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十指”叩開門 為民解難心連心
重慶日報網
前幾日,榮昌區清升鎮火燒店社區脱貧户朱成剛犯了愁:剛買的20多隻鴨苗,過了一晚,就有幾隻鴨苗行動遲緩、沒了精神。當地扶貧幹部在走訪瞭解這一情況後,立即跑上跑下聯繫懂技術的種養大户前來“問診”。
這一干部聚焦羣眾“小事”的背後,折射出的是榮昌黨員幹部為民服務解難題的不懈努力。2019年,榮昌區創新性地開展“黨員幹部‘十指連心’密切聯繫服務羣眾六項制度”(簡稱“六項制度”),4000餘名黨員幹部用“十指”敲開百姓家門、叩開羣眾心門,傾力解決羣眾關心的各類民生難題,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今年5月,榮昌區“2019年棚户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積極主動、成效明顯”、“2019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顯、創造典型經驗做法”兩項工作獲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
“四級入户”遍訪,傾聽基層羣眾呼聲
民生連着民心,民心關係國運。自2017年以來,圍繞為民服務解難題,榮昌區進行了有益的實踐和探索,先後開展了三級書記遍訪、千名幹部進萬家、百名幹部進企業等活動,解決了一批羣眾反映強烈的具體問題。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在反思,活動中發現的一些問題大多是由來已久的存量問題,為什麼非要等到集中性活動才能解決?”榮昌區委書記曹清堯介紹,在深入調研後,發現根本原因在於由下往上反映問題的信息層層有隱瞞,導致一些矛盾問題遲遲排不上解決日程。同時,由上往下解決問題的力度層層有衰減,缺乏掛單解決、跟進督辦、實時警示的工作機制,容易使問題受官僚主義影響,在責任不明、相互“踢皮球”中久拖不決。
為此,榮昌區在結合多年行之有效的做法基礎上,創新性、常態化地開展“黨員幹部‘十指連心’密切聯繫服務羣眾六項制度”。其中,作為收集意見、發現問題的基礎,前四項對區領導重點訪、區級部門定期訪、鎮(街道)普遍訪、村(社區)經常訪的“四級入户”遍訪範圍、次數、任務等都作了具體量化。
“再好的項目都不能盲目上,都要對接羣眾的需求。”近日,在榮昌萬靈鎮大榮寨社區大屋基楊家院子,説起剛剛整治完成的院壩,村幹部們感慨萬千。
楊家院子的院壩歷經多年風雨侵蝕,早已千瘡百孔、雜草叢生,讓周邊的羣眾很“鬧心”。村幹部看在眼裏,於是向上級爭取了人居環境整治項目。然而沒想到的是,周邊村民起初卻“不領情”。
為了弄清楚原因,村幹部們挨家挨户走訪,逐户徵求意見,多次開院壩會,終於摸準了羣眾的想法和訴求。原來,村民們對院壩整治有自己的想法,哪裏建花台、哪裏修便道等都有“門道”。
“這警示我們,要把羣眾的事情辦好,就首先要深入瞭解情況,真正把遍訪制度落到實處,傾聽基層羣眾的呼聲。”一位村幹部説道。
自開展推行“六項制度”以來,榮昌區4000餘名黨員幹部對全區153個村(社區)的在家羣眾進行了入户大走訪,累計收集各類問題意見3.4萬條,真正摸清了羣眾的想法,找準了工作的着力點。
“三事清單”分級辦,問題“銷號”有力度
收集到如此多的羣眾意見,如何有序、高效地解決這些大大小小的民生問題,成為考驗地方政府執政能力的一面“鏡子”。
對此,“六項制度”對問題辦理過程進行了明確規定,依託現行服務羣眾工作機制,按照“自己的事情自己辦、大家的事情商量辦、規定的事情限時辦、疑難的事情聯動辦、重大的事情專題辦”原則,進行歸類分級辦理,對走訪收集的問題分層分類建立村(社區)、鎮(街道)、區級“三事清單”,定期研判、分級辦理、掛單反饋推動解決。
同時,明確了辦結時限,屬本級工作職責範圍內的一般事項10日內辦結、疑難問題30日內辦結、重大問題60日內辦結,本級不能辦理的,按程序提交上級協調辦理,無政策依據解決的問題做好宣傳解釋。
在實際工作中,一批“老舊小區大提升”“照亮羣眾回家路”“農村危舊房改造”“解決城區學校大班額”等羣眾關心關注的民生項目紛紛落地,優化城區公交車路線、中小學課後延時服務、數字化診療服務等為民服務做法受到羣眾廣泛點贊。收集到的3.4萬餘條問題意見,僅剩72條正在辦理中。
“我們小區改造好後,你們要常來耍!”在榮昌昌元街道白象社區農資公司家屬院,看到就要改造完成的小區,居民羅富瓊難掩心中的喜悦之情。
農資公司家屬院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末。小區年久失修,且無專人管理,院子本就地勢低窪、坑坑窪窪,加上雨污管網不完善,一到雨天,居民要踩着磚頭走。電線、網線等管線在房屋外圍和院子上空交織,格外雜亂。
在幹部入户走訪過程中,家屬院居民反映最強烈的就是小區環境整治問題。昌元街道和榮昌區住房城鄉建委在進行分析研判後認為,老舊小區整治為重大事項。該問題上升到了區級問題清單中,榮昌區委主要負責人親自負責“老舊小區大提升”,先後3次到老舊小區、安置小區等一線現場聽取羣眾意見,召開院壩會現場研究改造事宜。
最終,榮昌區決定在該家屬院先行先試,進行老舊小區改造示範,並在年內全面啓動298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再用1-2年時間把全區530個老舊小區全部納入綜合整治。
記者在家屬院施工現場看到,工人們在安全繩的保護下,吊在空中進行粉刷外立面作業,大部分的外牆都塗裝上了暗紅色外牆塗料,過去裸露的管線也全部規整到管槽中,過去一到晚上就烏黑一片的過道門廳,都安裝上了明亮的路燈,整體施工進度超過了70%。
“改造下來,誰還能看出這是個老舊小區?今後,我們也能住得更舒心、更安心了。”居民肖庚林開心地説。
“三個必反饋”全程問效,建立羣眾滿意度評價機制
羣眾反映的問題都是羣眾最關心的問題,如何使各項工作經得起羣眾的檢驗,關鍵就在於溝通反饋的“透明度”上,只有真正做到公開透明,才能爭取到羣眾的理解和支持。
為此,“六項制度”構建了“三個必反饋”全程問效機制,規定羣眾反映的問題,都必須做到“去向必反饋、過程必反饋、結果必反饋”,並根據問題性質,採取電話反饋、上門反饋、院壩會反饋、村村通廣播反饋等多種方式,隨時保持與羣眾溝通聯繫,確保事事有迴音、件件有着落。
同時,建立羣眾滿意度評價定期收集機制,把羣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使各項工作符合羣眾意願、得到羣眾認可、經得起實踐檢驗。
“太感謝你們了,真的解決了我們家的大難題。”在榮昌區河包鎮黃檀村七社,看到供水公司工作人員為自家安裝自來水,貧困户尹祥根臉上笑開了花。
尹祥根家在一處山坡上,過去,為了解決其飲水安全問題,當地政府為其打了機井,可最近一段時間,由於氣候等各方面的原因,機井的出水量和水質都出現問題,抽起來的水裏有泥沙,水量也變少了。眼看天漸漸熱了起來,能喝上水成了尹祥根家最關心的事。
扶貧幹部在走訪中瞭解到這一情況後,考慮到去年底,農村集中式供水主管網已經延伸到尹祥根家附近,於是決定為他家安裝自來水。走訪幹部還特地留下電話,連着幾天向尹祥根反饋問題辦理進度。
“沒想到給幹部反映後,幾天時間就把事情辦好了,整個過程我都清楚,幹部真是積極在為我們辦事,沒有一點耽擱。”尹祥根説,安裝了自來水,水很清澈,水量又足,“以後再也不用為水發愁了”。
為加強監督,榮昌還在媒體上開設“為民有説法”欄目,以問題為導向,選一批羣眾最急最憂最盼的案例,從法律和政策的角度解讀,促進為民服務解難題,真正確保不幹有説法、要幹也要有説法、幹得好有説法、幹不好更要有説法。
“通過‘六項制度’的推行,我們希望黨員幹部能真正走進羣眾的心、辦好羣眾的事,推動黨羣心連心,共建共享繁榮昌盛的新時代。”榮昌區委書記曹清堯如是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