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華泰柏瑞基金柳軍:科創板基金的分類與選擇

由 頻長志 發佈於 財經

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央廣經濟之聲《基金觀察》,記者劉思強專訪華泰柏瑞基金指數投資部總監柳軍,本期主題:華泰柏瑞基金柳軍:科創板基金的分類與選擇。

劉思強:科創50ETF即將獲批,這意味着投資科創板的基金產品會進一步擴容,科創板基金具體有哪幾類?投資者如何差異化選擇?

柳軍:2019年科創板推出之後,市場上關於科創主題的基金產品就逐漸多了起來。第一批大家接觸比較多的是科技創新主題基金。科技創新主題就意味着這個基金既可以買主板的科技類股票,可以買創業板的科技股票,也可以買科創板的科技創新股票,覆蓋板塊比較多。

第二批是科創板主題基金。這和第一批科技創新主題基金不一樣,這類基金會把科創板股票作為主要投資方向。按照規定,科創板主題主動型基金有80%的股票資產是要專門投資科創板上市公司的。

接下來,科創50ETF即將獲批。科創50ETF是一種場內指數基金,投資的是科創板50成分指數的成分股,業績也跟隨指數走勢。從投資科創板的純度來看,它是百分之百投資於科創板的股票,並且是投資科創板優中選優之後的科創50指數投資標的。

劉思強:對比來看,科創50ETF和其他參與科創板投資的基金產品有哪些本質的區別?

柳軍:從過去三大類投資標的來看,科創50ETF是投資上交所科創板純度最高的標的,和之前科技創新主題、科創板主題基金有所不同。從每一類基金對於科創板覆蓋程度不同來看,科創50ETF純度比較高,投資所有的股票都是每天漲跌幅可以達到20%的標的。所以,科創50ETF波動性相對來説會比其他的科技創新主題以及科創板主題基金要高。

投資者如果看好科技賽道,並且認同科創板投資價值,投資科創50ETF是比較好的一個選擇。如果是交易型客户,對於市場波動比較敏感,科創50ETF也是比較好的投資標的。

總體而言,無論科技創新主題基金、科創板主題基金還是科創50ETF都能夠達到一定程度的分散風險目標,相對投資者直接去投資科技創新上市公司而言,整體風險水平會有所下降。

劉思強:科創板和創業板都已經實施註冊制,漲跌幅均調整到20%,投資者在選定並且投資科創板相關基金產品之後,怎樣去面對未來可能會出現的市場波動?

柳軍:我覺得還是要做好資產配置。正常情況下,科技創新企業波動性會比較高,投資個股難度也比較大。投資者首先要明確,在資產中有多少比例可以接受這樣一個波動水平,並且在任何一個時間點做好分散風險的準備,不能把所有的錢投在一個賽道當中。

現實情況是,如果在你的投資組合中不加入這些科創類組合,可能會錯失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最大的一個板塊。所以,還是建議大家在投資組合中配置一定比例和未來中國新經濟發展方向契合度最高的標的。科創50ETF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們既然不建議大家滿倉佈局科技類投資標的,也提醒大家不要忽略科技創新領域的投資機會。

在做好資金分配的情況下,投資者可以在科創50推出初期做一些嘗試性投資。

劉思強:同樣是分享新型科技發展紅利,創業板ETF和科創板ETF之間怎樣做選擇?

柳軍:每一個ETF都是在跟蹤特定的指數或者跟蹤特定的市場。創業板註冊制剛剛推出,大家難免要習慣於把科創板和創業板做一下對比。

從科創板定位來看,主要是符合6個領域的企業在科創板上市,面向能夠突破核心技術的、所謂硬核科技類企業。創業板行業包容度會比較高,一方面支持創新創業型企業上市,同時又扶持傳統企業中能夠與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相結合的,這些傳統產業升級企業也可以在創業板上市。但是,如果説從科技含量水平來看,科創板定位在科技水平方面可能會要高於創業板。所以就具體而言的話,還是看投資者的選擇。

風險提示: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承諾。如需購買相關基金產品,請您關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相關規定、提前做好風險測評,並根據您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與之相匹配的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並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

《基金觀察》是中央廣播電視總枱經濟之聲《交易實況》欄目特設的投資專欄。對基金業內專業人士進行深度訪談,聚焦資本市場,分析市場熱點,幫助投資者把握投資機會。週一至週五交易日,經濟之聲10:30播出。

柳軍,復旦大學財務管理碩士,擁有19年證券(基金)從業經歷,投資年限超過11年,現任華泰柏瑞指數投資部總監及擔任華泰柏瑞上證紅利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華泰柏瑞中證科技100ETF、華泰柏瑞中證500ETF等多隻人氣產品的基金經理。2019年11月,榮獲上交所“十佳分析師”稱號,2019年8月,榮獲濟安金信“明星基金經理”榮譽。

劉思強,中央廣播電視總枱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專欄編輯、記者;《基金觀察》製作人、財經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