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弗洛伊德之死”將美國拉下“山巔”

由 梁丘憐翠 發佈於 綜合

從英國、法國、比利時等歐洲國家,到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新西蘭、巴西,再到日本、韓國,美國白人警察暴力執法導致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死亡事件引爆的怒火已從美國蔓延全球。

近日,在各大洲的多座城市,數以千計的民眾走上街頭,舉行抗議示威活動,表達反對種族歧視的呼聲。美國駐多國使領館前,示威者高高舉起“黑人的命也是命”“我不能呼吸”等標語,既是對弗洛伊德悲慘遭遇的聲援,也是對美國社會長期存在種族不平等現象的聲討。

在新冠肺炎疫情警報仍未解除的當下,多國民眾自發聚集起來,為千里之外一名素不相識的非裔男子呼喚正義。疫情的特殊背景更加凸顯人們心中難以抑制的憤怒。究竟是什麼讓人們胸中的這股怒火燒得如此猛烈?

毫無疑問,導火索是在全球社交媒體上“刷屏”的事發現場視頻中,白人警察用力跪壓在弗洛伊德脖子上的一幕。通過路人拍攝的鏡頭,世界各國的人們聽到了弗洛伊德“我不能呼吸”的呻吟,也看到了白人警察不肯鬆開膝蓋的冷漠。發生在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街頭的悲慘畫面通過移動互聯網的即時傳播,衝擊着人們的眼球,更衝擊着人們的內心。

在21世紀,在總以世界“道德衞士”自居的美國,一名非裔男子僅因涉嫌使用20美元假鈔,就慘遭警察當街“鎖喉跪殺”。人們不禁要問:高高在上的“道德衞士”捍衞的是哪門子道德?《獨立宣言》中的那句“人人生而平等”又當從何談起?正如美國媒體所擔憂的,世界範圍的抗議浪潮正損害美國的形象。“弗洛伊德之死”扯下了美國偽善的面紗,讓人們看到美國底層民眾尤其是非洲裔和少數族裔的窒息感和焦慮感,也讓始自美國國內的抗議浪潮迅速席捲全球。

如果説“弗洛伊德之死”刺痛了人們的眼和心,那麼“弗洛伊德們”的悲劇屢屢上演讓人們意識到,種族歧視如同一顆毒瘤,至今仍頑固地生長在美國社會的肌體之中,從未消失。“我有一個夢想”,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呼聲已經迴盪半個多世紀,然而人們悲哀地發現,在這個全球最大的移民國家,非洲裔和少數族裔依舊在痛苦地哀號:“我不能呼吸了!”

透過“弗洛伊德之死”這面殘酷的鏡子,人們看到,貧困、失業、缺乏教育資源、醫療保健水平低下、刑事司法系統存在嚴重不公等種種問題,長期困擾着美國的非洲裔和少數族裔。近年來,甚囂塵上的“白人至上”思潮更給種族歧視這一頑疾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弗洛伊德之死”再次將“醜陋的美國”暴露在世人面前,讓美國這個“全球榜樣”黯然失色。

美國外交學會會長理查德·哈斯尖鋭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疫情帶給經濟的衝擊以及“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抗議活動這三重危機之下,美國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混亂,使其曾經炫耀的“山巔之城”形象漸行漸遠。與之相應的是,美國想讓自己成為其他國家仿效範例的能力也在逐漸減弱。

一個沉痾纏身、劣跡斑斑的國家是難以服眾的——來自世界多國的抗議聲潮正向美國證明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