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經濟的發展和互聯網的強勢崛起,一大批互聯網企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市值傳奇。在這場競爭中,阿里和騰訊脱穎而出,成為互聯網行業的雙霸,無論收入、利潤方面都遙遙領先於其他互聯網企業。
據數據顯示,2020年騰訊營收4821億,淨利潤1598億,而阿里巴巴營收5097億,淨利潤1493億。眾所周知,中國最賺錢的行業是銀行業,尤其是四大國有銀行,堪稱“印鈔機”。按照這個發展趨勢,騰訊和阿里利潤只會更高,直追四大行。
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們的利潤在2021年第三季度皆出現下滑。騰訊利潤十年來首次出現下滑,阿里巴巴的利潤更是下降了39%。這受環境因素影響很大,當然還有一個税收政策的影響。
阿里巴巴 騰訊被取消税收優惠
近二十年來,互聯網行業的高速增長離不開“流量”和“税收”兩大紅利。到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10.1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1.6%。根據大公司公佈的數據,阿里巴巴國內零售平台年活躍用户數已達8.63億,微信及WECHAT月活躍用户數已達12.6億,幾乎每一個網友都被巨頭們收入囊中。
隨着移動互聯網流量見頂和監管的利劍高懸,税收紅利也面臨消失,互聯網公司的生存環境越來越艱難。雖然每隔幾年就會有“互聯網寒冬”的討論,但不同的是,今年的寒潮並沒有停留在中小企業層面,而是向巨頭蔓延。簡單來説就是,阿里旗下子公司的税收優惠沒有了。
事實上,三個月前,阿里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向投資者發出了“預警”,稱其部分業務面臨更嚴格的監管,中國大部分互聯網企業將面臨税率上調的問題。據阿里財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繳納的所得税為60.87億元,而2020年同期為19.11億元,這意味着成本大幅增加,利潤必然下滑。納税增加的原因是阿里子公司不再被認定為重點軟件企業,不存在税收優惠。
事實上,阿里巴巴和騰訊都做流量業務,真正核心技術很少。阿里的主營業務是電子商務。它的本質是零售業,即賣貨。它擁有數億用户,然後收取佣金扣點和廣告費。騰訊是社交和遊戲,也是靠流量。在社交工具上銷售廣告、推廣遊戲是騰訊盈利的秘訣。
華為繳1000億税,近5倍騰訊
作為中國最大的兩家互聯網公司,在美國打壓華為、中興等一系列企業時,阿里和騰訊並沒被“看上”。核心原因是他們沒有掌握什麼核心技術,卻享受了這麼多年的税收優惠。相比之下,華為每年研發投入數千億,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
5G技術、芯片技術、操作系統等在國內遙遙領先。面對來自美國的壓力,華為與之正面硬鋼。另外數據顯示,2020年,華為營收達到8941億,淨利潤646億,税收高達1010億。而騰訊的税收僅200億多,華為比其多出近5倍。
這樣的納税總額差異實在是太大了。為什麼華為的淨利潤比騰訊少那麼多,納税卻是騰訊的近五倍?原因很簡單。
1.註冊地不同,各項要求不同
騰訊阿里的註冊地是開曼羣島,據瞭解,在開曼羣島註冊的企業除了很少的印花税外,基本無需繳納其他税費,很多企業選擇開曼羣島主要就是為了避税。華為則堅稱其註冊地在中國,而我們國家對企業徵收的税率很高,税種也很多,如增值税、企業所得税等,華為繳納的税額自然也就很多了。
2、硬件公司和互聯網公司的區別
華為十分重視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產品研發等。所有這些都需要不斷地花費金錢和時間。此外,華為近日在2021亞太創新日---數字人才峯會上宣佈,未來五年將投資5000萬美元,幫助亞太國家培養50萬數字人才。
騰訊的主要利潤是廣告利潤、QQ增值服務和遊戲。並且遊戲是最賺錢的,王者榮耀甚至給騰訊提供了一天超過1億元的記錄,所以像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公司的利潤可以輕鬆達到80%。
對於像華為這樣真正做製造的企業來説,賬單雖然看起來很華麗,但有多少人能理解這背後的付出。而且華為的年利潤和騰訊這樣一家靠互聯網賺錢的公司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
3、硬件成本高,互聯網成本低
對於華為這樣的硬件企業來説,員工工資、設備折舊、營銷費用、高昂的研發費用等,每個環節都有成本。華為2020年在營收不到9000億元的情況下,研發投入高達1418億元,營收佔比達到了15.9%。而互聯網公司的成本相對較小,除了人力、營銷和硬件之外幾乎沒有成本。
此外,硬件公司除了硬件銷售,就是企業服務。而互聯網可以做會員、賣廣告、玩遊戲、娛樂、電子商務等等。所以互聯網企業的估值這麼高,但很慶幸我們有華為。
中國的強大,離不開靠流量為生的互聯網企業,更離不開真正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只有讓他們發展壯大,才能不被卡脖子,在全球競爭者中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