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老兵回憶,和美軍的這一仗,軍史裏沒有記載
作者簡介:王久列,男,漢族,山東省沂南縣張莊鎮大橋村人,1925年10月出生。1942年1月參加革命,1944年1月入黨,1945年1月參軍,在魯中軍區4師4團(後改成10團)、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第22師第64團、第三野戰軍第26軍第76師第226團,原烏魯木齊軍區陸軍第5師工作過,歷任班、排、連、營、團、副師長領導職務。1968年7月組建陸軍第5師任步兵第15團第一任團長。1970年6月任副師長,1982年3月離休在山東濟南新疆軍區幹休所休養。2013年4月在濟南病逝,終年88歲。
在戰爭年代裏,王久列同志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主要戰役有:蒙陰、討歷、討王、張店、李官莊、魯南、萊蕪、孟良崮、泰萊、沙土集、雙廟、洛陽、開封、淮海、渡江、上海等戰役。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隨26軍參加過二、四、五次戰役及鐵原、金化、平康防禦作戰。在血與火的戰爭年代裏,他不怕犧牲,英勇作戰,五次身負戰傷(二等甲級殘廢),多次榮立一等戰功,並被部隊授予戰鬥模範榮譽稱號,1988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勳榮譽章。
自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後,隨着朝鮮戰事越來越緊張。戰火已燒到了我國鴨綠江畔,使國內要打仗的氣氛陡然逼近,當時,我在第三野戰軍第26軍第76師第226團2營4連任連長。9月份,為應對朝鮮戰爭緊張局勢,隨時做好打仗準備,團裏及時組織召開了連以上針對朝鮮戰爭形勢分析報告會,我在朝鮮戰事形勢討論會議上積極發言大膽地提出了“朝鮮是我們的鄰國,如果被美帝佔領,中國勢必受害,殃及國內,並向上級建議我們應該馬上出兵朝鮮”的建議。
11月份,我仍在4連任連長,接到命令後,部隊緊急開拔到東北集安。這時候,上級已經明確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兵朝鮮,進行“抗美援朝、保家衞國”的偉大戰爭,在動員誓師大會上團參謀長閻玉環講到打三個月的仗,把美國佬趕回去,我們即刻回國。當時,自己打仗的決心和對勝利的自信心很強。1950年11月7日,部隊全面開始入朝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一路上處處看見被美軍飛機炸的廢墟及朝鮮人民飽受戰爭的痛苦,更加激起我對美帝的憤恨,決心要堅決打好仗,要為苦難的朝鮮人民復仇,這時思想上也非常堅定,認為等打完仗完成任務,我們很快就會回來。
1950年12月,我部接到攻擊下碣隅裏的任務,在接近戰鬥前,部隊三頓未吃上飯,加上對任務不明確(副連長接受的任務),這時作戰對象換成了美軍,我們對地形等也不瞭解,而自己首先存在了輕敵、麻痹思想,感到上級經常講美帝國主義是紙老虎,沒有什麼可怕的,所以對敵情兵力等都未做詳細的研究,只顧硬拼。接近戰鬥時,我請示打不打?副營長指示馬上打,部隊全面開始發起攻擊。一開始,我連以四門60炮掩護班排梯次衝擊,靠近敵人近時發揮了手榴彈威力給敵人一定的殺傷,美軍被志願軍突如其來攻擊打的暈頭轉向慌忙撤入第二陣地。此時,美軍已回過神來開始組織反撲,在飛機、坦克、火炮的支援下,以連、營、團等規模不停地向我陣地衝擊。我軍在敵人的衝擊下,傷亡不斷增加,陣地被炸塌,子彈打完了,就同敵人展開白刃格鬥,戰鬥異常殘酷。後因部隊傷亡過大撤出了陣地,此戰我部未按計劃完成任務,讓美軍撕開了口子逃了出去。
第二天敵人逃跑了,我軍全面追擊敵人,此時後勤給養跟不上,部隊吃不上飯,天寒地凍一部分人員沒有棉衣穿,戰鬥力和機動性明顯受到影響。部隊追擊至古土水時,我的腳已被嚴重凍壞不能隨隊參戰了,後來我隨同戰地醫院被送回國內養傷,當時回到祖國,我受到了黨和政府、人民羣眾的熱烈歡迎和親切慰問,使自己深受感動,同時也為自己沒有順利完成任務而慚愧。在祖國醫院裏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未等傷病痊癒,我心急如焚即要求出院。出院後,先分配至高射機槍連訓練隊任連長,完成了高射機槍的訓練科目後,我又帶着所有的幹部重新回到朝鮮返回了前線部隊,按照團黨委指示,我又回到2營4連任連長。
戰後總結失利的原因,一是作戰任務不明確。二是錯誤的判斷敵情,輕視了眼前的敵人,產生了麻痹思想。三是戰前沒有制定周密的作戰計劃。靠自身實力盲目硬拼,美軍畢竟不是國民黨軍,無論是裝備還是戰鬥力和作戰經驗都很強。上述的原因導致我部未能順利完成任務。
開始入朝時,自己就存在着輕敵麻痹思想,認為解放戰爭這麼艱難都打下來了,美帝國主義也不過是紙老虎,沒什麼了不起的,美軍不過二、三十萬人,用不了幾個戰役即可全部將其消滅。加上前期首長作報告時,説不出三個月結束朝鮮戰爭回國,所以自己在思想上就存在了速戰速決的想法。但經過二次戰役的教訓,沒有完成任務。這時我才認識到並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樣容易,加上朝鮮山地多、地形複雜、環境惡劣,作戰受到限制,誰把誰趕快的趕出去都不容易。經過師首長對持久作戰方針的報告,對形勢及敵我之間的力量都做了詳細的分析對比,使自己認清了戰局,扭轉了急躁情緒。
1951年1月25日,美軍乘我軍補充間隙,發起全線進攻,企圖將我推回“三八線”以北。在這關鍵時刻,我軍發起了第四次戰役,對進攻之敵實施運動防禦作戰。26軍奉命連續八個夜行軍由永興急進至議政府,抱川、漣川地區,當面之敵是美軍第3、第24師,第24師第5團、空降兵187團、土耳其旅、英軍第27旅兩個營共3萬餘人。配置重炮400門,坦克300多輛。26軍的任務是:在正面40公里,縱深55公里的地域內,阻擊至3月底。最後堅守“三八”線以北之葛末面、高台山一線。
26軍奉命在“三八”線以北的種子山、釜谷裏、君子山一帶部署了第三防禦地帶,下達了再堅守10—15天的命令。自起,敵人在飛機、坦克和火炮的掩護下發動了連、營直至三個團的進攻,我部指戰員英勇阻擊14天,完成了任務,奉上級命令撤出陣地。在玉女峯、185高地、忠細裏、亭浦裏組成第四防禦地帶,繼續阻擊敵人前進。,敵軍又向我第四防禦地帶發動大規模進攻,16日晚,我為誘敵深入,主動撤至高台山和葛末面一線防守。在敵人強大火力轟擊下,我陣地被炸塌、損壞,我軍指戰員誓與陣地共存亡,浴血奮戰,陣地幾經爭奪,始終牢牢地控制在我軍手中,26軍第四次戰役運動防禦的任務勝利完成。
此役,26軍與美軍激戰38晝夜,成功阻擊了西線敵人的主攻集團,殲敵10000餘人,擊毀坦克76輛,使敵人平均每天只推進1.5公里,付出了極慘重的代價。此戰,26軍不負眾望,打出了威風,受到了上級的表揚和廣泛的讚譽,我連被團黨委命名為“英勇善戰鋼鐵四連”榮譽稱號。
抗美援朝五次戰役之後,美軍趁我消耗較大且補給困難,對我志願軍大舉反撲。26軍奉命進至鐵原地區,擔任堅守陣地阻敵任務。上甘嶺西側的西方山和後面的五聖山是兩個非常重要的戰略要點,同時,西方山、鬥流峯是鐵原、金華、平康鐵三角的主要制高點,是敵人進攻和改善防禦態勢的必爭之地,26軍當面之敵是美騎1師、3師、25師,偽9師和加拿大旅等敵軍。
1951年9月,我又一次重新回到了4連,本連參加西方山阻擊戰後,戰鬥人員大部陣亡,僅存的13個人算是保留了連隊的種子,團裏又從別的單位調來人員補充到4連,這時我看到了4連重裝後的戰鬥力和人員素質(加強連),心中充滿了希望,我要重振“鋼四連”的威風,給美軍點顏色看看,於是我重新整理了隊伍,配齊裝備,加強訓練,提高了士氣,準備迎接更大的考驗。
1952年3月西方山戰鬥沒有歷史照片,圖為1951年9月西方山戰鬥的照片,也是4連。
1952年3月,4連又接受了西方山阻擊任務,這時我的決勝的信心很強,心想此戰一定要打好。在部隊未進入陣地前,先詳細查看了地形,全連進入陣地後,我經常深入到前沿班、排瞭解情況,進行了周密的作戰部署,並制定出兩套作戰方案,當時四連任務是要阻擊還是要準備反擊上級還未最後定奪,但形勢已不容猶豫等待,我立即召集全連班以上骨幹會議並下達了動員令,詳細布置了作戰任務,全連即進入陣地。戰鬥隨之打響,美軍在坦克,飛機和火炮的掩護下,向西方山、鬥流峯發起全面進攻,激戰數日,我軍陣地每日落彈萬餘發,泥土被燒焦,工事基本被毀,但我連戰士英勇阻擊擊退敵人17次衝鋒。
由於我充分做好了戰前動員,在兵力和火力方面做了周密部署,戰士們戰鬥意志非常堅強,同仇敵愾,誓與陣地共存亡,在戰鬥中班、排、連幹部、共產黨員衝在前面,傷員們拖着傷腿和半隻胳膊,只要能動就不顧一切遞送彈藥,全連陣地沒有一個退縮,戰鬥持續到白熱化。我們等敵人靠近了集中手榴彈、槍榴彈、輕重機槍火力一起打,美軍炮火支援不上。敵人進攻前炮火支援時,我們只能躲在戰壕裏,戰壕有掩體、貓耳洞為避免傷亡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
實際上,西方山陣地由防禦阻擊轉入陣地爭奪戰,這樣反覆拉鋸,西方山主陣地和西北的王在峯仍牢牢控制在我軍手中。最終堅守陣地的4連和兄弟部隊在上級首長指揮下,軍組織炮兵進行火力支援,對西方山、鬥流峯之敵進行密集射擊,在我軍猛烈連續炮擊下,美軍支持不住,向南突圍,我軍收復西方山、鬥流峯。至此,4連圓滿完成了十八天的阻擊任務。在這次戰役中,部隊雖遭受重大損失(我的左耳根部被炮彈皮擊傷造成間歇性耳聾),但陣地始終沒有丟失一寸土地,並終將陣地順利移交給兄弟部隊(十五軍)。戰後,被志願軍第26軍授予”人人勇敢、個個頑強”稱號。1952年6月5日,我所在部隊奉命從朝鮮班師回國,駐守膠東半島海防重地, 9月我升任1營參謀長(代營長),1953年4月正式任226團1營營長。
編者按:本文中所説的1952年3月西方山戰鬥,26軍軍史裏是沒記載的,可見參戰老兵的回憶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