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SOHO中國收盤急跌25%,媒體稱與黑石談判陷入停滯

由 嶽洪秀 發佈於 財經

全文共1792字,閲讀大約需要4分鐘

5月4日,港股大跌,石油、金融、航空板塊重挫,但尾盤SOHO中國的自由落體下墜,搶走了所有的"風頭"。

下午3點35分之前,SOHO中國股價一直在3.5港元左右徘徊,跌幅在4%上下震盪。下午3點37分之後,股價巨幅下挫,先後擊穿10%、15%、以及20%的跌幅。截至下午4點收盤,SOHO中國股價為2.75港元,跌幅為25.68%。

據外媒,知情人士表示,由於前景充滿不確定,黑石集團(Blackstone)投資SOHO中國的磋商陷入停滯。

承認與海外金融投資者洽談

3月10日早間,有消息稱“黑石集團擬以每股6港元、總價40億美元的價格將SOHO中國私有化。有關交易細節預計將在未來幾周內敲定” 。此報價較SOHO中國上日收市價2.98元,高逾一倍,並表示SOHO中國的相關債務也將由黑石集團接管。

受此消息刺激,SOHO中國股價於3月10日上午開盤後迅速拉昇,至當日上午11時12分,股票開始停牌。臨停前,SOHO中國股價報4.1港元,漲幅高達37.58%,市值約213億港元。隨後,SOHO中國盤中臨時停牌。據報道,在上述私有化談判中,黑石集團報價為每股6港元,交易價值40億美元。知情人士稱,有關交易細節預計將在未來幾周內敲定。

3月11日晚間,SOHO中國在港交所公告,公司注意到某些涉及與公司有關的潛在交易報道。董事會表示:公司在與海外金融投資者洽談,以探討進行戰略合作的可能性,其可能導致也可能不會導致就公司股份作出全面要約。截至目前,尚未就是否進行潛在交易作出決定,且並未與任何一方訂立實施潛在交易的正式協議。

密集註冊海外公司,抽身更徹底

黑石集團並非首次出現在與SOHO中國有關的資產出售傳聞中,SOHO中國的“賣賣賣”也並非一蹴而就。

自2014年至今,不完全統計顯示,本次交易之前,SOHO中國已經套現的資產高達300億元。

2014年,以82.8億元出售上海的SOHO海倫廣場、SOHO靜安廣場以及凌空SOHO部分物業

2015年,以84.93億元出售所持上海外灘國際金融中心8-1地塊50%股權;

2016年,以32.2億元出售上海的SOHO世紀廣場;

2017年,以85.8億元出售上海虹口SOHO以及凌空SOHO剩餘物業面;

2018年3月的業績發佈會上,面對不斷被追問的“逃離中國”,潘石屹才明確表示未來不再出售資產,但曾經以持有型物業著稱的SOHO中國,這個時候只剩下最核心的八大資產——北京的望京SOHO、光華路SOHO2期、前門大街、麗澤SOHO,以及上海的外灘SOHO、SOHO復興廣場、古北SOHO和SOHO天山廣場。

一個月後,SOHO中國原總裁閻巖加盟黑石集團,出任集團亞洲房地產部董事總經理一職。

隨後的2019年10月,有消息稱,包括黑石集團在內的買方團計劃接盤SOHO中國的三處項目。隨後該傳言進一步升級,稱SOHO中國考慮以80億美元出售北京和上海兩地的至少八座辦公大樓,資產總價值約達500億~600億元,擬出售項目幾乎是SOHO中國的全部物業“家底”。買家團方面,包括黑石集團以及新加坡國有控股的GIC公司,有意收購SOHO中國在北京的光華路SOHO、望京SOHO塔3,以及在上海的SOHO復興廣場。

受此消息刺激,SOHO中國曾出現一日盤中大漲27%的紀錄,但隨後SOHO中國發布公告,否認了這一傳聞。

與SOHO中國資產“賣賣賣”不斷相對應的是,潘石屹與張欣已密集註冊了眾多海外公司。

天眼查數據顯示,從2019年12月18日至2020年1月14日,潘石屹一個月內註冊了7家公司,且公司股東均為註冊在境外的公司,註冊資本從150萬元至2億元不等。

SOHO中國2019年淨利潤同比下跌三成

僅兩年,同樣是3月的年報季,在中國尚未取得疫情抗戰全面勝利之前,SOHO中國推翻了兩年前的表態,不僅承認“接洽”,來自多個維度的信息顯示,此次潘石屹和張欣在中國境內業務的抽身將更為徹底。

如今,由於該收購事件再生波折,刺激股價出現大幅度暴跌,目前的價位已經跌回至收購傳聞流出時的區間下方。

SOHO中國3月底公佈的財報顯示,2019年SOHO中國實現營業額約人民幣18.47億元(單位下同),同比增長約11%。其中99.2%的收入來自於租金收入。毛利率約82%,2018年同期為75%。公司權益股東應占淨利潤約13.31億元。如果將2018年已售凌空SOHO租金收入和非經常性利潤剔除,2019年SOHO中國淨利潤同比增長8%;而不剔除這部分收益,反映出來的真實情況是2019年淨利潤同比下跌三成。

如果黑石此次要約收購成功,不出意外SOHO中國將很快完成私有化退市,而這份簡單的年報或是SOHO中國在資本市場上“最後的年報”。

(以上部分內容綜合整理自中新經緯、網易財經等)

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