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端牢我們的飯碗 得讓農業更“保險”

由 哈愛朵 發佈於 財經

  民以食為天,農業是民生之本。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自然風險和市場不確定性等風險因素,對農業穩定生產造成了一定影響,也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步伐。保險作為風險分散與損失分攤的有效途徑,扮演着“經濟助推器”和社會“穩定器”的重要角色。而農業保險作為一項政策性保險,對於保障農業生產、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具有積極的作用。

  農業保險是專為農業生產者在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生產過程中,遭受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價格波動等保險事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提供保障的一種保險。其主要作用是保障農業穩定生產,確保農業經營主體在遭遇損失後及時得到經濟補償,滿足再生產的需要。

  近年來,農業保險政策穩步推進,經辦機構嚴格落實“擴面、增品、提標”要求,緊緊圍繞惠民利民開展工作,成效顯著。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發揮農業保險的保障作用,提升保障水平,更好地滿足農業領域日益增長的風險保障需求?筆者認為,應在唱好“三步曲”方面下功夫。

  唱好人財物技的“保障曲”。相對於商業保險來説,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政策”二字上,其保費來源主要是靠財政資金補貼。要保護好並調動起經辦機構的積極性,就必須確保各級財政補貼資金及時撥付到位,有效滿足保險機構日常經營的費用支出。同時,應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升科技賦能水平,提高農險經辦質效。還要打通基層協保隊伍服務的“最後一公里”,確保農險經營及時開展。

  唱好承保、理賠等環節的“服務曲”。農險經辦機構要加大宣傳,提升農業經營主體的保險意識,進一步明晰職責,細化工作舉措,在服務上下足功夫,全力做到應賠盡賠、應賠快賠。為此,農險經辦機構需要不斷優化工作方案,制定通俗易懂的工作指南和高效便民的承保、理賠服務承諾,提升經辦機構在承保、查勘、定損、理賠等全流程中的服務能力。

  唱好多方協作的“聯動曲”。農業經營主體必須誠實守信經營,並進一步優化生產結構,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增強風險抵禦能力。農險經辦機構應依法合規開展業務,做到願保盡保、應保盡保,不惜賠、不拖賠,紮實推進業務朝着穩健方向發展。監管部門要加大對農險領域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嚴厲打擊農業保險欺詐行為,切實維護好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權益。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我們要想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除了辛勤耕作、研發優質品種外,還要把威脅糧食生產安全的風險防範好、化解好。農業保險就是一種有力的風險緩釋渠道,各地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真正發揮好農業保險的保障作用,從而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助推高質量發展。(作者:李磊,從事金融工作)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徵稿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