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易會滿表示,要以更大決心、更有力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推進建設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事實上,從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歷程來看,自創建之初,血液裏就流淌着天然的開放“基因”。如今,這一“基因”日益強大:從與境外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到取消證券、基金、期貨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從取消QFII、RQFII投資額度限制,到H股“全流通”改革……一系列舉措,對推動我國資本市場發展帶來了積極作用。
首先,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有助於推動各個資本市場間的互聯互通,促進相互合作。
筆者認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各個資本市場之間的聯繫會更加緊密。滬港通、深港通和滬倫通的相繼“通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提高了境內市場的深度和國際化水平,為投資者進入對方市場投融資提供了便利。
同時,各個資本市場間的合作也會更加緊密。比如,稽查執法方面的合作,有助於形成跨境監管合力。這是市場平穩運行的重要保障,也是維護廣大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
其次,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有助於吸引更多的外資佈局中國。
日前,深交所對4只股票發出外資持股預警。這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史上,首次同時對4只股票預警。出現這一現象,與去年以來外資持續加大對A股的買入力度有關。數據顯示,2019年,互聯互通機制下的北上資金累計淨流入高達3517.4億元,創下新高;今年以來,外資繼續保持流入的勢頭。
原因何在?筆者認為,一方面是外資持續看好A股市場,另一方面與我國資本市場持續推出的諸多改革密不可分,而擴大對外開放就是其中一項重要改革。可以預期的是,未來A股的外資持股比例還會有一個持續提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離不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等諸多制度的配合。
我們可以自信地説:在資本市場改革與對外開放步伐加快的背景下,我國資本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正不斷增強。
第三,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有利於推動國內機構做大做強。
這些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在擴大對外開放方面,可以説是按下了“快進鍵”。一系列舉措,正帶來諸多看得見、摸得着的效果。比如,在取消證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後,外資控股券商的隊伍正不斷擴大。
筆者認為,合資券商隊伍的持續擴容,一方面有助於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助力國內券商向國際化投行靠攏;另一方面,會產生“鯰魚效應”,帶來競爭,進而帶來壓力和動力,促使國內券商在各方面不斷提升自我,在激烈的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這對促進機構做大做強做優,是大有裨益的。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易會滿主席的話擲地有聲。可以預期的是,在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前提下,未來,我國資本市場與其他市場的聯動性會進一步加強,會推動我國資本市場不斷走向成熟,為建設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市場增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