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當“新冠概念股”祛魅……

由 時愛蘭 發佈於 財經

回顧醫藥行業的2022年,“新冠概念”幾乎可以被視為最強的炒作主線。隨着新冠被降為乙類乙管,相應概念不斷祛魅,醫藥行業的主線又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大疫不過三,打贏“收官之戰”的一年裏,醫藥行業也迎來了重構。

“找出病毒”經濟下,體外檢測(IVD)行業成了近兩年來最能賺錢的行業,然而浮華夢碎後,2022年多個檢測機構也面臨着應收賬款畸高的局面,當前來看“一紙富貴”成了IVD行業的普遍現狀。

然而,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荷包鼓了的IVD企業長期依賴可複製性強、技術門檻低的新冠檢測業務而失去了“拼殺”的血性。失去新冠檢測業務的拉昇,未來的IVD企業轉型之路道阻且長。

除了“暴富”的IVD企業,新冠疫情主線下,2022年資本市場妖風陣陣順勢帶火了不少概念股。

從頻頻露臉的連花清瘟到“Paxlovid概念股”,從口罩、血氧儀到布洛芬,再到蒙脱石散和免疫蛋白、防病毒面料。如今來看,多數故事並沒能講太久。

過去一年裏,被新冠光芒掩蓋的新新產業不在少數,2023年醫藥行業的投資主線何在?熱度褪去的“時代棄子”又該何去何從?

“一紙富貴”的檢測機構

曾經的百億風口,如今只剩紙面富貴。

過去兩年,IVD行業一度被譽為最好的商業模式,依託新冠檢測業務“借雞生蛋”的橋段屢見不鮮。

據悉,核酸檢測技術門檻較低,許多公司的只要完成最基礎的人員構成,將設備購買齊全,一家核酸檢測機構就可以成立。不少企業利用核酸檢測亭設備投放,成本回收並通過在合同期內的試劑銷售獲取資金流水。

僅僅2021年,醫學檢測機構就新增314家,同比增長23.6%,2022年前三季度含“新冠檢測”概念109家上市企業共計營收約為3638.78億元,較2021年同期增長約22.83%;淨利潤共約854.29億元,同比增加約33.69%。

放眼整個醫療板塊,新冠核酸檢測的吸金能力在醫藥企業中也拔得頭籌。

縱觀2022年478家醫療企業中,從營業收入來看,迪安診斷以156.30億元排名第21位,僅次於恆瑞醫藥;金域醫學以122億元排名第27位;達安基因以93.36億元排名第39位;明德醫療以74.70億元排名第51位。

然而核酸檢測落幕,九安醫療的新冠檢測生意也在逐漸褪色。四季度,公司歸母淨利潤增速下滑。根據全年同比情況來看,第四季度整體拉低了全年增速。據此計算,2022年第四季度,該公司歸母淨利潤約為4.5億元-14.5億元。

而縱觀已披露的2022年核酸檢測機構現有業績數據,雖業務實現了快速增長,但大篩查核酸檢測業務的回款期較長,很多核酸公司手裏並沒有多少現金。

以蘭衞醫學為例,2022年上半年公司應收賬款達到20億元,佔總資產的比例達到了65.59%,同期內,蘭衞醫學的營業收入是20.61億元,也就是説,公司還沒收到的賬,與所獲得的營業收入相比,佔比超過90%。而在2021年底時這個比例僅為37.73%。到2022年三季度,這間公司的應收賬款還在持續增加,高達23.57億元。

除了蘭衞醫學,2022年以來凱普生物、達安基因、迪安診斷、金域醫學、譜尼測試這些企業的應收賬款分別同比增長146.32%、84.18%、76.65%、65.67%、27.16%。其中多數企業的應收帳款超過歸母淨利潤,不少企業的應收賬款與營業總收入相當。

躺贏時代已經過去,研發實力才是未來比拼的重點。2023年,行業新貴急需用現存的資金在IVD行業搏一個存活基本盤,老牌龍頭,沒有疫情影響,常規業務需要更上一層樓。

2023年,是白刃見血的一年。

主線下的炒作妖風

在疫情發展之際,除了IVD頻出妖股,A股醫藥市場總能頻出炒作新故事。

從口罩、血氧儀、布洛芬、蒙脱石散再到免疫蛋白,妖風也吹火了一眾醫藥企業,然而多個企業熱度並未持續多久。

連花清瘟的持續需求讓以嶺藥業2022年9月27日至12月9日的累積漲幅已達到170%;因布洛芬“一藥難求”,國內最大的布洛芬原料藥生產商新華製藥一戰封神,A股和H股直線飆升,疊加新冠特效藥利好,區間最高漲幅達467.94%。

從年初到年末,疫情給A股帶來的影響仍在繼續。

12月被市場挖掘的抗病毒面料概念股。盤面顯示,龍頭安奈兒在2022安11月18日至12月7日裏,共計漲了172.8%,14個交易日裏就有11個漲停。

消息面上,在8月下旬至11月下旬期間,安奈兒曾多次披露具有抗病毒抗菌功效的電子束接枝改性面料的系列合作動向,其中不僅包括成立合資公司以從事相關技術的商業應用,該公司還與深圳市校服行業協會在校服領域展開了相關合作。

此後,熊去氧膽酸概念股引發熱議。國際醫學雜誌《Nature》發佈論文稱熊去氧膽酸(UDCA)有預防新冠感染的效果,這給了A股帶來新的故事。

新華製藥全資子公司新達製藥已經取得治療膽固醇型膽結石藥物熊去氧膽酸片上市許可持有人資格;上海凱寶的熊去氧膽酸製劑在國內外早已上市,用於膽固醇型膽結石的治療;賽升藥業子公司北京君元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熊去氧膽酸片產品。

此後,家用指夾式血氧儀成了下一個市場“圍剿”的熱點。有市無價下,多個血氧儀生產企業股價進入上行區間。2022年12月26日,康泰醫學、魚躍醫療、可孚醫療等血氧儀相關概念股爆火。

時間推移至2023年1月3日,蒙脱石散概念股全線高開。仟源醫藥、康芝藥業20CM漲停,易明醫藥、華潤雙鶴等漲停。多家藥店售空、斷貨。在網購平台搜索發現,線上配送也處於斷貨狀態。

目前醫藥板塊的行情還是集中在抗疫方向的博弈,然而從中長期來看醫藥板塊的投資機會遠不止眼前的題材炒作。

新疫情時代下的思考

回顧過去3 年漲幅靠前的個股,幾乎都是與疫情相關個股。

過往來看,漲幅靠前大部分是跟新冠檢測、防護、疫苗等領域相關,以及受到疫情影響產業鏈轉移中國的間接影響。

國聯證券發文認為2023 年疫情不再是產業發展的壓制因素,醫藥股長達 2 年的熊市充分釋放風險和估值泡沫,有望進入價值重構階段。

“產業鏈上下游相關的CXO及原料也將逐漸復甦,大健康消費領域及互聯網醫藥也將成為後疫情時代下的熱議話題。2023 年醫藥投資有望重啓價值投資以及常規投資,創新與消費是醫療行業最大的主旋律。醫藥的創新和剛性需求的屬性不會因為疫情 3 年而有本質變化。 ”

此外,疫情防控階段,線下零售藥房和醫療服務業等服務節點受到疫情管控的制約,尤其是偏向消費的醫療服務需求。進入疫後復甦階段,眼科、口腔等服務需求有望強勢恢復。

華鑫證券建議關注新里程。零售頭部連鎖藥店在過去3 年持續強化新建和併購新店,為恢復階段強勢增長奠定良好基礎,華鑫證券建議關注老百姓、健之佳等。

國盛證券建議關注非新冠復甦產業邏輯獨立類資產院內剛需恢復方面相關個股有國際醫學、南新制藥、維力醫療、樂普醫療、恩華藥業、恆瑞醫藥。

其他“恢復”主題包含康華生物、智飛生物、東誠藥業、普瑞眼科、泰格醫藥、愛爾眼科等個股。

醫藥科技股興齊眼藥、凱因科技、百克生物、澤璟製藥;非新冠中藥中藥非抗疫國企改革太極集團、康恩貝、達仁堂;中藥創新藥悦康藥業、中藥低估值濟川藥業;CXO代表企業包括康龍化成、九洲藥業、藥明康德、海泰新光、健友股份、凱萊英、邁瑞醫療。

國聯證券認為,消費醫療方面短期恢復彈性高,眼科需求韌性較好,如愛爾眼科;種植牙集採及矯正耗材集採帶來短期恢復彈性高,代表企業為通策醫療。

醫療器械方面,醫院診療和手術量恢復帶動常規診斷和耗材行業恢復;影像設備疫後全面復甦,代表企業包括聯影醫療。

高值耗材類疫情後需求快速恢復,新興賽道仍具成長性。在中國人民銀行2000億低息貸款就位後,醫院採購需求迎來井噴。邁瑞、萬孚、九強、新產業、沃文特、康華、理邦等,紛紛第一時間推出最新產品組合,“奔波”於各大醫院。

受益於中國醫療新基建政策,醫療設備領域部分產業升級、國產替代加速;平台型、產品升級型和技術延伸性強的企業將有更好獲益。

此外,隨着疫情政策鬆綁新冠疫苗和新冠治療藥物將或將繼續成為全年的主要看點,當前看來中國除了老藥新用的阿茲夫定,暫未研發出國產新冠治療藥物,而多個佈局的創新藥企都在爭分奪秒搶食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