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Q4及全年財報成績單,產能焦慮揮之不去

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近日,芯片巨頭英特爾在大眾的期待下,公佈了其2021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成績單。在全年戰績上,英特爾營收及利潤絕對值均再創新高。不過,雖然營收及利潤同比微增僅2%、4%。但是其過去行業第一地位的不再,而是被韓國巨頭三星取而代之。與此同時,其第四季度淨利潤表現也不容樂觀,淨利潤環比下滑27%。

投資者對於這樣的市場表現,顯然不夠滿意。因此,公司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一度下跌2.59%。據瞭解,在英特爾一向注重的毛利率上,也急轉直下。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英特爾的毛利率為53.6%,同比下降3.2%,全年的毛利率為55.4%,相比2020年下降了0.6%。

由此可見,即便是全球頂尖的巨頭企業,也在去年複雜的經濟環境中,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這背後是英特爾的盈利能力下降,還是其身處高處不勝寒?市場期待看到事實背後的真相。

龍頭地位不保,英特爾的隱性危機

在很多人眼中,英特爾所在的賽道,是前沿科技、尖端技術密集的行業,因此玩家也屈指可數。不過,在這個高手過招的賽道,細數起來,一樣擁擠不堪,競爭巨大。

首屈一指的便是韓國三星電子。據美國調研公司Gartner近期發佈的半導體廠商2021年營業收入排行榜顯示,以存儲器為主力產品的韓國三星電子超過美國英特爾,自2018年以來再次躍居首位。

儘管2021年二者的營收規模相差無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從增長速度上來對比,三星電子2021年的同比增速是31.6%,而英特爾卻只有0.5%,甚至是25家半導體企業中,增速最為緩慢的企業。據分析,三星營收增幅較大,是因為因價格上漲和供貨增加而在存儲器上表現強勁,也帶來了整體趨勢的向好。

英特爾Q4及全年財報成績單,產能焦慮揮之不去

因此,新的2022年,無論是從投資計劃上還是從產能擴張計劃上,英特爾面臨的壓力都不容小覷。一面是三星在晶圓代工領域步伐加快,產能飆升,或將對其市場形成衝擊。另一面則是台積電也在產能提升上加碼高端製程技術的研發,可能會搶佔英特爾原有的市場。

據瞭解,三星曾在去年11月表示,5nm工藝製程為主的12英寸晶圓廠將落户美國德州,投資約170億美元,預計2022年動工,2024年開始投產,而韓國平澤5nm擴建產線也於2021年6月開始投產,月產能達2萬片。

而且,據台積電CEO魏哲家則在不久前的財報會議中表示,台積電3納米制程將於今年下半年量產。在擴充產能研發方面,更是大手筆計劃投入1000億美元。

去年,英特爾營收之所以被三星電子反超,也是半導體行業格局即將改寫的信號。儘管半導體行業的冠軍已經易主,但是英特爾卻維持了與三星電子營收規模同樣的數量級。只是,這得益於顯示在PC和服務器市場的強勁需求推動。不過,其在規模增速上的隱憂依然存在,也不容忽視。

實際上,英特爾並沒有坐以待斃,據英特爾CEO基辛格稱,未來將持續不斷落實IDM2.0戰略。據瞭解,該戰略由三個關鍵部分組成。

第一,繼續在內部完成大部分產品的生產;第二,進一步增強與第三方代工廠的合作;第三,將投資打造世界一流的代工業務,成為代工產能的主要提供商。很顯然,英特爾欲藉助戰略升級,奪回行業第一的寶座。而其對宏偉願景的自信,也來自於全球消費電子行業對半導體生產的巨大需求與依賴。

在戰略落地上,英特爾也從去年3月開始,進行晶圓工廠建造。年初,英特爾宣佈了一項新的投資計劃,將在美國建造一個新的芯片生產基地,預計將於2025年開始生產,該基地將容納8家芯片製造廠。值得一提的是,英特爾或將從政府補貼中獲得520億美元的補貼資金,這也意味着,英特爾在美國建廠的投入或將超過1000億美元。

只是,即便是這樣的大手筆,英特爾也需要面對諸多現實難題。首先便是其戰略轉型之下,如何突破產能瓶頸。正如去年2月開始擔任英特爾首席執行官的帕特·基辛格對媒體稱:這一戰略需要新的設施和投資。首先,我們必須投資來趕上。我們在產能上落後了,你知道,我們渴望今天有一些空閒的產能。

彼時,甚至有媒體稱,英特爾可能會放棄短期追求盈利的目標,來謀求長足的增長。這也意味着,在未來一定時間內,英特爾營收及利潤增長過緩或許是常態,出現虧損也不無可能。

英特爾重返芯片製造,勝算幾何?

通過上文的解讀可以看出,在PC市場逐漸萎縮的同時,各種芯片的需求也有增無減。因此,英特爾宣佈升級戰略,在與第三方代工廠保持緊密合作的同時,也將將產能擴充的戰略目標,押寶在了內部完成大部分產品的生產上。

此前,有業內人士推測,英特爾可能會走AMD的Fabless路線。不過其升級戰略的發佈,也讓這種説法無異於謠言,不攻自破。這也進一步點明瞭,工廠實際上是Intel賴以為生的根本。不過,要知道,芯片的技術之所以高端,是因為無論是設計還是製造都有較高的門檻。因此,除了具備設計能力的品牌鳳毛麟角外,芯片製造也是很多企業規模化的瓶頸。

英特爾Q4及全年財報成績單,產能焦慮揮之不去

英特爾的發展,更是受後者的制約多年。製程技術方面的不足,讓英特爾一直處於產能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的困局中。甚至因此導致行業地位愈發被動。台積電、三星電子等芯片製造企業的崛起,也讓英特爾意識到了芯片製造對於市場的迫切性,以及製造能力對於行業發展的戰略意義。

縱觀全行業,美國企業受此限制,也不得不將芯片製造業務外包到海外市場,由此,英特爾也幡然醒悟,自建芯片工廠甚至已經成為了芯片頭部企業的共同選擇。只不過,相比三星電子、台積電在芯片製造技術上的長期積累,英特爾這方面的佈局,顯然有些姍姍來遲,其是否能夠後來居上、掰回一局,也還是未知數。

要知道,晶圓代工市場,英特爾早有涉足。早在2013年,英特爾就在投資者大會上就表示對所有芯片企業開放代工服務,然而卻因成本和競爭問題不得不黯然收場。

數年過後,英特爾“舊事重提”,自然也需要重新面對昔日的問題。一方面,其本身的芯片研發業務與其它芯片廠商存在直接的競爭。另一方面,數年期間落後的製造技術,也早已無法與三星電子、台積電匹敵。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晶圓代工市場更是高手如雲,台積電憑藉其獨特的商業模式和領先技術,坐擁蘋果、AMD、英偉達、高通、聯發科等大部分訂單,市場份額超50%;三星位居第二,市場佔有率也將近20%。因此,英特爾重返代工製造,更像是無奈之下的一場防守戰。能給芯片代工行業的格局產生多少影響,尚未可知。

芯片行業已經變天,英特爾優勢不再

眾所周知,過去的英特爾,一直依靠PC計算機市場吃遍天下。但是如今,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新型技術已經全部革新,與之對應的芯片需求也悄然改變。單靠芯片研發支撐起來的英特爾,不僅在芯片產品上無法跟上這個時代,而且在芯片製造能力上也受制於人。

值得一提的是,英特爾在CPU的主戰場,也先後受到AMD、ARM等公司的挑戰,而在AI、5G領域同樣受到英偉達、互聯網巨頭的多面夾擊。

英特爾Q4及全年財報成績單,產能焦慮揮之不去

而且,自蘋果自研電腦芯片M1出世後,將替代英特爾CPU,英特爾最重要的PC芯片領導地位受到了一定的質疑。因此,種種因素影響下,英特爾過去的行業地位也搖搖欲墜。而困住英特爾的,不只是產能瓶頸,更是技術上的挑戰。

據瞭解,英特爾也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嘗試轉型。其研發的芯片,也開始大舉進入雲端,其中在數據中心、服務器領域,英特爾的CPU的勢力範圍也覆蓋至了全球。

只不過,外界最擔憂的還是英特爾10納米、7納米制程推進的進度遲緩,能否在新一輪的行業洗牌中站穩腳跟。據瞭解,其多次宣佈新型製程落地延期。可以預見的是,倘若英特爾依然難以走出製造能力不足的陰霾,那麼其在芯片代工市場能獲得多大的份額加持,將會繼續面臨考驗。

而這方面對於英特爾,可謂是老生常態。其新型製造技術的研發進度不及預期,也側面印證了,其宏大的新戰略落地,也並非易事。在過去的優勢消失殆盡後,英特爾顯然沒有太多勝算。

結語

近年,人工智能科技的飛速發展,為芯片半導體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而作為PC計算機時代就已經成長為獨角獸的英特爾,卻帶來了更大的挑戰。通過其最新的財報,也足以看出,如今的英特爾,行業地位岌岌可危。

其此時幡然醒悟,試圖砸下重金自建工廠,來解決由來已久的芯片產能問題,顯然有一點亡羊補牢的意味。不過,也不排除,英特爾可以藉助其多年積累的資源與技術實力,在新一輪的“芯片大戰”中扳回一局。而通過英特爾大刀闊斧求變革的決心,也足以看出,步入中年的英特爾,依然有重奪行業霸主地位的激情與可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74 字。

轉載請註明: 英特爾Q4及全年財報成績單,產能焦慮揮之不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