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報密集披露,可選消費成為虧損“重災區”
隨着11月的臨近,A股三季報也是進入密集披露期。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10月26日,滬深京共2455家上市公司披露三季報,淨利潤同比上升的1324家,同比下降1131家。
其中温氏股份前三季度虧損超45億,截止發稿,暫時位列虧損榜榜首。而從行業看,豬肉、調味品等可選消費公司位列虧損榜單前列。
對於虧損原因,温氏股份表示,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歸母扣非淨利潤虧損原因為養殖產業經營虧損。
公開資料顯示,温氏股份一貫採用雙主業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通過兼顧肉雞和肉豬的養殖和銷售,平滑雞豬行業的週期波動,以實現穩健經營。
看似發展韌性十足的產業佈局,卻在雞、豬週期的雙重衝擊中敗下陣來。今年上半年,由於生豬行業和黃羽雞行業均處於週期低谷期,温氏股份兩大養殖主業均錄得大幅虧損。
非洲豬瘟疫情爆發以來,豬價一路上漲之後引發了生豬養殖企業的擴產大潮。最終的結果卻並不樂觀:市場供給過大、產能過剩、豬肉價格連續跌。一些個人養殖户和規模較小的養殖場承受不住壓力被市場出清。
原以為這樣一輪“洗牌”以後豬週期會有所變化,豬價會開始回暖,所以生豬養殖企業們都開始擴大產能。然而市場並不如預期,至今豬價也沒有恢復到之前的水平。
那麼此輪豬週期的上行週期為何如此緩慢呢?這得從決定豬肉價格的因素説起。
豬肉的價格波動取決於生豬出欄量,也就是有多少豬被賣到市場上。出欄量越高,豬肉價格越低。比如,2019-2020年,豬瘟導致生豬出欄量大幅下滑,推動豬肉價格出現大幅上漲。
生豬的出欄量又是由能繁母豬存欄量所決定。正常情況下母豬的繁育週期為4.7個月,一胎一般產仔10-14頭小豬。仔豬需要經過1-2個月的保育期和5個月的育肥期才能出欄。
在沒有外部因素的干擾下,能繁母豬存欄量往往受到價格的影響。當仔豬價格跌破一定水平的時候,能繁母豬的養殖就會開始虧錢,這就會推動能繁母豬的減欄。反之則亦然。
更重要的是,與以往的預測不同,即使價格已經低破了養殖成本線,但生豬產能依舊未能出清。
全國能繁母豬從1月開始便持續滑落,好不容易到5月減少至4258萬頭,相比年初減少了109萬頭。但就在母豬存欄將回落到4100萬頭區間內的時候,變故突生——6月能繁殖母豬存欄逆勢增長。
據國家統計局公佈,2023年6月能繁母豬存欄量為4296萬頭,月度環比增加38萬頭,增長0.89%。儘管只增加了38萬頭母豬,但趨勢比數據更重要,這體現出全國母豬去產能或已陷入停滯。
導致這一切變化的原因在於,生豬養殖行業的產業格局,跟過去已經截然不同了。
受過去幾年環保政策限制和非洲豬瘟的影響,百頭以下的養豬散户已被基本出清,集約化規模化養殖已成為當前的主流。數據顯示,18家上市豬企共存欄700餘萬頭能繁母豬,已近乎佔到全國總存欄量的20%。
這些規模化養殖企業的出現,正是導致豬週期出現紊亂的變數。規模化養殖企業比誰都清楚逆勢擴張的重要性。
養殖企業的不景氣也傳導到了上游的飼料行業,從表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飼料行業的大北農也在虧損榜單上。
而中炬高新的大幅虧損則主要系受到報告期內重大訴訟計提預計負債影響。這背後則是火炬系與姚振華的股權之爭。
此外,不論是豬企還是調味品企業亦或是航空公司其業績都與消費復甦情況密切相關。
對於消費的復甦情況,農銀匯理基金指出目前消費復甦的第一階段——消費場景的修復基本完成,由收入預期改善帶來消費水平恢復的第二階段道路可能需要較長時間。
對應股票市場,預期始終走在現實之前,並且存在搶跑現象是今年投資面臨的難點。去年四季度以來,市場比照歐美修復路徑,將估值快速修復到強復甦假設水平,導致春節前後由於淡季波動及高頻數據環比走弱帶來預期的再修正和股價大幅波動。
長期視角來看,對消費的投資圍繞價、量、市佔率關係展開,即消費升級、細分新興品類、國潮崛起。在對中國長期經濟增長持有堅定信心的背景下,人均GDP上升將成為消費升級的持續驅動力,持續看好在細分品類具備持續提價能力的凡勃倫商品(注:指需求量與價格成正比的商品),其特有的商品屬性將幫助投資者分享消費升級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