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戰略與預測:牛年,牛市之年?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武琪
“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的九字方針,為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明確了方向。在監管層看來,“零容忍”是強化監管震懾、淨化市場生態的重要保障。
關於“2020年股民人均賺10.9萬元”的話題,在2020年最後一天,衝上微博熱搜。與年初全球股市猛烈下跌引發的悲觀情緒不同,人們似乎對新一年的到來充滿信心。2021年,牛年,究竟能不能把牛氣持續下去?
關於未來,最清晰的答案就在當下。
預判 平安證券提出了牛年“結構牛”的判斷,預計A股市場開年將迎來震盪上行。圖片/TUCHONG
3500點,能否站穩是關鍵
1月4日,A股開市首日,滬深兩市高開高走,三大股指收紅:滬指報3502.96點,漲幅0.86%,成交額5233.68億元;深成指報14827.47點,漲幅2.47%,成交額6410.14億元;創業板指報3078.11點,漲幅3.77%。滬深兩市成交額突破1.1萬億元。
喜迎“開門紅”之後,各路主體信心倍增。
1月5日晚,在央視財經節目和國泰君安君弘APP上,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所長黃燕銘直言:“一旦站穩3500點,未來將是持續的牛市。”據其預測,大盤指數後續在3550~3600點的區間內會有阻力位:“3500點是個非常重要的爭奪關口,在這個位置大盤指數可能還會反覆震盪幾次。但是這個過程當中,市場正在慢慢地積聚力量,一旦站穩3500點,未來將是持續的牛市。現在的關鍵在於能否站穩3500點。”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發文指出,新年有五大利好因素推動市場走強:“一是隨着疫苗推出,將會促進經濟復甦,進而推動上市公司業績抬升。二是居民儲蓄通過購買公募基金入市,將會大大拓展資金來源。三是外資入市將會大量增加,外資流入是A股市場的重要變量,其動向值得高度重視。四是國內長期資金入市積極性將大幅提升,養老金、企業年金、保險資金、養老目標基金等長期資金由於2020年收益比較豐厚入市積極性會大幅提升。五是股票市場的作用和地位提升將形成對股市有利的政策環境。”
誰在造“長牛”之勢?
什麼是一個市場的繁榮狀態?筆者認為應是供銷兩旺。
從買方來説,2020年的數據可以窺知一二。2020年新增基金有1400多隻,合計募集規模超3萬億元;自然人和非自然人投資者較2019年增加將近90%。不管是募集資金數量,還是投資者數量,都體現着2021年市場會出現較強的買方結構。
從賣方來説,估值的邏輯發生變化。以2020年新能源汽車類相關股票的強勁走勢可以看出,促成股票漲跌的主要因素開始參考未來需求,例如2020年特斯拉股價上漲730%,比亞迪股價1年增4倍。
牛年,大概率會是牛市之年。但會不會有風險因素呢?
其實風險因素也是有的。例如2020年國外股市大範圍地下挫,影響到了A股,也致其暴跌;此外,全球範圍內的新冠肺炎疫情依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金融危機尚有發生的可能;再者,雖然我國牛市的基本面很穩,但是依然可能出現個別環節爆雷的情況,因此只能説,如果有爆雷就要迅速控制,不要演變為系統性風險。
當前,我國資本市場進入“嚴監管”時代,市場運行健康平穩、融資功能顯著發揮、上市公司質量提升、市場秩序明顯好轉。相關統計顯示,2020年,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操縱市場、內幕交易,或未依法披露對外擔保事項和重大訴訟事項,54家上市公司被立案調查。
“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的九字方針,為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明確了方向。在監管層看來,“零容忍”是強化監管震懾、淨化市場生態的重要保障。
過去兩年,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和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相繼平穩落地,主要制度安排經受住了市場的初步檢驗。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既是註冊制改革的確定方向,也是業界對今後一個時期資本市場持續深化改革的一大期待。
“我們將在總結科創板、創業板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按照尊重註冊制基本內涵、借鑑國際最佳實踐、體現中國特色和發展階段三個原則,穩步在全市場推行註冊制。”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曾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上發聲,道明瞭未來的發展方向:“下一步將以註冊制改革為龍頭,帶動資本市場關鍵制度創新。”
風將往哪吹?
2020年北向資金總計流入2089.32億,根據摩根士丹利的最新測算,若再加入通過QFII/RQFII渠道流入的外資,全年外資淨流入A股高達520億美元。多家頭部券商2020年11月初完成QFII轉融通出借業務,12月下旬為QFII客户開立首批融資融券信用賬户或完成融資融券交易,標誌着我國資本市場與國際接軌邁入新階段。
因此,有研究機構預計2021年在全球風險情緒好轉的背景下,即使MSCI暫停擴大納入A股(被動資金減少),全年資金流入量仍將超過2020年。
從數據來看,截至2020年末,公募基金總數超過7360只,剔除FOF所持基金市值後資產淨值合計約18.7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近27%。“一日售罄”和首募百億元級“爆款”基金頻頻出現,百餘隻基金淨值翻番,1700多隻基金年內總回報超過50%。2020年各個類型公募基金合計發行1441只,募集規模31589.07億,數量、募集規模均創1998年以來歷史新高。按照投資方向劃分,股票投資方向基金髮行671只,募集規模16451.44億元,募集數量、規模均創歷史年度新高。
公募發行與當時市場環境和流動性環境高度相關,2021年公募仍是確定性最高的增量。市場情緒高漲,推動了公募基金髮行數據。隨着政策投放逐步退出超常量狀態,2021年公募發行可能出現回落,但公募話語權有望進一步增強。機構投資者持股佔A股自由流通市值比例達到30%,投資者結構逐漸優化、去散户化,更加有利於A股“長牛”。
新的內外部環境下,投資者的眼光看向哪裏?
中信證券海外策略團隊表示,預計2021年隨着全球經濟復甦,海外資金將持續配置新興市場(包括港股)。建議在聚焦“新經濟”的同時,將估值合理視為配置最重要的因素。從估值性價比的角度來看,科技板塊及高端製造板塊中的電子器件、新能源、5G設備當前性價比較高。
平安證券提出牛年“結構牛”的判斷,預計A股市場開年將迎來震盪上行。行業配置建議關注經濟轉型及政策加碼方向,即製造業和硬科技板塊(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汽車、機械設備以及電子半導體等),以及消費龍頭(品牌消費、服務消費以及出口傢俱輕工等)。當然短期在疫苗影響下週期板塊的有色金屬和化工行業仍具有交易性機會。
高盛在此前發佈的《2021展望,全球市場十大交易主題》中表示,在2021年,全球有望實現更廣泛、更深入的全球經濟擴張,這將有利於總體上具有風險的資產,尤其是對經濟增速敏感度最高的資產。高盛認為,市場尚未對強勁的週期性復甦作出定價,2021年大宗商品、週期性股票和包括中國市場在內的新興市場股市會有出色的表現。
研報中的趨勢有待進一步觀察,但政策中的長遠規劃或許更為明確。
1月5日,商務部等12部門印發《關於提振大宗消費重點消費促進釋放農村消費潛力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五個方面工作任務:一是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二是促進家電傢俱家裝消費;三是提振餐飲消費;四是補齊農村消費短板弱項;五是強化政策保障。從該文件的內容來看,汽車(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家電、餐飲消費(包括酒類、飯店等)、物流(特別是冷鏈)四個行業將迎來重磅利好。
同樣是1月5日,生態環境部亦重磅公佈《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為應對氣候變化、綠色低碳發展,生態環境部提出了“二氧化碳的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峯值,努力爭取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願景。2020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碳中和”亦被正式列入八項重點工作。
2019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近100億噸,其中電力、工業、生活消費等佔比達到85%以上,若《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繼續沿用2016年碳交易市場覆蓋行業的標準,僅二氧化碳排放將創造出85億噸交易空間,以試點城市歷史數據粗略估算,碳交易市場空間將達到約3500億。
由此,中國經濟從“高增長”轉向“高質量”的大趨勢背後,投資方向已然明晰。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於《小康》2021年2月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