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消費貸“大步快跑” 風險防控勿忽視

由 廉擁軍 發佈於 財經

  “最近總收到工行融e借的推送短信”“你們有沒辦美團信用支付‘月付’啊,最長免息38天呢”“還了京東白條還花唄,信用卡也得還”“信用卡我只有一張,不敢多辦”……提起消費貸信用支付,消費者陳女士的辦公室裏總有説不完的話題。

  消費貸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近期,從中央到地方多項金融政策接連出台,鼓勵加大對個人汽車消費、新型消費等的信貸支持力度。同時,金融機構在個人消費貸款領域也頻頻發力。多方合力下,消費市場回暖態勢明顯。但需要注意的是,市場消費貸不良規模也出現上漲。如何防控消費貸風險、促進消費金融市場健康發展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機構加快佈局

  隨着國內消費復甦的節奏不斷加快,近期各類金融機構也相繼推出借貸優惠、分期免息等舉措。

  中國商報記者瞭解到,有的銀行推出的消費貸款業務年利率低至“4字頭”,信用額度可高達30萬元至50萬元。還有的推出分期起始金額低至100元,分期款項轉入借記卡,可取現、轉賬及消費使用。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相比線下消費的低迷,線上零售、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消費用户數量呈現快速增長,多家銀行選擇加大拓寬線上業務辦理渠道,引導線上消費。

  而一些區域性範圍經營的銀行,雖推出了一些信貸利率相對優惠的產品,但都對申請人的户籍或常住地、工作地點有所要求。

  為何金融機構會在消費貸領域頻頻發力?“消費金融無疑是當前經濟的熱點,近幾年消費金融已從藍海的無限商機到紅海的激烈角逐。如何搶佔消費金融的市場份額是各大金融機構的主要目標。”銅陵學院經濟學副教授芮訓媛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而下調銀行利率無疑是刺激消費的重要舉措,降低利率的結果是存款收益、融資成本、消費貸門檻等都會相應下降。

  “金融機構下調利率是為了積極響應國家層面關於‘六保’‘六穩’的要求,促消費擴內需而進行的利率讓渡。”建行總行研究院研究員曹磊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受疫情影響,部分企業經營出現一定困難,金融機構通過消費貸款利率讓渡來增加內需的刺激力度,來促進社會經濟的生產、消費、採購再生產的循環。

  市場回暖明顯

  從汽車信貸到新型消費,多項金融政策正在積極提振國內消費市場。

  據瞭解,國家發改委等11部門不久前發佈的《關於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就推出鼓勵金融機構積極開展汽車消費信貸等金融業務,通過適當下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延長還款期限等方式,加大對汽車個人消費信貸的支持力度,並且持續釋放汽車消費潛力。

  地方金融促消費的政策措施也相繼落地。在各項政策激勵下,加之國內疫情形勢逐步平穩,居民短期貸款有所恢復。今年5月,居民短期貸款當月增加2381億元,同比增加433億元。

  業界分析,從居民收入上看,伴隨復工復產的推進,二季度我國實際人均可支配收入回暖概率較大;從消費習慣上看,“加槓桿”式的消費觀雖已被部分居民所接受,但目前仍非主流觀念。而這也表明我國消費貸業務潛力巨大。

  另從商業銀行內部經營角度看,個人零售業務的“利潤穩定器”作用往往會凸顯,這將為市場帶來較大增量。

  從上市銀行年報來看,零售業務成為其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器。同時,零售業務不良率相對較低,資本佔用較少,很多銀行都將零售戰略作為未來的發力點。

  此外,消費升級使得個人客户金融需求日益旺盛和多元化,特別是中產階層的擴大,催生了汽車、奢侈品等高端消費需求,而相應的消費金融服務,如汽車按揭、消費貸款等業務也在快速發展。

  風險還需防範

  然而,消費貸在大步快跑的同時,不良貸款餘額與不良率攀升的風險也隨之而來。公開數據顯示,一季度,個人汽車及其他個人消費類貸款減少270億元,一季度末不良率較年初上升0.24個百分點;一季度,信用卡貸款減少3300多億元,一季度末不良率較年初上升0.52個百分點。

  據瞭解,幾乎所有全國性銀行都抑制不住做大消費貸規模的衝動,然而多數也躲不開規模膨脹後不良率高企的懲罰,然後又進入規模壓縮期。業界分析認為,這是因為消費貸的資產質量風險暴露具有明顯的滯後性。

  那麼,消費貸是否會違規流向市場呢?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均表示,這類個人信用貸均以信貸額度形式體現,客户可以刷卡消費,並不能提取現金。各金融機構在貸款用途上也都特意提示,貸款僅可用於客户本人及其家庭消費。如,建行、農行均強調不能用於股票、期貨、金融衍生品、股本權益性投資、購房,以及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禁止的其他消費與投資行為。

  在監管層面上,5月9日,銀保監會起草了《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正式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其中明確規定,單户用於消費的個人信用貸款授信額度應當不超過人民幣20萬元,不得用於購房、炒股等投資。

  金融機構消費貸的大幅擴張是一把雙刃劍,如何把握好規模與資產質量的適度平衡,是一項不小的挑戰。曹磊認為,金融機構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前提下,也要注重產品、業務的風險控制,防範以此帶來的系統性風險。“既要支持實體經濟,又要防止利用政策搭便車的行為發生,嚴防中介機構通過客户包裝業務虛構等形式騙取銀行信貸資源,導致銀行信貸資源沒有真實的流動到實體經濟當中。”此外,“消費者也要根據自己未來的收入及承受能力,選擇適合的金融產品及貸款額度的控制,切勿盲目消費。”曹磊説道。對此,芮訓媛也表示,消費貸的短期激增必然會帶來相應風險,從監管部門來看,需要強化大數據下的風險防控,而商業銀行需要做好對信貸客户的貸前審查和信用評級及貸後風險化解機制,消費者則需要樹立理性消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