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友好的難忘瞬間
光明日報駐曼谷記者 付志剛
慶祝中泰建交45週年圖片展近日在泰國首都曼谷中國文化中心開幕。中泰歷史的親歷者、見證者會聚一堂,通過一幅幅難忘的圖片,回憶中泰建交45年以來經歷過的點點滴滴,共同展望兩國友好交往的美好未來。
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文化中心舉行的首次較大規模的線下活動。據中心主任顧洪興介紹,圖片展得到了中泰社會各界的參與與支持,共徵集到600餘張照片,從中遴選出45張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為中泰兩國人文交流、經貿往來和共同抗疫的一個縮影進行展覽,同時評選出26個獲獎個人和單位。
圖為慶祝中泰建交45週年圖片展展出的詩琳通公主聽課照片。付志剛攝/光明圖片
被評為一等獎的是泰國記者協會選送的一張黑白老照片。照片中的女主人公、泰國記者協會前主席何韻和大家分享了照片背後的故事。那是1978年6月,應新華社邀請,泰國記者協會代表團首次對華進行友好訪問。令代表團感到驚喜的是,6月7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見了泰國代表團。這張圖片就是時任泰國《新中原日報》編輯何韻作為泰方代表團團員與鄧小平見面握手的難忘瞬間。“鄧小平是一個大國的領導人,可是在和泰國記者會面時十分平易近人,一點架子都沒有。我清楚地記得,在那個場合,鄧小平親口講了‘改革開放’四個字,回答了泰方記者提出的‘中國向西方開放是否擔心會受到西方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影響等問題。我們可以説是最早了解這一改變中國歷史的重大訊息的外國人。鄧小平的自信和從容讓人難忘”。
同時獲得一等獎的是一張泰國詩琳通公主學習漢語的圖片。在一間坐滿學生的教室裏,帶着陽光般燦爛笑容的詩琳通端坐在第一排,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緊緊盯着前面的老師和黑板,充滿求知的慾望。曾有幸擔任過詩琳通中文老師的北京大學教授傅增有介紹,那是詩琳通和北大學生一起上大課的情景。2001年,為了系統學習中國文化,公務繁忙的詩琳通專門申請前往北大留學,在燕園體驗一名普通中國大學生的生活。她的漢語學習和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延續至今,她本人也成為中泰關係發展最有力的支持者和推動者,2019年,詩琳通公主也被中國政府授予中國“友誼勳章”這一榮譽。
在泰國,像詩琳通公主這樣熱愛中國文化、自覺學習漢語的人有成千上萬。隨着中泰交往越來越密切,泰國人越來越嚐到會説中文的甜頭。掌握漢語成了泰國人民瞭解中國的窗口和尋找理想工作的工具。儘管泰國在世界上已經擁有最多的漢語志願者老師,但在個別西方國家遭受無端打壓的漢語教師在這裏仍然供不應求,是名副其實的“香餑餑”。
這次圖片展的主題是“守望相助”,大量的參展圖片生動反映了中泰兩國人民守望相助、共抗疫情的瞬間。這裏面有泰國人民為武漢加油的照片,也有中資企業馳援泰國捐贈抗疫物資的畫面,還有中泰兩國醫療專家通過視頻會議共同交流醫療方案的場景。而令記者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幅圖片:數百名泰國學生圍成心型伏在地上,在對着兩頭大象膜拜祈福。兩名馴象師騎坐在高高的象背上,手裏分別擎着一面泰國國旗和一面中國國旗。兩頭大象相向而立,長鼻子向內捲起,形成一道美麗的弧線。這是2月14日中國疫情嚴重時,發生在曼谷北部大城府薩拉薩學校的一個畫面。善良的泰國師生們在用這種特殊的方式為中國祈禱和加油。作為一名中國人,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動容。
難忘的45個瞬間,豐碩的中泰45週年。這些真實、客觀、立體展現中泰兩國建交以來在政治、經濟、文化、旅遊、科教、衞生等各領域合作交流情況,講述兩國人民守望相助、心手相連兄弟情誼的圖片,成為中泰建交45週年最好的獻禮。中國駐泰國大使館文化參贊常禹萌在致辭時指出,本次活動不僅是徵集、收集和遴選出優秀的照片去展示,更重要的是通過照片去關注和探索其背後所反映出的兩國關係中更多、更廣泛的具有温度的動人故事。中泰兩國在抗擊疫情期間共克時艱、守望相助,讓“中泰一家親”親上加親,未來兩國必將更加緊密地合作,開創中泰友好新篇章。
(光明日報曼谷9月9日電)
《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10日 12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