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行“抱團”抗風險 合併重組大幕掀起
作者: 段思宇
[ 截至2018年末,陽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2.57%,較2017年增加了1.54個百分點。 ]
[ 截至2019年9月末,長治銀行不良貸款率為2.28%,較2018年末上升了0.25個百分點。 ]
近日,山西多家城商行先後發佈通知稱,計劃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關於參與合併重組的議案,透露出山西銀行業最新改革動向。
對於中小行而言,兼併重組是化解風險處置的一種市場化路徑。今年以來,除了山西銀行業外,各地城商行、農商行合併重組現象頻現,要麼是資質較優的銀行參股併購其他銀行,要麼是省內多家機構合而為一,形成更大的區域型銀行。
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認為,中小行合併重組的加速主要是受監管導向影響。此前,監管層曾提及支持部分省份對轄內的城商行採取聯合重組等方式,深化改革,化解風險。而在此輪兼併重組中,有銀行業人士對記者稱,規模較小、資質較弱的城農商行可能是合併重點,如中西部地區的部分銀行,有着更強的風險處置訴求。
山西多家中小行擬合併重組
8月8日至8月10日間,山西4家城商行,晉城銀行、晉中銀行、長治銀行和陽泉市商業銀行,先後發佈了臨時股東大會通知,會議議題主要與合併重組相關。比如,晉中銀行和晉城銀行稱會議要審議關於參與合併重組的議案,長治銀行和陽泉市商業銀行則提到要審議關於參與新設合併的議案。
根據上述通知,4家銀行會議召開時間集中在8月24日、8月25日和8月26日,出席人員主要包括各行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層成員等。還需一提的是,晉中銀行的審議議案還包括“成立專項領導小組並提請股東大會授權其辦理合並重組事宜”。
據悉,4家城商行均由城市信用社改制而來。從資產規模來看,晉城銀行處於領先地位。該行於2005年12月31日核准開業,截至2019年末,資產總額達862.13億元;負債總額為778.55億元,其中各項存款餘額為553.24億元,各項貸款餘額為411.37億元;2019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0.94億元,實現撥備前利潤19.59億元,淨利潤5.88億元。
晉中銀行則是於2007年8月掛牌成立,截至2019年末,該行資產總額達711.43億元,各項貸款餘額395億元,各項存款餘額498億元,實收資本31億元;另外,截至目前,晉中銀行分別在太原、晉城、大同設立了三家分行,在晉中城區及縣域共設有41家支行,全行營業網點有48個。
相較之下,長治銀行和陽泉市商業銀行資產規模較小。截至2019年9月末,長治銀行的資產總額為419.47億元;截至2018年末,陽泉市商業銀行的資產總額為457.81億元。
對於山西城商行的合併,此前市場已有傳聞,如今上述通知透露出最新動向。“從合併對象上來看,這種區域性中小銀行的重組,有助於處置風險和集中資源,做大做強區域性銀行,以增強銀行競爭力。”華東地區某城商行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説。
而4家銀行不良貸款率的表現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其面臨着較為迫切的風險處置訴求。中國貨幣網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陽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2.57%,較2017年增加了1.54個百分點;截至2019年9月末,長治銀行不良貸款率為2.28%,較2018年末上升了0.25個百分點。不良貸款率超過2%的還有晉城銀行,截至2019年9月末,該行不良貸款率為2.14%,較2018年末明顯增加;相比之下,晉中銀行不良貸款率較低,截至2019年末為1.9%,較此前有所下降。
中小行加速“抱團”
一直以來,國內中小銀行眾多,由於自身一些歷史遺留問題、管理與經營能力方面相對有限,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疫情影響之下,部分中小銀行受衝擊明顯,銀行資產負債表惡化,經營穩健性受威脅。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對第一財經表示,通過市場化、法治化兼併重組是化解目前中小銀行潛在金融風險、提升經營效率的手段之一,有助於降低行業風險、增強銀行競爭力,提振市場對中小銀行發展信心。另外,中小銀行的重組無疑將進一步加劇行業分化。
事實上,除了山西的城商行外,今年已有多個地區的銀行選擇抱團取暖,相比往年顯著增多。比如,7月末監管批覆同意陝西榆林榆陽農商行、陝西橫山農商行以新設合併方式,發起設立陝西榆林農商行,並承繼前兩者的債權、債務;7月28日,江蘇銀保監局批准徐州淮海農商行、徐州銅山農商行、徐州彭城農商行三家農商行新設合併,籌建徐州農商行;此前四川攀枝花市商業銀行、涼山州商業銀行也公告擬通過新設合併方式共同組建一家商業銀行。
還有銀行直接參股中小行,比如常熟銀行擬入股鎮江農商行;廣東台山農商行獲批參股廣東陽春農商行;河北涿州農商行、河北高碑店農商行獲保定銀保監分局同意受讓河北定州農商行股權等。
前述城商行相關負責人對記者稱,從現有區域銀行合併重組案例來看,主要有兩大方向,一種是幾家經營狀況不太好的銀行合併組建成一個較大的區域性銀行,如地市級的城商行組建成省一級的城商行等,這種通常是通過政府支持、資源集中來提高抵禦風險的能力;另一種則是頭部優質的中小行通過戰略投資的方式來控股或參股一些中小行,並向其輸出人才、管理經驗。
“今年銀行業合併重組的加速離不開監管的鼓勵。”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説。
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曾在4月22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提到,中小銀行在疫情期間受到明顯衝擊,今年將會大力推進中小銀行的改革重組工作。
銀保監會城市銀行部副主任劉榮在7月16日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提及,在城商行的改革方面,支持因地制宜綜合施策,積極推動深化城商行改革和化解風險。支持部分省份對轄內的城商行採取聯合重組等方式,深化改革,化解風險等。
“預計未來中小銀行合併趨勢將更加明顯,這也將利於中小行規範股權治理,同時充分暴露存量問題,對現有不良資產處置也有一定幫助。”廖志明稱。
“順勢而合”並非易事
對於中小行而言,合併重組並沒有統一標準,不同的銀行需探索不同的模式,且雙方在合併過程中,仍面臨多重挑戰。
首先就是股權問題。東方金誠金融業務部分析師郭妍芳對第一財經表示,中小行的股權關係往往較為分散且複雜,有的還存在歷史遺留問題,相對應得,涉及的利益關係眾多,要理清這個關係,需耗費較長時間和較大精力。
另外則是資源配置問題。郭妍芳提到,多家銀行合併,人員怎麼安排、業務資源如何投放、網點怎麼分配等都需要考慮,比如原來在屬地有兩家分支行,合併重組後,如何歸置才能達到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周茂華還對記者稱,這一過程同時面臨着公司治理挑戰。若中小行重組後人員與管理不能有效整合,就難以實現股權結構優化、降低潛在風險、提升經營效率等目標,只是虛增規模,可能出現“1+1<2”情況。
此前央行研究局局長王信也強調,在中小行合併過程中,警惕簡單“拉郎配”風險。王信稱,一些地方政府在缺乏足夠財力的情況下,為了處置風險,簡單化地“並大堆”,搞“拉郎配”,試圖藉助好的農信社來解決差的農信社的風險,這樣做可能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例如破壞金融機構體系的完整性,立足本土、小而精的農信社受到打擊,出現越來越多大型農村金融機構,轉而追求大項目、大客户和跨區經營,不利於農信社下沉重心進行更好的“三農”和小微金融服務。
另外,周茂華還對記者説道,中小行合併重組也將為監管帶來壓力。我國中小銀行數量眾多,面對全球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增強,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未來跨區域中小銀行兼併重組案例可能增加,這就需要跨區域監管部門進行創新、協調。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