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企業的責任?從純商業角度來講,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為客户創造價值,一是為股東創造利潤。這是商業世界得以運轉的基礎。
不過,當今天中國已經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當三十多年的市場經濟孕育了大量優秀的本土企業,當企業與時代的關係越來越緊密,我們再來審視中國企業的責任時,恐怕要不可避免地帶入更多公共視角——企業的社會責任何為?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最底線的要求,或許是“不作惡”,用合格的產品與服務滿足社會需求。層次再高一點,則是主動介入社會慈善事業,扶危濟困,照亮窮苦之地。
而在全新的時代語境之下,一家富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需要更高遠的格局:它們應當把自身發展與國家的前途命運,與社會進步的進程緊密連接,彼此交融,互利共生。
時代造就企業,企業也成就着時代。當下時代適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國內外環境日趨複雜,一場全球疫情大流行,更是加速了各種問題的爆發。
而站在“十四五”的新起點,未來五年甚至十年,中國應當如何更好地應對變局,如何參與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也離不開每一個企業的躬身入局,與國家攜手共進。
回看過去這些年,中國經濟取得巨大的歷史成就,GDP總量不斷攀升,結構持續優化,互聯網創新經濟蓬勃發展……這都標註着中國國民巨大的智慧與韌性。
但同樣應當看到的是,這些成就中,依然有以生態為代價帶來的增長,低端產業佔不小比重,靠科技創新驅動的經濟增長,也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更要清醒地認識到,在全球化收縮的時代,中國的產業鏈、供應鏈還不夠穩定,在核心技術領域依然面臨“卡脖子”的風險……
這都是“百年未有大變局”之下,中國面臨的現實境況。“十四五”是中國極為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也是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征程的新起點,這不僅需要決策者繪就藍圖,也需要社會、企業以及每一個人抖擻精神,匯聚合力,向未來遠景邁進。
結合頂層設計對中國經濟未來的規劃,企業無疑大有可為,這也正是企業將自身經營與社會責任融為一體的絕佳契機。低碳轉型,消費升級,鄉村振興,以實體經濟為戰略基點,以科技自立自強為根本支撐……每一個領域,各行業企業都可以找到用武之地。而這,又絕不僅僅因為與其經濟利益重合——企業的入局,需要一種更高站位的家國使命感與振興民族產業的熱情。
企業創造財富,但一家企業更高階的價值,不是用財富來衡量的,而是取決於對社會的貢獻。
持有財富,或者掌握創造財富的資源,意味着要承擔社會責任,因為你所擁有的,本質上來自社會賦予的信任。
所以,企業與企業家就該始終以對社會的責任感與對國家命運的強烈關懷,投入到企業日常經營中。更何況,我們處在一個企業前途與國家命運愈加密不可分的時代。
當國外某些企業開始探索藍色宇宙,中國企業也自應有對星辰大海的追求。這星辰大海,就是在取得商業成功的同時,為社會分憂,為國家開拓。孟德斯鳩有言,有商業的地方便有美德,這“美德”,便是企業的社會責任。
□新京報評論員 王言虎
編輯 何睿 校對 楊許麗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