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最賺錢業務”2020大爆發,新增規模大增1.6倍,更多券商籌謀擴大業務,頭部券商集中度下降
財聯社(上海,記者 王可)訊,1月25日晚,中證協最新公佈的報告顯示,被稱為“券商最賺錢業務”的場外衍生品業務,2020年迎來井噴,新增名義本金、交易筆數、存續規模均出現翻倍增長;此外,前五大券商新增規模交易集中度出現下降跡象。據財聯社記者瞭解,更多券商正籌謀擴大場外衍生品業務。
2020年,券商場外金融衍生品業務新增名義本金累計47,597.06億元,同比增長162.41%;累計交易110,575筆,同比增長93.36%。此外,券商場外衍生品初始名義本金存續規模增長到1.28萬億元,同比增長105.26%。
此外,2020年券商場外衍生品新增交易集中度整體呈下降趨勢,顯示出頭部券商在這一領域的壟斷地位正在下降。券商收益互換業務新增規模集中度在2020年2月份達到98.56%的最高值,2020年10月下降到89.84%;券商場外期權業務新增規模集中度在2020年5月達到81.70%的最高值,2020年11月,這一數據創下年內最低值69.12%。
2020場外衍生品新增4.76萬億,同比增長162.41%
2021年1月25日晚,中證協公佈最新一期《場外業務開展情況報告》,披露2020年12月場外業務開展情況。
2020年12月,證券公司場外金融衍生品業務新增初始名義本金5,499.53億元,較上月增長171.75億元,環比增長3.22%;截至月末,未了結初始名義本金為12,780.50億元,較上期減少529.74億元,環比減少3.98%。
2020年,券商場外金融衍生品業務新增名義本金累計47,597.06億元,相較2019年全年累計名義本金18138.50億元已超出29458.56億元,同比增長162.41%。
2020年,券商場外衍生品累計交易110,575筆,首次突破11萬筆,相比2019年的累計57,185筆超出53390筆,同比增長93.36%。
從2015年以來券商場外衍生品年度累計新增名義本金來看,除2016年同比下降42.20%以外,2017年以來,近4年來券商場外衍生品年度累計新增名義本金持續增長,其中2019年和2020年累計新增名義本金增速均在100%以上,2020年增速和累積新增規模均達到創紀錄新高。
2020年券商場外衍生品迎來爆發,連續突破9000億元和1.2萬億元大關,場外衍生品初始名義本金存續規模由2019年底的6,226.54億元增長到2020年底的12,780.51億元,同比增長105.26%。
從2020內具體月份來看,除2020年2月份微降10億元外,2020年3-11月,券商場外衍生品初始名義本金存續規模連續增長,於2020年11月底達到1.33萬億元,2020年12月份,場外衍生品名義本金存續規模環比下降529.74億元,但依然維持在高位。
場外衍生品新增交易集中度整體呈下降趨勢
2020年,在名義本金新增規模、交易筆數、存續規模出現翻倍增長的同時,券商場外衍生品新增交易集中度依然維持在較高水平,但全年整體呈下降趨勢,顯示出頭部券商在這一領域的壟斷地位正在下降。
2020年12月,券商場外金融衍生品業務新增初始名義本金5,499.53億元,環比增長3.22%。其中,場外期權業務新增初始名義本金2,750.74億元,較上期環比增長2.07%;收益互換業務新增初始名義本金2,748.79億元,環比增長4.41%。
從業務集中度來看,2020年12月收益互換業務新增規模排名前五的證券公司新增初始名義本金共2,416.97億元,佔2020年12月收益互換業務新增總量的87.93%;2020年12月場外期權業務新增規模排名前五的證券公司新增初始名義本金為1,942.95億元,佔2020年12月場外期權業務新增總量的70.63%。
從全年走勢來看,場外衍生品新增交易集中度整體呈下降趨勢。券商收益互換業務新增規模集中度在2020年2月份達到98.56%的最高值,2020年10月下降到89.84%後,於2020年11月略回升至91.82%;券商場外期權業務新增規模集中度在2020年5月達到81.70%的最高值,2020年11月,這一數據創下年內最低值69.12%。
從業務開展場所來看,在2020年12月新增的5,499.53億元初始名義本金中,在櫃枱開展的規模為5,437.44億元,佔比98.87%,通過報價系統開展的規模為62.09億元,佔比1.13%。
截至2020年12月末,未了結初始名義本金合計12,780.50億元,其中,場外期權7,569.67億元,收益互換5,210.83億元。存續的場外期權標的以商品類(21.13%)、股指類(54.79%)為主;收益互換以其他類(52.68%)、個股類(20.62%)為主。存續名義本金規模較大的前五家證券公司在收益互換、場外期權中的全行業佔比分別為84.05%、64.98%,在整個場外衍生品業務中佔到66.65%。
從證券公司場外衍生品合約的交易對手情況入手分析,商業銀行、私募基金、其他機構是場外衍生品市場的主要買方機構。以名義金額計,在2020年12月新增互換交易中,私募基金、其他機構佔比較高,分別為28.26%、33.85%;在2020年12月新增期權交易中,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佔比較高,分別為59.22%、16.76%。
收益互換合約的標的構成,主要分為A股個股,以滬深300、中證500、上證50為主的股指,以港股、美股、境外期現貨為代表的境外標的。從組成結構來看,A股個股以名義本金為維度進行統計,佔比為28.36%;A股股指以名義本金為維度進行統計,佔比為13.32%;境外標的以名義本金為維度進行統計,佔比為34.07%。
期權合約的標的構成,主要分為以滬深300、中證500、上證50為主的股指,A股個股,黃金期現貨,以及部分境外標的。從組成結構來看,A股股指期權以名義本金為維度進行統計,佔比為63.47%;A股個股期權以名義本金為維度進行統計,佔比為5.52%;黃金相關期權以名義本金為維度進行統計,佔比為16.82%。
新規對交易商分級管理,場外衍生品業務成競爭突破點
2020年9月以來,場外衍生品業務市場發生多個重大事件,包括場外期權管理新規落地,以及首家外資券商進入場外金融衍生品業務交易商序列。
9月3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場外市場委員會在京召開全體會議,協會副會長孟宥慈出席會議並致辭,孟宥慈指出,下一步中國證券業協會將重點圍繞“系統搭建場外市場業務、場外衍生品業務自律規則體系;加強場外市場業務、場外衍生品業務監測監控;推動場外市場業務、場外衍生品業務發展”三個方面推進證券公司場外業務發展。
9月25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制定併發布了《證券公司場外期權業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在對交易商的管理要求中提道,證券公司參與場外期權交易實施分層管理,根據公司資本實力、分類結果、全面風險管理水平、專業人員及技術系統情況,分為一級交易商和二級交易商。
“最近一年分類評級在A類A級以上或B類BBB級以上,持續規範經營且專業人員、技術系統、風險管理等符合對應條件的證券公司,經協會備案,可以成為二級交易商;展業一年情況良好、未有重大風險事件的,可向證監會申請成為一級交易商。”
隨後,不到兩月的時間,新的場外期權業務二級交易商誕生。11月11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公佈第七批場外期權業務交易商名單,新增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為場外期權業務二級交易商。瑞銀證券符合上述“最近一年分類評級在A類A級以上”的要求,根據證監會公佈的2020年證券公司分類結果,瑞銀證券2020年級別為A。
東吳證券非銀分析師胡翔認為,在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衍生品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或成為券商差異化競爭的重要突破點。證券行業面臨業務結構調整,亟需打破同質化競爭的困境。在境內尚處於發展初期的場外衍生品極具突破性,市場發展勢頭強勁。對標海外衍生品市場,仍有較大空間。另外,衍生品業務的發展將拓寬券商佣金收入,豐富投資策略和風險對沖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