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康股份發佈了2021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預計2021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9.5億元到-15.5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預計為-29.1億元到-25.1億元。至此,小康股份已連續第二年歸屬淨利潤虧損。
與小康股份有着相同困境的還有同為“華為概念股”的北汽藍谷。
據瞭解,北汽藍谷預計2021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8億元到-53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為-50億元到-55億元。
不過,新能源汽車早期難以盈利,已成為行業心照不宣的共識。縱觀前期的小鵬、理想、蔚來等造車新勢力,在車型研發、工廠與渠道建設等階段,也都曾因為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從而出現虧損情況。但如果再仔細看,小康股份和北汽藍谷在過去一年,又把錢花到了哪裏呢?
小康股份:一年推出倆品牌
小康表示,2021年業績預虧主要受主營業務和非經營性損益兩方面的影響。在賽力斯所屬的新能源汽車業務板塊,雖然2021年賽力斯新能源汽車銷量較上年同期有所增長,但銷售尚處於爬坡階段,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攤銷增大,研發投入、人工成本、營銷渠道建設費用的持續增加,導致該業務板塊影響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約-14億元。
另外,在傳統汽車業務板塊,小康也遭遇了諸多不順。據悉,2021年傳統燃油車行業整體呈下行趨勢,傳統燃油車銷量較上年有所下降,同時由於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產品銷售結構的影響,小康燃油車單台毛利率有所下降,導致該業務板塊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約-3.5億元。
事實上,早在2019年4月,小康就發佈了轉型新能源汽車廠商後的第一款產品SF5車型,也就是後來大家比較熟悉的賽力斯,只不過當時這款車型並沒有在市場激起水花。
直到去年4月,小康與華為合作推出了賽力斯華為智選SF5,該車型憑藉着華為“IP”一時名聲大噪,在資本市場受到熱捧,但在銷量畫皮揭開後,其2021年全年累計銷量僅為8086輛。
老牌車企的身份與近4年的潛伏期,讓小康的市場定位又不同於初出茅廬的新勢力,且選擇與華為的合作後,小康便負責研發、製造、交付、服務以及創造全生命週期的用户體驗,由華為深度參與產品定義、品控和渠道銷售。
到這裏還不能看出什麼,但雙方合作的新品牌AITO所推出的問界M5,就基本都是華為操盤了,這樣一款更加華為化的車型讓市場對小康失去了想象空間,所以在宣佈問界M5車型將於3月份實現大批量交付時,小康股價反而大跌。
截止2月21日收盤,小康股價報45.49元,跌0.89%,相較2021年巔峯期的每股83.83元,幾近腰斬。
但小康的錢卻是實實在在的“砸”進去了,在虧損的狀態下繼續推進似乎成了小康唯一的選擇。2月11日,小康召開了2022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表示公司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暫緩去年11月推出的H股發行上市的進程,同時,擬在A股市場定增募資不超過71.3億元,投向於“電動化車型開發及產品平台技術升級項目”、“工廠智能化升級與電驅產線建設項目”、“用户中心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只是,問界M5能否成功還需要時間來證明。
北汽藍谷:“悶頭扎進”品牌營銷
比小康的預虧損金額更嚴重的,或將是揹負53億元虧損的北汽藍谷。
北汽藍谷在公告中,就業績預虧解釋稱,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原材料供應等影響,其產銷量未達到預期,現有毛利無法覆蓋固有成本費用,虧損約20億-25億元。
同時,為了實現產品向高端化轉型,北汽藍谷全力推進ARCFOX極狐的品牌提升和渠道建設,公司加大品牌傳播力度,廣告宣傳及運營等銷售費用增加,對北汽藍谷業績影響金額約為 17 億元。
據瞭解,2021年極狐鋪設101家線下門店,覆蓋32個城市,其中86家已開業,因為疫情影響,15家正在建設中,很快也將開業。除了直營店,極狐不斷打卡網紅商超和頂級人流量的商圈,以更直接的方式與用户形成互動。
對於電車補能設施,極狐品牌共建成了超充站2座16根,開發認證站1114座16952根,覆蓋22個城市;整車OTA推送升級7次,新增功能和優化92項。
鉅額投入下,北汽藍谷2021年在市場銷量方面沒有得到很好的回報:全面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2.59萬輛,同比增長0.82%,其中極狐品牌在2021年累計銷量僅6006輛,佔比約23.18%。
巧合的是,極狐同樣也參與了華為的造車項目,但從去年4月份開啓預售至今,極狐阿爾法S Hi版的交付則一直在延期。2月21日,有投資者向北汽藍谷提問:“HI版何時能真正交付用户?具體的應對策略和解決方案是什麼?”
對此,北汽藍谷的回答是HI版車型相關工作目前在按既定節奏進行中,並表示與華為的合作仍在穩步推進中,會在適當的時候予以公佈,同時除繼續保持與合作伙伴的合作外,2022年北汽藍谷將聚焦品牌力、營銷力和產品力等專屬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打造。
可以看到,北汽藍谷也明白,乘着華為的“東風”,雖然能獲得短暫的奇蹟,但打鐵最終還得是自生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