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四大行支持實體經濟透視(工行篇):小微企業貸款餘額約1.1萬億

由 無英 發佈於 財經

監管部門要求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旗幟鮮明地堅持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破解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大力發展普惠金融。

工商銀行作為規模最大的國有商業銀行,資產規模、營收規模、利潤規模等核心指標穩居銀行業之首;儘管面臨疫情的衝擊,過去幾年資本金規模和盈利能力仍顯著提升。2021年,該行實現營收超9400億元,歸母淨利潤近350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81%及10.27%。

作為一家實力雄厚的國有大行,工商銀行本應當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破解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的主力軍。工商銀行在年報中屢次提及“服務實體經濟”、支持“小微企業”。

但是,從財報數據中觀察,業績持續向好的同時,該行在實體經濟上的支持力度卻似乎仍有相當欠缺。

根據公開信息,2022年2月24日,中央第十五巡視組向工商銀行黨委反饋了巡視情況。在反饋時指出:“服務實體經濟有短板,支持製造強國建設等國家戰略有差距,發展普惠金融力度不夠大”。

那麼,從財務數據上看,工商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短板到底有多短?與其他國有銀行相比差距到底有多大?從年報數據看起。

文字表態:年報屢提服務實體經濟、支持普惠金融

工商銀行在2021年的年報中多次提及“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普惠金融”,增加普惠信貸供給。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本行始終聚焦主業,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與實體經濟共榮共存、共擔風雨、共同成長;始終堅持風險為本,牢牢守住底線,不斷提高控制和化解風險。(第1頁)

進一步提升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質效,助力高質量發展取得更多“進”的成效(第18頁)

對標國家“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 年遠景目標,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推進高質量發展,將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作為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圍繞小微客户需求,持續推進產品創新、強化服務渠道、完善綜合服務,推進普惠金融業務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第39、40頁)

精準支持普惠領域關鍵環節。圍繞實體需求,加強小微企業首貸、續貸、信用貸款、製造業貸款投放。(第40頁)

那麼,具體財務數據如何?是否能夠支持以上描述呢?

普惠型小微貸款佔比倒數第一,餘額倒數第二

年報披露數據顯示,2021年,工商銀行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為10990.12億元,較2020年相比增加3784.48億元,增幅達52.5%。

雖然增長較快,但與資產相近的國有銀行相比,工商銀行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遠不如建設銀行和農業銀行的18700億元和13219.62億元。

圖1:2021年國有四大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及增幅

從總貸款佔比來看,2021年工商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在總貸款中額的僅有5.23%,排在四大國有銀行的末位。

不僅是2021年,2020年該行的佔比也是四大行中最末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在總貸款中的佔比僅為4%。

圖2: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在總貸款中佔比及變動

簡單小結,截至2021年末,工商銀行的總資產規模位於國有銀行之首,超過35萬億元,但普惠銀行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卻明顯少於建設銀行和農業銀行。從總貸款佔比來看,工商銀行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佔比連續兩年墊底四大國有銀行。

除了普惠貸款,再來看看製造業貸款的情況。

製造業貸款:總貸款佔比10年降7.82個百分點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工商銀行的製造業貸款餘額為18019.33億元,僅次於中國銀行的18885.82億元,排在國有四大行的第二位。但增速卻是四大行中最慢的,較2020年同比僅增長了4.86%。

圖3:2021年國有四大行製造業貸款餘額及同比增速

從近十年數據來看,工商銀行的製造業貸款雖整體呈增長趨勢,但總貸款佔比連續10年下降,由2012年的16.54%下降至2021年的8.72%,期間降幅達7.82個百分點。

圖4:工商銀行近十年總貸款、製造業貸款及佔比情況

從貸款金額來看,從2012年到2021年末,工商銀行的總貸款規模從8.8萬億元增長到20.67萬億元,增幅達到1.35倍,10年間貸款規模增長約11.86萬億元。但同期工行的製造業貸款僅增加了3461.41億元,增幅為23.78%,遠低於總貸款規模的擴張速度。

客觀的來説,由於經濟結構轉型和商業銀行總體信貸規模持續增長,過去十多年,製造業貸款餘額在總貸款中佔比下降是一個行業趨勢,大部分上市銀行的製造業貸款佔比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但是,與其他三家國有銀行相比,工商銀行最近三年制造業貸款佔比降幅明顯更大。

圖5:近十年國有四大行製造業貸款在總貸款佔比

截止2021年末,工商銀行製造業貸款在總貸款中的佔比為8.72%,相比中國銀行和農業銀行的12.05%和9.89%,仍有一定差距。

由於受到疫情衝擊,實體經濟尤其是廣大小微企業面臨經營壓力。國家出台多項政策要求國有金融機構旗幟鮮明地堅持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破解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工商銀行在自身利潤持續增長的同時,是否真正堅決的執行相關政策?在落實相關政策時是否打了折扣?

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落實國家政策豈能“陽奉陰違”、空喊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