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美媒:儘管美國百般阻撓,中國還是取代美國,成歐盟最大貿易伙伴

由 廉擁軍 發佈於 財經

隨着新冠疫情擾亂美國,同時中國經濟快速反彈,中國在第三季度超越美國,成為歐盟頭號貿易伙伴。美媒評論稱,儘管特朗普咄咄逼人,華盛頓試圖阻止全球夥伴與北京做生意,但歐盟從中國的進口仍在增長,而美國的進出口卻大幅滑坡……

兩個“最大”

歐盟統計局上週發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前9個月,歐盟與中國的貿易總額為4255億歐元,同比增長3%。與此形成對比,歐盟與美國的貿易額萎縮至4125億歐元,同比下降10.5%。

歐盟稱,這一變化主要源於歐盟從中國的進口增長了4.5%,而出口保持不變。歐盟與美國的貿易則在進口和出口兩方面都出現10%以上的顯著下降。

“這是中國第一次成為歐盟最大的貿易伙伴。”法國國家統計和經濟研究所上週指出,歐洲購買個人防護裝備促進了中國的貨物出口,在第三季度中國從歐洲的進口也有所增加。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稱,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為歐盟產品提供了廣闊市場,同時中歐貿易為雙方合作抗疫提供巨大支持。

無獨有偶。英國《泰晤士報》上週稱,在新冠疫情最嚴重的時候,英國從中國的進口首次超過其他任何國家,中國首次成為英國最大進口夥伴。

數據顯示,中國過去通常是英國第二大進口夥伴,每年向英國出口價值約450億英鎊的商品,比德國少200億英鎊。然而今年二季度,英國進口的每7英鎊商品中就有1英鎊來自中國,中國商品在英國進口總額中所佔比例升到13.4%,其中紡織品(比如醫用口罩)、家用電腦等電子產品(用於遠程辦公)大幅增長。

有評論稱,疫情期間,英國普通家庭把更多錢用於購買商品而不是服務上。

一抹亮色

上述排名變化發生在全球經濟、世界貿易遭疫情嚴重衝擊的背景之下,殊為不易。聯合國發佈的《2020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年中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遭受重挫,供應鏈中斷、需求被抑制,今年世界貿易預計將收縮近15%。

不過,隨着中國經濟率先企穩,國內市場迅速反彈,中歐貿易今年夏季逆勢增長,成為陰霾中的一抹亮色。“這對中國和歐盟都是好消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上週在回應雙方貿易增長時表示,歐盟多年來一直是中國最大貿易伙伴的地位,如今中國反過來也成為歐盟最大的貿易伙伴。這充分顯示了中歐經貿關係的韌性和潛力。

過去兩年,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思潮衝擊全球貿易。有評論稱,中歐貿易之所以能逆勢增長,得益於良好的雙邊關係和互補的經濟優勢。合作共贏,始終是雙方開展經貿合作的主基調。截至2019年的近40年裏,中歐貿易規模增長了250倍;自疫情發生以來,中歐班列開行數量逆勢上升,為保障沿線國家物流暢通、物資供應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冠病毒大流行以及一系列重大雙邊和多邊挑戰清楚地表明,無論是在貿易、氣候、技術,還是捍衞多邊主義方面,中歐夥伴關係都至關重要。”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今年6月中歐視頻峯會結束後發表講話稱。

五味雜陳

不過,中國和美國對歐貿易額的此消彼長,也讓一些美國媒體和華盛頓觀察家們五味雜陳。

有人感嘆,中國這個在國際舞台上快速上升的國家,又取得新的貿易成就。

有人擔憂,中國不是“追趕”美國,而是正在“超過”。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向國會提交的年度綜論中包含一份長達575頁的報告,大談中美關係面臨的挑戰。報告指出,在該委員會20年的歷史上,中國“超過”美國首次成為重點,歐洲是中國尋求擴大影響力的關鍵領域之一。

有人不解,儘管特朗普對北京採取好鬥立場,並極力阻撓全球夥伴與中國做生意,但歐盟從中國的進口仍在增長。反倒是美國和德國、法國等傳統盟友的關係陷入“昏迷”,歐盟對特朗普挑動貿易摩擦、震撼國際市場的做法予以譴責。

“特朗普希望聯合歐洲人,集中火力對付中國,就像19世紀的鴉片戰爭一樣,又或者像在義和團起義期間那樣。”德國《星期日世界報》稱,然而專家們警告,不要盲從特朗普,不要成為其對華經濟政策的工具。歐盟前貿易委員曼德爾森認為,特朗普對中國的立場“錯了”。

眼下,外界正把目光投向12月7日至10日舉行的中歐第35輪投資協定談判。有評論稱,中歐投資協定距離達成只有咫尺之遙,但一些美媒仍試圖唱衰,歐盟內部仍有關於中歐關係的誤解、誤判。這份投資協定的最終達成,將是對外界各種議論和雜音的最好回應。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欄目主編:楊立羣 文字編輯:楊立羣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朱瓅

來源:作者:安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