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沉入“海底”?業績增長股價下跌,是誰拋棄了海底撈
近日,海底撈發佈公告稱,預計2021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約200億元,同比增長約104%;淨利潤扭虧為盈,約為8000萬元-1億元。
不過,即使收入淨利雙雙回升,資本市場的反饋卻有些值得玩味。業績預告公佈當日,其股價卻出現斷崖式下跌,截至收盤跌幅為16.69%,最低跌至29港元/股。
截止記者發稿,海底撈股價一直徘徊在29港元附近,與上半年85元的高位相比,股價暴跌63%。
一時間,許多海底撈沉入“海底”的聲音層出不窮。實際情況到底怎樣?
海底撈:新開門店較多 趨勢判斷失誤
近日,海底撈在業績預告中表示,與2020年上半年相比,本公司在2021年上半年由虧轉盈,但該等業績並不能達到本公司管理層的預期,這反映本公司內部管理、運營需要努力改正和改善。其他原因包括(i)本公司於2020年下半年及2021年上半年新開較多門店,相關支出增加,(ii)本公司於2020年下半年及2021年上半年新開業門店達到首次盈虧平衡並實現現金投資回報的時間長於往期,及(iii)海外門店營運仍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持續影響。本集團一直密切關注市場狀況並調整組織架構、商業策略及運作以減少負面影響。
面對業績下滑,張勇承認自己對趨勢判斷錯誤。“我對趨勢的判斷錯了,去年6月我進一步作出擴店的計劃,現在看確實是盲目自信。”
重慶:已經有約20家門店
而在重慶,其積極拓店的姿態表現得更為明顯。自19年9月,海底撈進入重慶市場以來,不僅在渝中、江北、渝北、九龍坡等主城各區開出多家門店,疫情期更發力區縣市場,如今已經在合川、長壽、銅梁等區縣開出門店。據瞭解,不到3年的時間裏,海底撈已在重慶開出約20家門店。
近日,記者前往主城多家門店打探,彼時排隊就餐的熱潮不再。以時代天街店為例,8月9日晚,約60張台,還有不少空桌待客,人氣滑落明顯。
正在消費者李女士告訴記者,海底撈人均消費比起重慶火鍋要高上大約20元,按重慶人本地口味可能不會選擇。不過海底撈的服務確實不錯,特別是對小朋友友好,兒子很喜歡。
海底撈關聯人士告訴記者,時下,重慶海底撈的門店多集中在商場,夜市氛圍稍不足,海底撈翻枱率要有2.5才能達到盈虧平衡點。
該人士稱,重慶火鍋市場對口味格外挑剔,海底撈的外來味型比起本土傳統火鍋仍有差距,
特別是在海底撈大量開店後,翻枱率肉眼可見下滑。
張勇在此前的交流中提到,海底撈業績下降也有管理問題,“數據化考核上,當把翻枱率定為考核指標的時候,員工會拼命去做高翻枱率。當翻枱率達到5以上的時候,消費者要等1個小時,影響消費者體驗。而降低翻枱率到4.5比較合適時,拉新率又會出現問題。”
對此,在摩根士丹利在今年5月發表的研究報告中透露,海底撈餐廳4月的整體翻枱率小於3,較3月環比下跌,僅為2019年同期水平的約70%。
重慶火鍋面臨新機會
海底撈作為火鍋頭部企業,其一舉一動也牽動着業界人士敏感觸覺。
不僅海底撈,呷哺呷哺發佈半年預警公告,呷哺呷哺從27.15港元/股的峯值,近半年來跌幅近70%,總市值蒸發超200億港元。
是連鎖火鍋不好做了?還是這個行業是正發生變化?對重慶火鍋企業又有哪些啓示?
火鍋從業20載的李樺(化名)告訴記者,火鍋行業競爭激烈,有近3萬家火鍋企業,每天都有新開和關張的鍋企,市場也發生着全新的變化。海底撈等頭部企業,有規模優勢,但隨着規模的擴張,對於門店的精細化管理確實是挑戰。這對於我們這種本土企業,也有新的思考。“保持企業運行的穩定,菜品質量的穩定,是企業生命線。特別在一些餐飲行業復甦的時期。”
餐飲觀察人士劉然表示,海底撈、呷哺呷哺實力是毋庸置疑的。特別是海底撈,背後一條完整的供應鏈,這是其它企業難以跨越的鴻溝。這些年發展,海底撈也在嘗試各種餐飲副牌,包括火鍋食材超市、小面等,效果顯著,它需要一些給到資本市場新的想象空間,破天花板。
反觀重慶火鍋,作為火鍋的發源地,重慶火鍋創新十足。隨着有更多有想法的玩法深耕重慶市場,資本把目光投向了此領域,朝天門火鍋、周師兄火鍋近日更獲得資本的近億投。這對於重慶火鍋行業而言,是新的機會和新起點。
上游新聞記者 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