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安工匠”點亮工業大區騰飛之路
中國製造呼喚大國工匠。當前,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產業工人隊伍正成為推進產業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深圳市寶安區是享譽國際的工業大區、產業大區,區內有270萬產業工人。在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歷程中,寶安從以製造業起家,到以實業立區,再到以創新驅動新一輪改革,高質量的產業工人隊伍始終都是支撐其發展的核心力量。
當下,如何培育好、運用好、激發好這支產業工人隊伍,讓“工匠精神”在全社會得到弘揚,從而助推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寶安區正在摸索着自己的答案。
根據寶安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2019年寶安區總工會牽頭構建了一套科學的“寶安工匠”評價指標體系,並全面啓動了“寶安工匠”(製造業)認定工作,有效解決“規範優秀技能人才評選管理制度”這一難題,進而助力高質量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和寶安產業高質量發展。這也是廣東省首次為產業工人技能形成和工匠培育制定可操作性的指標體系。據悉,該指標體系還獲得了廣東省總工會2019年度工會工作創新獎一等獎。
認定“寶安工匠”
增強產業工人職業成就感
在4月28日舉行的寶安區慶“五一”勞模工匠座談會上,寶安區委書記姚任説,勞模工匠具有寶貴的勞動精神、專業精神、奉獻精神,寶安正是因為有一批勞模和工匠,有350多萬勞動者,寶安這個工業大區才有今天的發展成績,他們也將是寶安未來發展的最大底氣。寶安將加大對勞模、工匠的關愛和支持,為他們學習、生產和生活提供良好的保障。
古顯善是深圳市銀寶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總監技術助理,也是模具製造崗位上的行家裏手,曾獲評“廣東省模具名師”稱號。27年前,剛進入銀寶山新工作時,他僅僅是一名普通的車間工人,憑着“千磨萬擊還堅勁”的韌勁兒,他刻苦自學,推動企業模具技藝不斷升級,終成深圳企業模具製造的領軍人物,成為此次寶安認定的20位“寶安工匠”之一。
“我從學徒工起步,在車間裏成長,沒想到可以憑模具製造技藝獲得這樣的肯定與榮譽。”古顯善説。
人才是社會發展最寶貴的資源。而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長河中,總有這麼一羣勞動者,他們可能沒有名牌大學耀眼的文憑,但是他們默默堅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崗位上,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最終脱穎而出,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對於工業大區寶安而言,寶安區有270萬產業工人,他們奮鬥在各類工業企業中,構建起了寶安區雄厚的工業基礎和完整的產業鏈條。
隨着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寶安區提出了“堅定堅守實體經濟和工業製造,堅定堅守高端製造和智能製造”和“持續推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發展思路,打造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大軍,亦成為推動寶安區產業升級的迫切和關鍵之舉。
為集聚技能人才、留住技能人才、用好技能人才,2019年寶安區總工會牽頭,以中央、省、市、區的一系列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文件和指導原則為基礎和保障,在寶安區裝備製造業和電子信息製造業兩個行業、5個工類,全面鋪開“寶安工匠”(製造業)的評選認定工作。
寶安區總工會負責人介紹,“寶安工匠”深度結合寶安產業需求,面向製造業最龐大的羣體,即工廠應用型普通一線崗位工人,通過認定將他們納入政策扶持範圍,為龐大的製造業產業工人隊伍,尤其是一線工人樹立職業標杆,讓他們看到即便是在一線崗位,也可以成為“寶安工匠”,增強其自身榮譽感和職業成就感。
制定量化指標體系
確保認定客觀、公正、科學
在傳統的評價體系中,“上級下名額、下級包舉薦,缺乏相對科學的評選量化指標”的現象一直無法得到突破和解決。為了打破這一窠臼,寶安區總工會聯合高校開展相關研究,深入企業調研和徵求行業專家、一線技術工人意見,形成了一套符合寶安產業實際、具有寶安特色,可量化、易操作的“寶安工匠”(製造業)評選指標體系。
該體系首次將質性規定改為可量化指標,將專家組主觀評選改為量化評分系統,設置了“技能水平、經驗水平、勞動貢獻、工序難度”等4個一級指標體系和12個二級指標,能夠客觀地測量和選拔出優秀的技能人才,併科學設計量化評分標準及計算公式,提供精細化評分標準與打分説明,保證指標體系具有可推廣性和可複製性,為配套支持政策的可操作性、落地性奠定了堅實基礎。指標體系初步構建完成後,項目組又選取了大族激光等6家不同類型的企業進行了兩輪測評,以檢驗評選指標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王星全程參與了“寶安工匠”評選指標體系建構。他説,目前國內很多地方都開展了工匠評選,但是類似研究不多,“寶安工匠”評選認定和指標體系構建意義深遠。
首先,該體系可助力解決“如何突出創新和技能導向,規範優秀技能人才評選管理制度”難題,相對客觀地把一線優秀技能人才真正選拔上來;其次,“寶安工匠”的評選有助於改進產業工人技能評價方式,彌補以往過度依賴學歷評價技能人才的不足,長久而言,有助於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產業建設大潮中,從而進一步夯實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的人才基礎;最後,“寶安工匠”的評選是工會組織傳統工作的再延續,通過技能人才積累和技能形成體系建設,助力寶安由“產業大區”向“產業強區”的轉變。
20位“寶安工匠”出爐
體現最高水平彰顯產業力量
根據“寶安工匠”(製造業)評選指標體系,經過三輪評定考查,今年3月,20名“寶安工匠”正式出爐,包括5名大工匠和15名工匠,其中電子信息製造業佔13人,佔比65%,裝備製造業佔7人,佔比35%,充分契合了寶安區的優勢產業和未來方向。
評選認定的20位“寶安工匠”也體現了寶安產業工人隊伍的最高水平。
5位大工匠掌握了國內甚至國際頂尖的技術和專利,是寶安企業當之無愧的人才力量。大族激光智能裝備集團實驗室副經理鄧時累攻克了中厚板單道激光焊“要麼不透、一透就漏”的世界級難題,獲得201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深圳中集天達空港設備有限公司電控總監雷安良主導研發了世界領先的無人駕駛全自動登機橋控制系統等,多次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獎,深圳市科學技術獎。
深圳市兆威機電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部經理陸志強擅長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模具設計和製造技術,先後獲得2018年度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19年度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深圳市晶台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邵鵬睿專研亞毫米級LED光源器件、LED封裝技術,先後獲得54項國家授權專利。
欣旺達公司質量檢測工程師楊亭亭,主導設計的MOS(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瞬態耐壓測定電路,更好適應5G時代大功率手機電池的防護要求,成為業內獨家的技術突破。
15位工匠則是寶安企業發展中的先鋒力量。他們有的突破技術難關,打破國外壟斷,如興業卓輝研發部經理楊明研發出防靜電超淨無塵布,讓國內的高端防靜電超淨無塵布不再依賴外國企業;有的大力推動生產線數字化轉型和5G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如金三維模具有限公司數控部經理梁忠玲不斷優化生產線全流程工序,增質提效;有的從車間普工做起,堅守制造行業,將一門技藝發揮到極致,如中天超硬工具股份有限公司彭樹林守刀具磨牀24年,技藝媲美百萬級設備。
有專家評價,從“寶安工匠”評選可以看出,寶安“智創高地”的定位非常精準,區內分佈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大多數是國內(外)行業冠軍、單項冠軍。同時,產業的更迭正賦予“寶安工匠”新的內涵,寶安區不僅有掌握傳統生產製造操作絕活的鄧時累、陸志強,也有從事研發設計、創新發明,“從0到1”的邵鵬睿,“從1到N”的工藝工程專家梁勇軍等大批工匠,確保了寶安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集羣、高端裝備製造業具有明顯創新人才優勢。此外,企業與工匠互相成就、缺一不可,企業為工匠人才提供了發展進步的土壤,而工匠人才更是企業發展的根基和保障。
“寶安工匠”名單
(排名不分先後)
撰文:崔潔 鄔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