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瑞士再保險首席經濟學家:通脹不會制約全球復甦
(經觀東西)專訪瑞士再保險首席經濟學家:通脹不會制約全球復甦
中新社北京7月27日電 題:專訪瑞士再保險首席經濟學家:通脹不會制約全球復甦
中新社記者 王恩博
為應對新冠疫情衝擊,去年來各方紛紛推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刺激措施自救。儘管重疾當用猛藥,但其副作用也在顯現。
超寬鬆政策環境下,全球通脹警報正在拉響,併成為不少國家經濟復甦過程中的主要擔憂因素。瑞士再保險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安仁禮(Jerome Jean Haegeli)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預計,通脹不會制約整體復甦,但由於全球經濟韌性有所降低,風險仍在潛滋暗長。
短期內寬鬆政策難以改變
最新數據顯示,6月份美國CPI同比增長5.4%,超過市場預期。“通脹正成為全球普遍關注的問題,並引發市場廣泛擔憂。”安仁禮預計,今年所有主要市場通脹率將高於去年,美國今明兩年通脹率都將高於2%的目標。由於重新開放導致消費支出加速,可能造成經濟過熱,加劇通脹風險。
他分析,更高通脹率既是政策選擇,也是各政府採取擴張和激進財政貨幣政策以應對疫情衝擊的結果。政府重新制定財政規則,向家庭和企業提供規模空前的直接轉移支付以應對疫情衝擊,同時採取寬鬆貨幣政策,提供有史以來最低的信貸門檻;央行亦表示,只要滿足經濟恢復增長需要,將容忍由此產生的通脹壓力。
安仁禮認為,到2023年底前,全球主要央行將依然對通脹持温和立場。預計美國全年通脹增速將達到3.7%,並在年內見頂;中國全年通脹壓力可控,預計全年CPI增速為1.7%,低於3%的政策目標。
他表示,鑑於發達市場主要央行預計將容忍更高通脹,短期內延續寬鬆貨幣政策與積極財政政策立場不會改變,經濟仍將得到有力支撐,因此不會制約全球經濟復甦態勢。
疫情降低全球經濟韌性
新冠肺炎疫情至今,一些經濟體陷入困境。據安仁禮介紹,據瑞再研究院評估,應對疫情的政策措施使2020年全球經濟韌性比2019年降低近20%。展望未來12個月,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新發展可能是全球經濟復甦面臨的主要下行風險。
他表示,新變異毒株的出現可能迫使各國重新採取封鎖措施,抑制經濟復甦態勢。鑑於當前經濟增長也得益於規模空前的政策刺激舉措,如果實體經濟復甦不及預期,或央行開啓貨幣政策正常化(縮減購債規模)時點早於預期,全球金融風險或將上升,經濟增長可能因此放緩。“我們認為全球經濟增長面臨下行風險的可能性約為20%。”
安仁禮還提到,儘管當前全球財政刺激措施總量史無前例,但其中只有4%投入了可持續基礎設施領域,這一比例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是16%。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基建項目可以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提高交通聯通度、直接推升生產力,但眼下各方對可持續基建方面的投資遠遠不足。
中國發展思路使世界受益
全球復甦進程中,中國名列前茅。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長12.7%,實現穩定恢復。安仁禮認為,今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達到8.3%,延續強勁復甦態勢。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貨幣政策空間更加充裕,有助於抵禦外部衝擊。
他表示,下半年中國經濟將主要受益於投資和消費的持續恢復。在投資端,鑑於上半年地方債發行節奏相對較慢,下半年債券發行規模將顯著提速,這將帶動固定資產投資穩健增長。疫苗接種快速推進則有助於穩固中國防疫成果,促進以境內旅遊為代表的服務業回暖,從而帶動整體消費增速持續恢復。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經濟增速排在前列,但如今中國對增長質量和可持續性的重視程度顯然更高。安仁禮表示,這正是全球各國應採取的正確發展策略。這種着眼於長遠的發展思路有助於改善經濟結構、推動經濟向可持續發展模式轉型、提升應對外部衝擊能力,從而使全球各國受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