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天眼APP訊 : 週五(10月23日),據路透社報道,中國政府正在討論在未來一年增加數百萬噸玉米進口的許可問題。目前動物飼料需求激增,且風暴和乾旱造成國內供應緊張。美國高粱也因中美第一階段協議得到提振。而作為全球第二大牛肉產地的巴西表示,隨着需求持續增長,中國將需要進口更多牛肉。中國似乎正在從全球大量進口農產品。
玉米赤手可熱,中國有望成最大買家
來自中國的新一輪進口訂單將使中國首次成為全球最大的玉米進口國,並可能推高全球玉米和其它穀物的價格。這將加劇因疫情導致全球供應鏈中斷而引發的食品通脹。
由於豬流感,食品安全已成為一個全球主題,而在中國,這一問題更加嚴重。過去兩年,豬流感摧毀了生豬養殖業,並導致豬肉供應緊張。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消費國和第二大玉米消費國。
中國政府此前持有大量儲備,但在拍賣中幾乎清空了這些儲備,導致糧食買家購買大米和小麥等替代品,同時也增加了玉米進口。由於颱風、乾旱和蟲害的影響,本月國內玉米價格創下歷史新高。
據悉,中國政府正考慮向買家發放更多較低關税配額,以緩解國內的短缺。這些配額通過免除進口貨物65%的關税來鼓勵進口。一位熟悉政府計劃的稱:“(政府)將審視市場供需狀況,並可能在稍後發佈更多配額,這些配額可能進入國家儲備。”美國農業部駐北京專員在本月稍早發佈的一份報告中稱,中國有傳言稱,國有企業正在起草一份報告,建議再分配2,000萬噸的低關税配額。
中國政府通常每年發佈720萬噸的玉米低關税進口配額,並通過國內作物滿足其2.8億噸的年度需求。中國以前從未使用過全年配額。分析師估計,在2020-2021年10月至9月的作物年,中國可能需要超過該指標四倍的配額,即3,000萬噸。甚至在授予更多的配額之前,中國進口商就已下令將年度配額增加一倍以上。據新加坡國際貿易和另外兩名透露,今年中國從美國進口了約1200萬噸玉米,從烏克蘭等其他國家進口了約500萬噸玉米。這將使中國僅次於世界最大進口國墨西哥。根據美國農業部的估計,墨西哥預計將進口1,830萬噸。
“我認為這是出於兩個方面的考慮,”表示。“一個是我們確實需要玉米。其次,我們需要履行與美國的協議。”
隨着中國放棄鼓勵國內玉米自給自足的長期政策,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玉米進口國,這將改變全球糧食貿易,並鼓勵全球玉米種植者種植更多玉米,以滿足中國的需求。上世紀90年代,中國開始進口大豆(另一種用於動物飼料的作物)後,迅速成為最大買家。阿根廷、巴西和美國的農民轉而種植大豆作物。“未來10年,中國可能會成為主要的玉米進口大國,從而改變全球玉米市場的格局,”芝加哥期貨經紀公司Futures International高級分析師Terry Reilly稱。
美國高粱銷量創下六年新高
同樣受到中美貿易協議影響的還有高粱。在2月中旬該協議生效後不久,美國高粱的銷量開始回升,成為首批銷往中國的大宗商品之一。美國農業部(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數據顯示,出口在經歷了貿易戰爭期間幾乎停滯的局面後,在上一季有所回升,而本季的傑出銷售目前處於至少六年來的最高水平。
美國高粱種植者是受貿易戰影響最嚴重的羣體之一,其價格如此之低,以至於這種穀物不得不被用來購買乙醇,而乙醇通常是由美國的玉米制成的。2018年初,中國宣佈對美國出口商品進行調查,農民首先受到打擊,隨後又徵收關税。
在農業部7月底發佈的報告中就顯示,隨着中國重返市場,美國高粱價格上漲。美國上一季向中國出口了390萬噸高粱,是一年前貿易戰對市場構成威脅時的六倍多。本季度已出貨約46萬噸,仍有約176萬噸的未售出,為至少六年來的最高水平。
牛肉需求永無止境
雖然一些市場觀察人士開始質疑,隨着羣重建步伐的加快,中國的肉類進口是否會繼續增加,但位於巴西的世界第二大牛肉生產商Marfrig Global Foods SA説,非洲豬瘟對中國牛肉需求的影響可能會持續到2022年。此後,隨着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以及中國更多地採用西方飲食習慣,需求將持續上升。Marfrig首席執行官米格爾·古拉爾特(Miguel Gularte)在接受採訪時説,“一切都表明,中國現象將會持續下去。”“中國人均消費量每增加100克,就意味着增加2000噸進口。隨着收入的提高,需求將繼續上升。”古拉爾特説,如果將中國人均豬肉消費量為47公斤(104磅)與人均牛肉消費量為5公斤進行比較,這種潛力就很明顯了。
儘管最近的數據顯示,中國生豬數量正在迅速回升,但預計明年豬肉供應將繼續下降。中國將繼續是南美牛肉供應的最大客户,佔該地區牛肉出口的70%以上,佔巴西的60%左右。對中國銷售的增長推動Marfrig股價今年上漲49%。6個月來,該公司在全球肉類加工商中表現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