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中國夢: 一般缺陷也不容忍 食藥監總局令4家醫藥企業限期整改

  中視新媒體訊(《食安中國夢》欄目組報道) 10月12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發佈了對陝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柯惠醫療器材製造(上海)有限公司、江蘇優創生物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及河南宇宙人工晶狀體研製有限公司的飛行檢查通報。根據通報分析,四家企業中,河南宇宙人工晶狀體研製有限公司被現場檢查出17項一般缺陷,是此次查出一般缺陷最多的企業。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上述公司被要求限期整改,並評估產品安全風險,對有可能導致安全隱患的,召回相關產品。

  對陝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飛行檢查通報

食安中國夢: 一般缺陷也不容忍 食藥監總局令4家醫藥企業限期整改

  對柯惠醫療器材製造(上海)有限公司飛行檢查通報

  對江蘇優創生物醫學科技有限公司飛行檢查通報

  對河南宇宙人工晶狀體研製有限公司飛行檢查通報

食安中國夢: 一般缺陷也不容忍 食藥監總局令4家醫藥企業限期整改
食安中國夢: 一般缺陷也不容忍 食藥監總局令4家醫藥企業限期整改

  叮噹智慧藥房新零售體驗店

  中新網9月28日電 今日,叮噹智慧藥房新零售體驗店北京亮相,這意味着叮噹快藥之前發佈的醫藥健康新零售戰略正式跟廣大用户見面了。

  在叮噹智慧藥房中叮噹大白機器人是結合科技手段優化用户體驗的重要一步。它具備自然語言交互功能,收集並學習了近4000萬條健康醫藥知識庫,可識別與理解2萬組藥品名稱及關鍵字,並能夠實現整套機器人對話語境下的語言交互。換句話説,從進門諮詢病症到在線問診,再到購買藥品,用户可以不用跟藥店的工作人員説一句話,就能自助獲取到所需的健康服務,這也將大大節約店內的人力成本。

  據瞭解,叮噹大白還能滿足用户的個性化需求,比如一名用户向叮噹大白諮詢感冒病症,馬上會獲得叮噹大白的反饋,包括對持續時間、是否咳嗽等症狀的詢問;隨後叮噹大白會根據收集到症狀特徵給出用藥指導建議,可以選擇直接在店內購買,也可以選擇在叮噹快藥APP、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等線上渠道下單,28分鐘就能免費送到家。如果病症比較嚴重,叮噹大白會幫助用户連線互聯網醫院的醫生進行在線問診,獲取更專業的健康解決方案。

  叮噹智慧藥房新零售體驗店還針對藥品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按照新特藥、非處方藥、醫療器械、保健品、中藥飲片、藥妝、個人護理及家庭護理等幾大模塊陳列得更為細緻,有助於用户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藥品,這也就是叮噹創始人楊文龍此前提出的“從一車車賣藥到一盒盒賣藥”的轉變。

  用户現場與人工智能機器人—叮噹大白互動

  據悉,藥品的擺放,實際上是根據叮噹大數據分析而來,按照用户需求度、購買頻次及主動搜索頻次等指標,將綜合權重最高的藥品放置在貨架的顯眼處,解決了推薦和用户發現的問題。466家FSC藥企聯盟的賦能,滿足用户多樣化的用藥需求。作為連接藥企直到用户的終端,叮噹智慧藥房藉助叮噹大數據分析,將用户個性化需求反饋至生產端,通過C2B2M模式,叮噹快藥整合醫藥產業鏈資源,從生產的源頭開始,為用户提供精準的健康解決方案,最終將打造一個用户定製化商品服務。

  在醫藥健康新零售模式下,叮噹快藥不斷開拓全新消費場景,在叮噹智慧藥房新零售體驗店,這些場景都有了落地的載體,叮噹快藥的28分鐘免費送到家送藥服務、7*24小時專業藥師用藥指導服務等優勢線上服務,將與線下體驗相結合,擴大新零售體驗店的覆蓋範圍,完成從500米到3公里的經營範圍擴張;而線上大數據入口採集的用户大數據也能幫助智慧藥房進行深度大數據分析,從用户需求出發,重構快藥消費場景。

  叮噹智慧藥房新零售體驗店接入叮噹中醫,通過共享中醫的模式,聚集稀缺的優質中醫資源,用户可以通過叮噹快藥APP在線對上萬名知名中醫師進行預約,然後就近到社區附近的叮噹智慧藥房共享中醫診室問診,免費享受名醫身體調理等服務。還可用手機拍攝藥方享受抓藥、免費代煎藥、免費送藥上門等一條龍服務,真正實現手機拍方,好藥到家。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北方大猩猩”:河馬生鮮開業

  網友“晨曦家的果子寶”:才華街那要開業的是不是這個

  (2017-09-28)


  據外媒報道,巨頭亞馬遜正準備強勢進軍價值千億美元的處方藥零售市場,成為處方藥市場的領頭羊。

  外媒CNBC報道,亞馬遜將在感恩節前決定是否開展處方藥網上銷售業務。據悉,目前它正與一些中型的藥品效益管理者(PBMs)洽談可能的收購事宜,並且聘請相關人才來評估處方藥零售市場的情況。高盛今年8月時也曾提到,亞馬遜將最終尋求提高消費者的價格透明度並減少自付成本。

  亞馬遜已經開始在線銷售醫療用品,如紗布和温度計。它還有一個名為1492的健康醫療團隊,專注於硬件和軟件項目,如開發Echo和Dash Wand的健康應用程序。其雲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繼續在健康和生命科學市場發揮影響力。

  一位投資銀行(Leerink Partners)的分析師Ana Gupte稱,“亞馬遜肯定會在2年內進入藥物分銷價值鏈,隨着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具影響力和破壞性。”

  如果亞馬遜這個線上零售巨頭要進入售藥市場,很可能會成為處方藥市場的領頭羊,對CVS和Walgreens等傳統處方銷售門店造成直接衝擊。分析報告出來後,沃爾格林股價在紐約收盤下跌5.8%,CVS股價下跌4.9%至76.92美元,Rite Aid也為4.9%。

食安中國夢: 一般缺陷也不容忍 食藥監總局令4家醫藥企業限期整改

  亞馬遜一般會花費多年時間來研究市場機會,然後在宣佈其計劃。如果從市場規模來考量,在線銷售藥物的機會是誘人的——分析師估計,美國處方藥市場每年銷售達到5600億美元。

  2018年,全球的處方藥銷售收入將達到8110億美元,到2022年,預計收入會突破萬億美元。其中,生物製藥品銷售增長最快。

  但也有分析人士稱,亞馬遜自己能意識到這個市場的複雜性,不會輕易下手。

  在過去一年中,亞馬遜已經加快了招聘工作,並與數十人磋商了潛在的藥店市場。包括零售在內的消費品團隊已經開始相關研究,該部門的副總裁埃裏克·法文(Eric French)率先採取了行動。

  另有多名熟悉該動態的人士表示,亞馬遜已經從Premera Blue Cross挖角成功,聘請Mark Lyons擔任內部的藥店福利經理。

  亞馬遜還可能在近期推出一個名為“Seller Flex”的新運輸項目。

  (2017-10-07)


食安中國夢: 一般缺陷也不容忍 食藥監總局令4家醫藥企業限期整改

  醫藥代表誤導醫生使用藥品或隱匿藥品不良反應的,應嚴肅查處;以醫藥代表名義進行藥品經營活動的,按非法經營藥品查處。

  這是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明確指出的。同時,該意見還明確,禁止醫藥代表承擔藥品銷售任務,禁止向醫藥代表或相關企業人員提供醫生個人開具的藥品處方數量。

  兩辦的意見如此明確規定,應該説給長期以來被百姓和醫院詬病的醫藥代表戴上了緊箍咒,有可能使醫院某些醫生以開大處方謀取私利的行為從根兒上給予了遏制,是利民的大好事。

  意見明確規定,醫藥代表負責藥品學術推廣,向醫務人員介紹藥品知識,聽取臨牀使用的意見建議。同時還明確,醫藥代表誤導醫生使用藥品或隱匿藥品不良反應的,應嚴肅查處。

  由此,青鋒想到了問題的另一方面。

  大家知道,病人到醫院看病,基本上對醫生的話是言聽必從,讓拍片子就得拍片子,讓去做化驗就得去抽血,因此上,某些不良醫生就利用自己本身的權威誤導病人做不必要的檢查,買沒多大作用、又可能帶不來危害的藥物,加重了病人的負擔,同時,也侵吞了大量的國家利益。這些不良醫生對病人的誤導,不僅對病人有害,也對社會風氣貽害無窮。

  因此,青鋒要説的問題的另一面就是,醫藥代表誤導醫生使用藥品或者隱匿藥品不良反應要嚴肅查處,那作為病人十分信賴的醫生倘若誤導病人使用藥品或者對病人隱匿藥品不良反應,又該如何呢?

  建議有關部門也應出台有關措施,對不良醫生有所約束,這樣則可能會使曾經緊張的醫患關係得到進一步改善。

  (2017-10-10)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下簡稱《意見》)共計三十六條,涵蓋改革臨牀試驗管理、加快上市審評審批、促進藥品創新和仿製藥發展、加強藥品醫療器械全生命週期管理、提升技術支撐能力、以及加強組織實施六大板塊。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包括醫藥代表禁止賣藥、注射劑再評價、罕見病藥械特殊政策保護、專利保護鼓勵藥械創新、不再發放原料藥批准文號等重磅政策均在此次《意見》中明確提出,具有很強的行業指導意義。

  醫藥代表不能賣藥

  《意見》指出,為規範藥品學術推廣行為,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須將醫藥代表名單在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指定的網站備案,向社會公開。

  同時,醫藥代表的學術推廣活動應公開進行,在醫療機構指定部門備案。

  《意見》明確,醫藥代表的職責是,負責藥品學術推廣,向醫務人員介紹藥品知識,聽取臨牀使用的意見建議。禁止醫藥代表承擔藥品銷售任務,禁止向醫藥代表或相關企業人員提供醫生個人開具的藥品處方數量。

  《意見》同時規定,如醫藥代表誤導醫生使用藥品或隱匿藥品不良反應的,應嚴肅查處;以醫藥代表名義進行藥品經營活動的,按非法經營藥品查處。

  開展藥品注射劑再評價

  《意見》指出,根據藥品科學進步情況,對已上市藥品注射劑進行再評價,力爭用5至10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上市許可持有人須將批准上市時的研究情況、上市後持續研究情況等進行綜合分析,開展產品成份、作用機理和臨牀療效研究,評估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可控性。通過再評價的,享受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相關鼓勵政策。

食安中國夢: 一般缺陷也不容忍 食藥監總局令4家醫藥企業限期整改

  圖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吳湞介紹有關情況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吳湞表示,藥品注射劑再評價工作和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道理是一樣的。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的目的就是提高藥品質量,要和原研等同,臨牀上能夠替代。注射劑也類似,早期的注射劑缺乏完整對照的數據,所以我們提出來對注射劑也要進行評價。但是,注射劑開展再評價難度比普通製劑大得多,所以時間上還要充裕一點,設計是五到十年,可能五年,也可能十年。

  吳湞指出,注射劑裏面大家最關心的就是中藥注射劑,因為中藥注射劑本身是我國特有的。我國曾經有過缺醫少藥的年代,在那個年代裏,中藥注射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中藥注射劑的一個缺陷就是數據不太全,所以大家對於中藥注射劑的安全性表示擔憂。我們也在密切的觀察,凡是出現不良反應都會採取果斷的措施,目的是最大限度保護公眾用藥安全。

  吳湞強調,中藥注射劑不僅要評價安全性,還要評價有效性,有效性是藥品的根本屬性,如果沒有效這個藥品就沒有價值,所以中藥注射劑的評價首先是評價有效性,同時也要審查安全性。

  嚴控口服制劑改注射製劑

  另外,《意見》指出,要嚴格藥品注射劑審評審批。

  一方面,嚴格控制口服制劑改注射製劑,口服制劑能夠滿足臨牀需求的,不批准注射製劑上市。

  同時嚴格控制肌肉注射製劑改靜脈注射製劑,肌肉注射製劑能夠滿足臨牀需求的,不批准靜脈注射製劑上市。

  另一方面,對於大容量注射劑、小容量注射劑、注射用劑型的申請,無明顯臨牀優勢的不予批准。

  罕見病治療藥械可邊批邊用

  《意見》明確,支持罕見病治療藥品醫療器械研發。國家衞生計生委或由其委託有關行業協(學)會公佈罕見病目錄,建立罕見病患者登記制度。罕見病治療藥品醫療器械註冊申請人可提出減免臨牀試驗的申請。對境外已批准上市的罕見病治療藥品醫療器械,可附帶條件批准上市,企業應制定風險管控計劃,按要求開展研究。

  對創新藥、罕見病治療藥品、兒童專用藥、創新治療用生物製品以及挑戰專利成功藥品註冊申請人提交的自行取得且未披露的試驗數據和其他數據,給予一定的數據保護期。數據保護期自藥品批准上市之日起計算。數據保護期內,不批准其他申請人同品種上市申請,申請人自行取得的數據或獲得上市許可的申請人同意的除外。

  吳湞介紹,罕見病發病率少,研發藥的成本高,收回成本時間長,所以很多企業包括研究機構對罕見病用藥研究的積極性就沒有常見病用藥的高,因此對罕見病用藥的研發必須要給予鼓勵、給予支持、給予保護。

  首先,要公佈罕見病目錄,明確哪些是罕見病。

  其次,在明確了目錄以後,公佈罕見病目錄相關的藥品。

  接下來,凡是罕見病用藥,在註冊申請時就給予一些鼓勵政策,如果是在國內研發並開展臨牀試驗的,只要有苗頭,可以減少一些臨牀數據,甚至可以免,這樣能保證有苗頭的一些罕見病用藥及早的用在罕見病患者的身上。

  在境外已經上市的一些罕見病用藥,可以附帶條件批准。對臨牀急需,可能會危及生命的一些疾病,如果這些藥品在臨牀試驗的早期、中期的指標顯示出了療效,並且預示可能有臨牀價值,就可以先批,先讓患者用上藥。企業在上市以後,按照要求繼續完善研究,邊批邊用,不要等到所有臨牀研究都完成後再批准使用。對於臨牀特別急需的,可以接受境外的數據直接批准上市,保障罕見病患者有藥可用。

  吳湞表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將和國家衞生計生委一起,針對罕見病目錄以及罕見病用藥情況,研究明確罕見病用藥減免臨牀試驗和附帶條件批准的一些具體標準和要求,指導和支持罕見病用藥的研發。

  創新醫械優先審評審批

  當前,我國藥品醫療器械產業快速發展,但總體上看,我國藥品醫療器械科技創新支撐不夠,上市產品質量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差距。

  《意見》指出,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

  鼓勵藥品醫療器械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加強新產品研發和已上市產品的繼續研究,持續完善生產工藝。允許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在承擔相關法律責任的前提下申報臨牀試驗。使用國家財政撥款開展新藥和創新醫療器械研發及相關技術研究並作為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的,單位可以規定或與科研人員約定獎勵和報酬的方式、數額和時限,調動科研人員參與的積極性,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一方面,改革臨牀試驗管理。臨牀試驗機構資格認定實行備案管理,支持臨牀試驗機構和人員開展臨牀試驗,完善倫理委員會機制,提高倫理審查效率,優化臨牀試驗審批程序,接受境外臨牀試驗數據,支持拓展性臨牀試驗,嚴肅查處數據造假行為。

  另一方面,加快上市審評審批。加快臨牀急需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支持罕見病治療藥品醫療器械研發,嚴格藥品注射劑審評審批,實行藥品與藥用原輔料和包裝材料關聯審批,支持中藥傳承和創新,建立專利強制許可藥品優先審評審批制度。

  《意見》同時強調,支持中藥傳承和創新。

  建立完善符合中藥特點的註冊管理制度和技術評價體系,處理好保持中藥傳統優勢與現代藥品研發要求的關係。中藥創新藥,應突出療效新的特點;中藥改良型新藥,應體現臨牀應用優勢;經典名方類中藥,按照簡化標準審評審批;天然藥物,按照現代醫學標準審評審批。提高中藥臨牀研究能力,中藥註冊申請需提交上市價值和資源評估材料,突出以臨牀價值為導向,促進資源可持續利用。鼓勵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傳統中成藥,鼓勵發揮中藥傳統劑型優勢研製中藥新藥,加強中藥質量控制。

  政策鼓勵仿藥生產

  《意見》明確,堅持鼓勵創新與促進藥品仿製生產、降低用藥負擔並重,定期發佈專利權到期、終止、無效且尚無仿製申請的藥品清單,引導仿製藥研發生產,提高公眾用藥可及性。完善相關研究和評價技術指導原則,支持生物類似藥、具有臨牀價值的藥械組合產品的仿製。加快推進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

  不再發放原料藥批准文號

  《意見》同時明確,實行藥品與藥用原輔料和包裝材料關聯審批。原料藥、藥用輔料和包裝材料在審批藥品註冊申請時一併審評審批,不再發放原料藥批准文號,經關聯審評審批的原料藥、藥用許可持有人對生產製劑所選用的原料藥、藥用輔料和包裝材料的質量負責。

  (2017-10-10)


  黃金週長假的最後一天開始放出關乎民生的新聞,一放就是比較重大的。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10月9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對該《意見》進行了解讀。針對這個包含了36項改革措施的新政,國家食藥監總局副局長吳湞表示,這些措施將極大激發醫藥研發的活力,提高我國醫藥產業的創新發展水平,解決臨牀急需藥品和醫療器械短缺難題,讓患者儘快用上救命藥、放心藥。

  讓老百姓更快用上新藥、好藥,一直都是這樣説的,中國進行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改革,也早在兩年前就幹上了。面對專業性很強、信息量夠蠻大的“綜合型新政”,媒體人要從這新聞裏找更新的新聞,實在很不容易。於是,部分媒體報道“醫藥代表不得售藥”,以點帶面,將一般人容易理解的事作為新聞主題。

  其實“醫藥代表不得售藥”也是舊聞。評論人在傳播領域應該比記者更專業一點,所以要指出來。就説發生在本年內的事吧,2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公佈《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業內稱“醫藥國17條”),就明確要求醫藥代表只能從事學術推廣、技術諮詢等活動,不得承擔藥品銷售任務。

  近日新發布的《意見》,有哪些主要看點?或者説,什麼精神貫徹落實起來和普通民眾的關係最大呢?

  讓我來點評至少有這幾個:第一,限制輸液濫用有了“國家動作”;第二,對仿製藥放松管制;第三,一批國外的新藥將在國內上市;第四,接受境外臨牀試驗數據(將發生廣泛影響)。

  一般人我還不告訴他——中國式醫藥代表和中國的過度輸液,兩者是有關聯的。醫藥代表在1988年引入中國時,本是一被人尊重、羨慕的高端職業,它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變質,逐步從溝通藥企與醫院的橋樑,變成了聯結醫療腐敗的紐帶。注意,過度輸液、過度治療的開始,和醫藥代表變質的時間完全同步。此時,“以藥養醫”機制迅速推行,醫方將藥品注入人體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而競爭風浪裏飄搖震盪的藥企,則通過醫藥代表和“帶金銷售”,力圖讓醫院對患者儘量多灌輸他們的產品。

  據比較權威也沒見闢謠的數據,中國人的抗生素用量,超過世界平均水平八倍;2009年我國醫療輸液104億瓶,相當於13億人每人輸了8瓶,遠高於國際上2.5至3.3瓶的水平。即便保守估計,按著名藥物不良反應專家孫忠實教授所説,“在所有輸液中,至少有一半是沒有必要的。”初來乍到的外國醫生,眼見中國醫院的“吊瓶森林”非常震驚,還以為滿院都是危重病人,而後,他們就會批評中國醫生同行對病人不負責任。

  “輸液大國”這一獨家特色,並非醫療現象,它和國民的醫療需求無關,也和正常的醫療市場化無關。過度輸液,是個商業現象,或者乾脆説就是個物理現象。醫院用藥越多收入就越多——藥品只能用於人體——掛瓶輸液是將藥品大量注入人體的高效方式。

  明年、後年、大後年……諾貝爾醫學獎都該由中國醫生獲得,否則就對不住無比龐大的活體羣以及無比繁雜的病種與病因。至於醫藥代表,公眾可以放他一馬,這是個附屬與服務的環節,什麼樣的醫療機構搭配什麼樣的醫療代表,一羣清廉、正直的醫療代表,去面對一批腐敗、貪婪的醫療機構,絕無可能。

  消滅醫療代表,或讓這羣人大批失業,並非醫改的目標。既然醫改走上邪路,總得找幾個頂缸背鍋的出來,於是醫藥代表這一醫療體系中的弱勢羣體就被指為“推高藥價的重要經手人”。實際上,這很像轉移視線或“栽贓陷害”。

  國家出台醫療代表不準其銷售藥品的規定,現有醫藥代表的命運將如何演變?沒多大意思,因為大部分醫藥代表本來就不賣藥。作為“收買醫生的人”,只要醫院和醫生靠藥品、器材掙錢創收,那就還有用武之地。服務醫方實現創收指標和收入目標的人,不管叫什麼名堂,都是醫方需要與歡迎的人,而那些繼續靠行賄和親自買藥謀生的,不叫“醫藥代表”就可以了。

  國家還是講常識的,從沒把過度輸液問題歸罪於醫藥代表,我也只是説醫藥代表自然而然為過度輸液服務了,不服務還沒法子。國家這次出台《意見》,有兩條指向過度輸液。第一條:(十一)嚴格藥品注射劑審評審批。嚴格控制口服制劑改注射製劑,口服制劑能夠滿足臨牀需求的,不批准注射製劑上市。嚴格控制肌肉注射製劑改靜脈注射製劑,肌肉注射製劑能夠滿足臨牀需求的,不批准靜脈注射製劑上市……

  第二條:(二十五)開展藥品注射劑再評價。根據藥品科學進步情況,對已上市藥品注射劑進行再評價,力爭用5至10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開展產品成份、作用機理和臨牀療效研究,評估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可控性。

  這兩條,一條是限入政策,即抬高門檻,限制新輸液製品上市;一條是甄別政策,即對現有輸液藥物進行評估篩選,通不過甄別就淘汰掉。

  針對輸液濫用亂局,一些地方和部分醫療機構推出過管理與指導措施,有的地方規定的很詳細,比如安徽省衞生計生委曾明確53種常見病、多發病無需輸液治療。而這次的《意見》,是從另一個技術角度向過度輸液開刀,此類“國家動作”,是對地方舉措的支持,也意圖規範另一個亂象叢生的領域。

  對仿製藥就應該放松管制。印度有些特效藥很便宜,仿製藥對他們的醫療保障系統的運行意義重大,我們中國的一些患者也很羨慕並積極求購。仿製藥又怎麼了?大不了老二學阿三,作為山寨大國技術上沒多大障礙,形象上也沒什麼了不起的損失。

  “國外新藥國內上市”這一條對患者重大利好。外國新藥、好藥來的越多、越快就越好,這是我的基本看法。國家食藥總局官員説“越來越多人選擇網上購買藥品或個人從境外攜帶藥品,而這種行為存在很多隱患。”可這“隱患”的成因,就在官員同志的認知中:“我國藥品醫療器械研發水平和產品質量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2001年到2016年,發達國家批准上市的新藥共計433種,在中國上市的只有100餘種,僅佔30%。”

  這不正常。繁榮昌盛的地方,人命應該比較值錢,有錢也得先用來治病救人,享用救命藥、特效藥、罕見藥先於別處才不擰巴,我們真得在彌補這方面的“較大差距”上下大力氣。“接受境外臨牀數據”就更沒問題啦,不知讀者老爺作何想,反正我覺得這裏的“境外數據”更嚴謹、更可靠,而我們接受的太晚了。

  醫學界能人成堆,研究、制定技術規範的基本都是高智商明白人。不過,這些技術性條款,都處在下游位置,況且,問題總出在貫徹落實上,好文本往往長不出好果子吃。中國醫療的根本問題,其實是沒把醫療當作公共服務和福利事業,醫院不得不依靠患者繳費來生存,而許多中國人不得不面對“災難性醫療支出”。

  “全民免費醫療”呼聲越來越高,有人説這就可以徹底解決所有醫改難題了。這可不是鬧着玩的,瞎嚷嚷於事無補,要是實行開來,那咱這裏就有好多人賴在醫院不走,公立醫院都會成為乞丐之家和養老院呢。咱不要求印度式、古巴式的免費醫療,更不要求英國式的,眼下這光景,醫藥分開、醫檢分開,醫生和醫院不賺昧良心錢,除了臨牀效果別的啥都不管,咱平頭百姓就燒高香了。

  然後呢,免費醫療理想還是要追求滴,逐步追求,追求局部的。比如對未成年人免費醫療,我看就是能夠得着且負效應較小的切實目標。

食安中國夢: 一般缺陷也不容忍 食藥監總局令4家醫藥企業限期整改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11110000”:黎明改做叫獸了?吼吼,我愛黎明,我愛黎明

  網友“一”:醫療是商業化,教育是商業化……,都是對針錢的,卻少的是良心,

  (2017-10-11)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327 字。

轉載請註明: 食安中國夢: 一般缺陷也不容忍 食藥監總局令4家醫藥企業限期整改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