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涉水銀行業、轉道奢侈品電商 金融科技中概股尋徑突圍

由 童豔紅 發佈於 財經

美股上市金融科技企業一季度業績悉數出爐。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截至6月9日,已有360金融、樂信、趣店、信也科技四家機構披露一季度財報,交出成績單的同時,多家機構也在動作不斷謀變轉型,既有機構佈局銀行業,也有公司轉道奢侈品電商。截至目前,各家機構最新轉型成效如何?存在哪些風險?後期又將如何突破?

有機構首現單季度虧損

當前,美股上市金融科技企業一季度業績仍在在陸續披露,從360金融、樂信、信也科技、趣店等多家頭部企業的表現,或可一窺整個行業的走向。

統計顯示,四家上市金融科技企業中,包括360金融、樂信、信也科技均實現了營收同比增長,其中360金融收入金額最高,達31.8億元,增速最快,同比達58.4%;此外則是樂信、信也科技,分別實現收入25億元、21.1億元,同比增速均在41%左右。不過,趣店營收出現了較為明顯的降幅,具體來看,收入僅為9.6億元,同比下降54.3%。

除了營收下降外,趣店還出現了自上市以來首次單季度淨虧損。財報顯示,趣店一季度錄得淨虧損4.86億元人民幣(6870萬美元),相較2019年同期淨利潤9.74億元,業績出現大幅下滑。此外,受疫情影響,樂信一季度盈利情況也不樂觀,財報顯示,因額外增加疫情特殊專項撥備9億元,致樂信一季度虧損6.78億元。

“受疫情影響,美股上市金融科技企業整體淨利潤不同程度下滑,但是營收除趣店之外,其他三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由此可見互聯網貸款業務沒有因疫情受影響,幾家平台在貸款用户數都在增長,公司的放貸端用户依然活躍,受影響最大的是之前借款的還款能力下降,逾期與壞賬加大。” 網貸之家聯合創始人朱明春如是評價。

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同樣稱,目前,幾家借貸服務類金融科技公司一季度利潤出現下降,總體看疫情的影響是主要因素。突發疫情使得經濟運行受到影響,借款人還款能力下降,逾期率普遍上升。在這一背景下,平台普遍採取謹慎經營態度,控制了貸款規模,加大信用風險撥備。同時,在監管趨嚴背景下的業務模式調整,息費水平下降和新會計準則的調整等,也是影響業績的因素。

多家機構謀變突圍

行業利潤普降的情況下,不少上市金融科技企業謀變轉型,尋求突破口,僅在6月份就有多家機構動作頻頻。

其中,不乏有實力型選手開始佈局銀行業。6月5日,360金融關聯方360集團宣佈,以12.81億元收購天津金城銀行30%的股權,成為該行第一大股東。天津金城銀行是天津自貿區內註冊設立的唯一的民營法人銀行,也是全國首批、北方首家民營銀行。

同時,也有激進型選手轉道加碼奢侈品電商。6月3日,趣店集團與亞洲最大的奢侈品服務平台寺庫(NASQ: SECO)共同宣佈,趣店將以至多1億美元的價格認購寺庫至多1020.4千萬股新發A類普通股。這也是繼今年3月上線“萬里目”後,再次加持轉型奢侈品電商領域。

此外,還有專注型選手仍在不斷加固科技“鏈接”屬性,如信也科技介紹,截至目前已對接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信託等30餘家金融機構,將持續將重點放在以二三線城商行與農商行為代表的下沉場景客户以及以消金、信託為代表的消金場景客户上,增強鏈接B端金融機構的能力。

“金融科技中概股幾家機構的轉型方向都不太一樣,有尋求金融牌照的,也有轉型跨境電商的,各自轉型差異很大,側面反映的是公司實控人的資源與認知的差異。”在朱明春看來,入股銀行最大的優勢是可以與持牌機構有更強合作,銀行的優勢在於資金端,金融科技公司如果控股一家銀行,便可以與這家銀行進行深入合作,進行系統無縫對接,如果有了一個成功案例後,那麼同其他銀行合作將會變得更加容易。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同樣稱,金融科技機構入股民營銀行,一方面能瞄準對方更具優勢的資金成本,可與平台自身的流量、獲客等優勢形成互補;另一方面,以“全牌照”策略來拓展更為豐富的業務類型,也可加強自身對金融生態圈的建設。

從戰略層面來看,參股銀行似乎已成了金融科技公司一致的“愛好”。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360金融並非首家,早在2019年9月,江西省首家民營銀行江西裕民銀行成立,樂信成為該行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為9.8%;此後,2019年12月,信也科技也完成對福建海峽銀行的股權投資,持有該行4.99%股份。

不過,針對金融科技平台跨界到奢侈品電商業務,多位分析人士直言,渠道流量和貨源品質將是兩大挑戰,購買奢侈品的用户有多少金融需求,後期能否有更多的用户增長及業務突破,仍需要時間檢驗。

降成本、漲用户成關鍵

多位人士認為,當前,隨着近年來監管部門的清理整頓,金融科技行業已發展得越來越規範,

未來,市場將不斷向頭部互金企業聚集,馬太效應也會更加明顯,機構需要立足線上市場和小微市場,增強金融科技能力,為銀行做有效補充。

正如於百程指出,經過了互聯網金融的專項整治後,金融科技公司一直在尋找轉型方向。從目前看,頭部公司已經基本轉型成功,主要業務依然立足於助貸,特別是不兜底風險的輕資產模式,能夠發揮互聯網運營和風控的優勢;另外,還有實力強的公司轉型持牌金融機構。

在於百程看來,經過疫情的考驗,各家金融科技公司的業務表現也出現一定的分化,後續,如何在增長與風險控制之間尋找平衡,降低資金成本,維持用户有質量的增長,將成為各家競爭力的關鍵。

蘇筱芮則稱,總體而言,金融科技機構的轉型突圍應當基於歷史經驗、資源方面的積累,儘可能尋找相近的業務類型,盲目“跨界”將存在較大風險。在她看來,目前,較為可取的轉型路徑包括助貸、小貸公司、消金公司等。其中,助貸優點是沒有牌照門檻,但受制於持牌金融機構,一旦政策收緊失去資金來源,機構恐有倒閉風險;小貸被大多數金融科技機構所接受,但槓桿率限制較多,非網絡小貸還有地域限制;消金公司門檻很高但值得一試,一旦拿到消金牌照,後續還能在同業市場上大有作為。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劉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