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更多英豪,青年得志,中年輝煌,到了晚年卻終日不安,無人陪伴,孤身等待命運的號召。
孔子顛沛流離十四年,到了七十歲被迎回魯國,卻不得重用。所幸有諸多弟子陪在身旁,晚景不算淒涼。
他的晚年做到了“不逾矩”,卻未必“從心所欲”。老子壽終正寢,摯友只哭三聲,因老子認為“生亦不喜,死亦不悲”,可世人有幾個能達到老子的境界。
晚年有兒孫繞膝,子孝孫賢,能吃能睡就是福氣,仔細想想,這不也是我們對於晚年的憧憬。
所以啊,人到老年,再有本事也要留住三個人,避免自己過得太淒涼。
01
可攜手白頭的伴侶
就算不想承認,也不得不承認。青年時,我們選擇結婚,一是為了繁衍後代,二就是為了老來作伴。
人生之路,確實孤獨,兒時守護我們的父母,總有一天提前放開緊握的手,悄然離去。
捧在手心長大的孩子,已經迫不及待的展開翅膀,想要飛到其他地方看看。
人到老年,父母漸漸離世,而孩子們也已有了自己的人生。雙重失落下,老伴成為我們唯一的感情依靠。
年輕時,或許都荒唐過,爭吵過,這是所有夫妻都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到了老年,曾經的浮躁慢慢褪去,面對的壓力漸漸增多,反而是夫妻感情最容易升温的時候。
如果此時還不懂得珍惜伴侶,恐怕晚年的伴侶會成為晚年的敵人,日日針鋒相對,沒一日安生。
02
肯常回家看看的孩子
人到老年,已經看遍了俗世,可我們的子女,才剛剛燃起征服世界的雄心。思想上的碰撞,讓他們開始煩躁,看不出你的好意,反而離你更遠。
有些孩子,在成為父母后會明白你的苦心,可有些孩子卻要用更久的時間,才能明白當年的一切。這樣的遺憾太可惜了,錯失的幾年或者十幾年根本無法彌補。
既然如此,何不在最開始就先讓一步?父母的退讓,不是膽怯,而是寬容。
縱使你一生再有本事,但到了白髮蒼蒼之時,還有什麼比兒孫繞膝更幸福。
連一向瀟灑的李白都曾“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因為那一瞬間,你不會再懼怕年老,那張稚嫩的臉龐,足以彌補你人生中的所有遺憾。
03
能聊到一起的老友
有些事情,不能説給老伴聽,也不能抱怨給孩子聽,這個時候,你就需要一個能聊到一起的老友。
閒暇時一同去釣魚,或者一同曬着太陽,聊聊家長裏短,都是極其幸福的事情。
好的老友,會讓你找到人生的目標,也會為你排憂解難。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JSBC萬家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