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自廢武功”!颱風級核潛艇戰力強悍,為啥逐漸不被俄海軍重用?

由 問成風 發佈於 綜合

一提到冷戰時代的“颱風級”戰略核潛艇,北約至今還是心有餘悸,它是蘇聯時代工業的“巔峯之作”,總體綜合作戰能力在當時的戰略核潛艇中可以排在第二位,能攜帶20枚“R39/SS-N-20”潛射戰略導彈。


目前台風級戰略核潛艇只有“德米特里·頓斯科伊號”一艘服役,其它的五艘都已經退役拆解了。從服役時間上來看,作為一級戰略核潛艇,“颱風級”的服役時間並不長,甚至還可以説比較短,最後一艘1989年服役的颱風級服役期剛剛30年,相比較美軍的“俄亥俄級核潛艇”艇齡目前還處於良好的服役狀態,“颱風級”卻只剩下一艘在服役了。


由於製造工藝落後,早期的蘇聯戰核潛艇的龜背非常明顯,這造成其性能長期落後於西方核潛艇。到了颱風級核潛艇,蘇聯設計師試圖解決這一問題,颱風級左右兩側為單獨的兩個耐壓殼體,核反應堆和蒸汽輪機推進設備、魚雷發射管、其他操縱設備都被安裝在其中,SS–N–20型核導彈發射筒安裝在潛艇的中部,由於“潛地導彈發射筒”的選擇了與耐壓殼體一樣的材料,也可以被看做耐壓殼體,因此可以説“颱風級”有三個耐壓殼體,由於西方在機械加工技術方面對蘇聯實施禁運,因此蘇聯不具備加工大型耐壓殼體的能力,所以只好採用這種變通的設計,SS–N–20/R39潛射洲際導彈也因此得以順利的“上艇”。這也是颱風級的艇體變得“無比的肥碩”的重要原因!因此水聲特徵過於明顯,北約稱之為“水下山脈”!蘇聯人自己也清楚“颱風級”的薄弱環節,它進入大西洋很快就會被北約反潛網絡監控!所以蘇聯在北德文斯克給它專門修建了“水下洞庫”和專用碼頭,一旦開始戰備值班,“颱風艇”駛出“洞庫”進入了北冰洋厚厚的冰層下面,這樣北約的反潛能力再強,也無法找到它的蹤跡了。


“颱風核潛艇”是歷盡艱辛才建造成功的,R39/SS–N–20潛地戰略核導彈是當時蘇聯最先進的潛地導彈,但是在性能上仍然落後於美國的“三叉戟Ⅱ”導彈!該導彈射程在8300~10000公里之間,而與“三叉戟Ⅱ”的射程是12000公里,並且CEP誤差達到了500米 ,“三叉戟Ⅱ”CEP誤差只有不到150米,也就是説SS–N–20很難實現精確摧毀,而“三叉戟Ⅱ”能夠達到這個水平!

SS–N–20攜帶分彈頭為8個10萬噸當量,“三叉戟Ⅱ”可以最多可以攜帶14個彈頭,那麼“俄亥俄級”雖然排水量大大低於颱風級,但是在核彈頭攜帶量方面卻擁有優勢!很顯然蘇聯花了這麼大的代價,並沒有在性能上超越美國核潛艇,在技術上依然處於追趕狀態。


總體來説,“颱風級”是當時蘇聯的工業製造的巔峯之作,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核潛艇,即使讓美國建造,也不是那麼容易的!特別是“颱風級”的“鈦合金”耐壓殼體建造,以及建造材料中的HY–130高強度鋼,這些技術能力都是領先於美國的。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迫於經濟政治形勢,“颱風級核潛艇”存在的意義已經不大,因此大部分已經退役拆解,在今後相當一個歷史時期,如此龐大的戰略核潛艇已經不會出現了,因為高度對峙的冷戰時代已經過去了!(筆下有云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