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亞特蘭大警察槍殺無辜黑人,暴亂又要來一波了

由 烏雅建義 發佈於 綜合

“美國社會的改變已經在發生,

為何還有無辜黑人慘死?”

上個月,明尼蘇達州非裔美國人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導致全世界掀起一波抗議種族主義和反對警察暴力執法的運動。

與美國的其他大城市一樣,亞特蘭大進行了頻繁的抗議活動,有些甚至演變成了暴力事件。

就連位於亞特蘭大的CNN總部都被憤怒的抗議者攻陷。

圖源:AP

事件逐漸發酵,亞特蘭大警民衝突依舊持續。

6月2日,6名亞特蘭大警察局官員受到在行動中過度使用武力的指控。其中兩名警官被市長凱莎·蘭斯·布盧姆斯解僱。

6月12日晚亞特蘭大市的一聲槍響,進一步加深了美國非裔與警察的矛盾。

根據喬治亞州調查局的一份聲明,一名亞特蘭大警察於週五晚(6月12日)在Wendy's餐廳外開槍打死了一名非裔男子。

圖源:CNN

該非裔男子名叫雷沙德·布魯克斯(Rayshard Brooks),27歲,來自亞特蘭大。

圖源:推特

布魯克斯的死,把美國警察的暴力執法行為再一次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6月12日晚10點33分,當地警方接到報警。報警人稱一名男子在該餐廳drive-thru過道上停車睡覺,導致別的顧客只能繞開他取餐,引起了極大不便。

警察到達現場後,對布魯克斯實行現場酒精度測試(field sobriety tes)。結果顯示並未通過此項測試,於是警察準備逮捕他。

圖源:twitter網友

根據現場目擊者稱,警方與布魯克斯在逮捕過程中發生扭打,隨後在轉身逃跑時被警察擊斃。

根據目擊者提供的視頻資料來看,當時布魯克斯拒捕,並從兩名警察手中逃脱。

目擊者補充,當時警察拔出了泰瑟槍(電擊槍),布魯克斯一把奪過後逃跑,隨後被警方擊斃。

目前,喬治亞州調查局正在詳細調查此案件。這也是該局今年調查的第48起涉及警察槍擊的事件。

同時,亞特蘭大警察局局長宣佈辭職。

圖源:Getty Images

此案敍述完畢,讓我們來對這個案件畫一下重點:

首先,此案是由於當地警方接到一起投訴電話——投訴布魯克斯在drive-thru停車睡覺,阻礙通行而引發的。

這意味着,布魯克斯並沒有做出什麼傷天害理的暴力行為。

其次,當布魯克斯掙脱警察逃跑時,兩名警察都知道他手中的武器是不具有殺傷力的泰瑟槍。

但警察還是開槍了,(而且還是三次)擊斃了布魯克斯。

一名手無寸鐵的非裔男子被兩名白人警察開槍擊斃,這一慘劇再一次挑戰了抗議示威者們的忍耐極限。

6月13日,在事發的Wendy's餐廳附近,一羣抗議者堵住了道路,高舉着標語,為布魯克斯的死亡伸冤。

圖源:每日郵報

人們對布魯克斯的死亡感到不解和氣憤。

圖源:twitter

喬治亞州民主黨人斯泰茜•艾布拉姆斯(Stacey Abrams)也對此發表態度:

昨晚在亞特蘭大發生的布魯克斯死亡事件要求我們必須嚴格限制武力。調查是必須的,但問責也是必須的。

在drive-thru睡着不應該以死亡而告終。

圖源:推特

美國有色人種協議會的州主席詹姆斯·伍德爾牧師(Rev. James Woodall)發言稱,

“布魯克斯根本沒做什麼該死的事。”

“我們已經受夠死亡了。我們已經受夠了在凌晨醒來,聽到一起又一起警察謀殺或是警察暴力執法了。”

圖源:Shutterstocks

隨後伍德爾牧師補充道:“這不是第一次黑人因為睡覺而被殺了。”

圖源:每日郵報

很難想象在喬治·弗洛伊德被警察鎖喉致死事件發生後,居然又發生美國非裔死在警察的暴力執法之下。

圖源:twitter

“難道我們什麼教訓都沒吸取嗎?

究竟在什麼樣的世界會在當時的情況下使用致死的攻擊?”

一位網友在布魯克斯死亡後質問道。

經過弗洛伊德事件,美國人改變種族主義、警察暴力執法的意識,以及懺悔的決心覺醒了嗎?

從人人喊口號“Black Lives Matter”,到白人給黑人牧師洗腳表達懺悔;

從美國各地警方單膝跪地,表達對非裔的痛苦感同身受,到各地推倒哥倫布雕像,損毀南方邦聯將軍雕像;

被推倒的威科姆將軍

圖源:網絡

美國人這些改變預示着他們似乎已經覺醒。

在位於亞特蘭大的布魯克斯被警察槍殺的同一天,明尼蘇達明尼阿波利斯市警察局宣佈解散。

當地時間12日,明尼阿波利斯市正式通過決議,將嘗試建立“社區主導”的治安模式以取代現有的警務部門。

美國各地也掀起了一陣“縮減警察開銷”的呼聲,認為警察是暴力執法的源頭,沒必要將撥款給他們。

不僅警務部門收到了“BLM”抗議者們呼籲改革的聲音,影視文化界也積極響應着改變。

日報君在前幾日給大家報道過美國HBO Max近期將電影《亂世佳人》下架,

原因是一位黑人評論家批評這部電影涉嫌“美化奴隸制”、“涉嫌種族歧視”

幾天之後,奧斯卡獎積極響應號召並且制定了一系列新規,

要求電影製作者必須滿足一定的種族多元化標準,達到標準才能競爭奧斯卡獎。

圖源:紐約時報

根據紐約時報,電影獎項常常遭到類似“由白人主導”的詬病,

此番奧斯卡獎項的改革也是為了提升種族包容性和代表性。

説白了就是奧斯卡獎也響應了“Black Lives Matter”這一政治正確。

一邊是美國社會各界積極作出迎合黑人羣體的改變和動作,

而另一邊諸如布魯克斯之死的非裔受警察暴行而死的案件卻時常發生。

圖源:Getty Images

我們並不知道布魯克斯之死會將這場原本就轟轟烈烈的抗議行動帶向何處,

也不知道接下來特朗普政府、民主黨、共和黨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和改變。

然而縱觀抗議事件發生以來,改變屢屢發生,

這些改變也許只是糖衣炮彈,改了個寂寞罷了。

我們聲援並且堅定地支持一切反歧視的行為,也為人們的改變而欣喜,

但布魯克斯之死再一次提醒着人們,這些浮於表面的改變真的能起到作用嗎?

這些所謂的改變,難道不是一場在美國大選前的政治博弈和作秀嗎?

真正深植於美國社會內部的種族歧視和警察暴行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除去的。

經此事件,所有的非裔和連同亞裔所在少數族裔們也許都可以靜下來想一想,

享有表面上的“平等”,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平等。

編輯|魚仔

校對|魚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