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收集信息再反應到股價上會產生成本,超額收益就能彌補
巴菲特:收集信息再反應到股價上會產生成本,超額收益就能彌補
舉世矚目的伯克希爾2020年股東大會在仔細準備後非常低調地召開,吸引了世界各地的4萬多名粉絲參與。
今年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將改為線上舉行,為史上首次。股東們將不能親自到現場出席會議。
股神巴菲特説:耶魯大學基金的大衞斯文森研究了業績前75%的基金經理的收益率分佈,他的建議是差別越大,越應該投資最優秀的主動型基金經理。也就是新興市場最應該選擇主動。
另外有研究建議從以下四個方面找到能力強的主動型基金經理概率會更大:研究經風險等因素調整後過往業績;選擇擅長當時宏觀條件下操作的基金經理,教育背景更好,而家庭條件相對更差的基金經理業績更好;最後,研究基金持倉,逆向型比從眾型要好。
有條件的根據自己理念和能力,自建指數。對基本面型選手,始終要自問,與交易對手相比,我的優勢到底是什麼,更好的信息來源?更強的分析解讀數據能力?還是更長的時間框架,從而能夠從陷入流動性或者高槓杆危機的對手那裏撿漏?基本面主動型選手完全可以利用量化手段獲勝,首先知己知彼,搞清楚自己的業績有多少來自可以標準化的因素,比如市值大小,估值區間等等,畢竟將來投資者不會為這部分能力支付更高的費用。其次最近巴菲特僅用長期和短期兩個因素做出的模型,就跑贏了市場上知名度更高的模型。長期關注公司外部融資活動,針對的是投資者過度自信,短期關注業績公告偏離行為針對的是短期投資者容易忽略的現象。這其實對基本面基金經理關注價格偏離而非風險是有參考價值的。最後,主動型基金經理本來就要找預期差,把預期納入決策流程可以對均值迴歸提供幫助。
主動和被動不僅能夠共存,而且必須共存。收集信息,再反應到股價上都會產生成本,超額收益就是為了彌補這部分,這樣市場才能有效地體現非有效性。被動型投資者,甚至全社會,也要通過主動型基金經理的價值發現功能才能實現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