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文媒體與中國:唇齒相依,一路有你
福州9月9日電 題:海外華文媒體與中國:唇齒相依,一路有你
作者 周乾憲
1815年,世界上第一份海外華文報刊《察世俗每月統記傳》在東南亞的馬六甲面世。正值第九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召開之際,我們一同回首海外華文媒體篳路藍縷,輝煌與苦難並存的兩百餘年曆程。
這是砥礪前行的兩百年,是風雨兼程的兩百年,更是戮力擔當的兩百年。無數感人的故事和傳奇繪就了華媒發展史、華僑華人史乃至中華民族歷史的華彩篇章。
誠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致海外華文媒體誕生兩百週年的賀信中所説,作為海外華僑華人創辦的華文媒體,自誕生之日起就與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唇齒相依,與中國人民的自強不息緊密相連。
國務院僑辦主任裘援平也指出,過去兩百多年間,華文媒體雖歷經艱辛磨難,卻始終堅守理想,抒發民族情懷,喚起民眾覺醒,傳播中華文化,促進族裔和諧,維護世界和平,而這正是支撐華文媒體走過兩百餘年的精神內核。
在第九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即將召開之際,由中國新聞社、世界華文傳媒年鑑社編輯出版的2017年卷《世界華文傳媒年鑑》問世。國務院僑辦主任裘援平為《年鑑》題詞:“為世界華文媒體立傳,與全球華僑華人共勉。”中新社記者 周欣嬡 攝
薪火傳承兩百年
世界華文媒體誕生以後,兩百多年間的發展道路曲折不平,有高潮,有挫折,也有沉寂。
中國新聞社社長章新新在第八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專題報告中具體闡述了華文媒體在兩百年間經歷的四次大的歷史發展時期,即辛亥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二戰結束以後、改革開放以後。
辛亥革命時期,革命先驅在海內外所辦報紙達120家,其中多數創辦於海外。這些革命黨報刊發表的大量言論,喚醒海外華僑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熱忱,直接為華僑參加辛亥革命作輿論動員。可以説,沒有海外華僑,沒有海外華文報刊,就沒有中國的民族革命。
抗日戰爭時期,在民族危亡面前,海外出現辦報熱潮,《救國時報》、《先鋒報》等大量抗日主張的報紙誕生,還有記者親赴前線,寫下抗戰見聞。海外華文報刊形成了空前一致的民族輿論,在宣傳抗日、聲援祖國、凝聚華僑等方面作用突出。
二戰結束以後,海外華文媒體空前繁榮,許多被停刊的報紙紛紛復辦,同時又出現一些新創辦的報紙。
改革開放以後,由於中國與世界的經濟往來日益密切,中國作為一股和平力量的崛起有利於世界和平與各國共同發展,世界各國對華文媒體多采取寬容、支持的政策,甚至給予一定的經濟扶持。
“總體來説,華文媒體在海外的話語權是處於上升的態勢。”章新新説,海外華文媒體兩百年所走過的道路呈現出一條清晰的歷史線索,即始終與中華文化、中華民族的起落沉浮相隨相伴。
在第九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召開前,《家園――“我與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徵文作品集》於日前出版發行。作品集收錄華媒人來稿60篇,記錄華媒人對世界華文傳媒論壇這個“家園”的思念、嚮往、感恩與回憶。中新社記者 周乾憲 攝
中國因素關乎華媒興衰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什麼因素是兩百年間影響華文媒體興衰與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中國新聞社原社長郭招金曾撰文指出,那就是“中國因素”。
中國國運關乎華文媒體的興衰。中國自身的發展、變革乃至自身在變革道路上遇到的挫折與成功,對全球華文媒體的影響是巨大的。
兩百多年來,中國從晚清政府統治下任殖民者宰割的弱國,發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今前所未有地走近國際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貧弱之時曾是“無聲之國”,華人在海外是“無聲族羣”。如今中國走向富強,要發聲、要擴音,華文媒體有如大石壓住的小草,破土而出,擠石而長。
反過來,華文媒體就像是矗立在海外的一面鏡子、一個舞台,折射和演繹的是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讓海外讀者感受中國的文化和時代變化,成為最能“讀懂中國”的視角。
他們報道的重點自始至終都離不開中國新聞。他們中的許多人,以國際思維為中國注入新鮮血液,以情感筆觸描繪中華民族的輝煌篇章,努力講好“中國故事”。
他們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絲路”理念、“絲路精神”的弘揚者和傳播者,也是“絲路”建設、“絲路”聯通的參與者和記錄者,讓共商、共建、共享的“絲路故事”傳之四海。
正如章新新所説,海外華文媒體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華社和諧發展的助推器、促進中外互識和中外友好的紐帶、世界認識中國及中國認識世界的橋樑。
第九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召開在即,《我們的精神家園――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影像紀念集於近日出版。中國新聞社社長章新新為該影像集作序。中新社記者 馬秀秀 攝
精神家園始終如一
過去十餘年間,世界華文傳媒論壇與海外華文媒體相互影響、不斷成熟,將海外華文媒體與祖(籍)國之間息息相關的共同命運變得更加具象。
章新新在第九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前接受專訪時説,“兩年一次的盛會,不僅是新朋老友的再次聚首,更是汲取力量的精神家園。”
世界華文傳媒論壇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中國新聞社主辦。回首來時路,不知不覺中已走過17年的歷程。
2001年在南京首度舉辦,彼時華文媒體面對新世紀的到來,對未來發展充滿期待。首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以“面對新世紀的海外華文媒體”為主題,參會的海外華文媒體有130餘家,在當時的華文傳媒史上已是空前。
此後,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從長沙、武漢、成都、上海、重慶、青島、貴陽一路走來,以其開放性、國際性、高層次,成為了海外華文媒體的“首腦峯會”。論壇期間不斷產生的務實成果,也使論壇呈現出新面貌。
自2003年起,論壇開始出版《世界華文傳媒年鑑》,全面展現港澳台及海外華文媒體發展狀況,資料性、實用性、學術性兼具,具有高度的學術交流和文獻珍藏的價值。
2005年第三屆論壇在武漢舉辦,華文媒體代表共同發出《武漢宣言》。自那以後,宣言成為每屆論壇的必備成果,期望全球華文傳媒尊重、承諾和履行。
2009年論壇移師上海,正式成立“世界華文媒體合作聯盟”。這是一個世界各類華文媒體自願參加的全球性合作組織,以“服務、互動、平等、共贏”為宗旨,為促進海外華文媒體之間的相互聯絡和資源互動,改善海外華文媒體的生存發展條件,提升海外華文媒體的整體水平和影響力提供合作平台。
走到今日,世界華文傳媒論壇進入“福州時間”。本屆論壇的主題是“‘一帶一路’與華文媒體新發展”。會議期間,來自五大洲6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家華文媒體高層從業人士將就“一帶一路”中的華文媒體、華文媒體的民族情懷、文化自信等議題進行深度交流。
美國紐約商務出版社總編輯冰凌參加過歷屆論壇,他説,世界華文傳媒論壇不僅為廣大華媒人提供了學術交流、業務探討的機會,也是華媒人在祖(籍)國的“精神家園”。
印尼《印華日報》總編輯李卓輝雖已耄耋之年,仍將親自赴會。他説,這源自他對世界華文傳媒論壇這個“家園”的思念、嚮往、感恩與回憶。
俄羅斯《龍報》社長李雙傑告訴記者,華媒論壇給了她一個制高點、一種信念、一份情緣。
第九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召開在即,感謝一路有你。相信華媒人將帶着特有的中華情懷、使命精神、國際視野和創新激情,再次上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