泰在小説《安娜·卡列尼娜》的開場白。在幸福的家庭裏,我們似乎總是見到相似的、優秀的孩子,那麼他們的父母會具備什麼樣的共同點?是否能讓我們借鑑?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與孩子的互動更多建立在“同步”的基礎上

  2、合作而非控制,為孩子設定重要的規則,但一定允許孩子抗議,容納孩子對新界限不適應的抗議,並在情緒上進行支持,但絕不因孩子的抗議而中途妥協

  3、父母應該以身作則

  4、夫妻關係應該和諧

  5、嚴格要求孩子

  6、平等對待孩子,傾聽孩子的心聲,這些父母都很尊重自己的孩子,他們會傾聽孩子的心聲,不管什麼時候,只要孩子和他們説話,他們都會放下手中的家務,認真傾聽。即使孩子講的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也許在孩子眼裏那是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

  (2017-10-06)


  漸凍症女博士情緒失控:讓我捐獻器官 剩餘東西火化

  2017-10-23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漸凍症”北大女博士情緒失控: 讓我捐獻器官,剩餘的東西火化吧)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 “凡是可以挽救他人的器官,儘可以拿走。”口述“遺囑”的北京大學歷史系在讀博士婁滔引發廣泛關注,29歲的她患了上了“漸凍症”失去行動能力。記者瞭解到,目前,婁滔病情已平穩,但情緒不穩。其父親表示期待奇蹟出現,少留遺憾。

  武漢漢陽醫院的重症監護室裏,婁滔躺在病牀了。今年以來,婁滔的病情開始惡化,直至與家人交流需要家人根據婁滔的口型來判斷她要表達的意思。19日,經醫生允許,婁滔的病牀上被安裝了眼動儀和電腦,通過眼動儀,婁滔轉動眼球便可打字,可以更順暢地與家人和醫生溝通。

  記者瞭解到,婁滔的病情傳開後,北京大學湖北校友會通過各種渠道發出“協助函”,希望愛心人士能夠推薦良方或醫術。

  北京大學湖北校友會會長劉先生介紹,連日來,國內外熱心人事不斷髮來救助信息以及推薦的治療技術。目前,醫院仍要求按照常規方案進行治療。

  23日下午,記者從婁滔父親婁功餘處瞭解到,近一段時間以來,婁滔病情趨於穩定,但“情緒不穩定。時而分分秒秒想捐獻器官,時而心情好,要堅持治療”。

  眼動儀裝上時,婁滔通過轉動眼球給同學、朋友發去微信,告訴家人,想喝魚湯。當天晚上,她情緒失控。眼動儀上出現了:“不治了,我真的痛苦了,我受不了了,求求你們,爸爸媽媽,你們也盡力了,求求你們吧,把我呼吸機拔掉,讓我捐獻器官,剩餘的東西火化吧。”

  婁功餘向記者表示,社會人士的關注給了他們很大的鼓勵。“我對這個治療不抱多大希望,但沒放棄。”婁先生説,“不去堅持就會失去機會留下遺憾,如果有奇蹟出現呢?”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10-23)


  “一個人活着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其他所有器官,凡是可以挽救他人生命的,儘可以捐給他人使用……”這不是什麼名人名言,這是一位29歲的年輕女孩在罹患重病後做出的決定。

  留下這份遺囑的是北大歷史系的一名在讀博士,她叫婁滔,2015年被檢查出患有“漸凍症”,近期已陷入昏迷。她在清醒的時候口述了這份遺囑,希望通過捐獻遺體用於醫學研究,讓那些因為“漸凍症”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脱痛苦。

  “漸凍症”目前在醫學上還屬於一個未被攻克的難題,主要臨牀表現就是全身肌肉漸次萎縮,這種病最可怕之處就在於患者大腦意識從頭到尾都是清醒的,但卻會慢慢感受到全身不受控制,最後連呼吸都無法自主,只有眼睜睜等死。也因此,這種病被描述為:靈魂被囚禁在身體裏。

  權威統計顯示,中國器官移植數量已位列世界第二,每年實現的器官移植手術有一萬多例,但現階段的器官供需比僅為1:30。作為人口大國,我們有世界上最大的器官捐獻資源,但人們囿於“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與“死者為大”的傳統觀念,認為捐獻器官是對死者的大不敬,視器官捐贈為畏途,再加上坊間對器官捐獻的一些誤解誤傳,種種原因導致我國的器官捐獻率遠遠低於其他國家。在這樣的現狀下來審視婁滔的選擇,就更讓人覺其人格之灼灼光華。

  “生活以痛吻我,我仍報之以歌”,婁滔用行動詮釋了這句話的內涵。人生正絢麗綻放的時候,卻遭遇滅頂之災,所謂人間悲劇,莫過如此。如果説人生實苦是一種悲的話,陷入絕境的婁滔更是悲上加悲。但她仍然做出了捐獻器官的決定,這就讓人在同情之外,更加感佩於她善良的心性與光輝的人格。罹患絕症仍不忘助益他人,回報社會,這是婁滔給我們的最大的感動,也是對社會良善氛圍的一次感召。她的生命配得上“有質量”“有厚度”的評價。

  “真正的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面對無解的病症,在體味人生與病痛之後,做出捐獻器官的決定,婁滔不僅讓人仰望,更讓人佩服她的勇氣。她在遺囑中説,“不要舉行任何治喪典禮,更不要收取親朋好友、任何人的慰問金。請讓我靜悄悄地脱離,不留任何痕跡,就如我從來沒來過。”這決絕的口吻,讓人讀出了她看淡生命的超脱,雖然字字滲透着泣淚的疼痛。

  死後捐出器官,於私,這是婁滔的心願,求仁得仁;於公,她的器官不僅將直接幫助需要的人,也將用於醫療實驗,這一行為本身,既是一種公益行為,也是對民間器官捐獻的號召。實際上,從姚貝娜捐獻眼角膜到婁滔捐獻全身可用器官,以及那些見諸與未見諸媒體報道的眾多器官捐贈行為,每一個人在做出這一決定、惠及另一個人的生命時,都不只是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接力,也是對捐贈意識的宣揚。社會的進步,也得益於這些願意傳遞生命傳遞善良的人。

  “寧可壯烈地閃爍/不要平淡的沉默/我是短暫的花朵/也是最長久的琥珀……我的心/就是火/燃燒在每一首我唱的歌/聽到的人為我證明了/這世界我來過”,最後,用姚貝娜的這首歌,向那些傳遞美好生命,做出捐獻器官行為的人,致敬!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廣州用户03xxxx359”:生活以痛吻我 我仍報之以歌

  網友“廊坊用户66xxxx658”:不會捐的話就不要在這bb了

  網友“小明”:什麼人有資格接受捐獻

  網友“廊坊用户66xxxx658”:小編你會捐嗎?

  網友“Z·J”:無知而刻薄,孩子這誰教你的?在這樣一篇文字面前,你居然表現出的是質疑而不是敬畏。不過至少你成功的做到了一件事,你用自己的無知和刻薄詮釋了什麼叫:天下之大,無奇不有!//@@玩白不玩: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這是什麼病,聞所未聞,就瞎扯,嚇唬大家,你長期不運動肯定萎縮,難不成肌肉發達。

  網友“忘川之上#三生之下”:曾經我看過這樣一篇報道,好像是東北地區一個女舉重運動員曾多次為國爭光,獎牌都不知道獲得幾多,可他們夫妻加兒女不得不蝸居在不足八十平米的房間,可不得不賣掉獎牌來醫治病魔,可不得不以賣燒餅而艱難的維持生計。所以,我不願意。

  網友“@玩白不玩”: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這是什麼病,聞所未聞,就瞎扯,嚇唬大家,你長期不運動肯定萎縮,難不成肌肉發達。

  (2017-10-17)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