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預定利率3.5%的增額終身壽險並沒有如傳言般在6月30日集體下架,但新壽險產品的切換已經啓幕。7月6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近期平安人壽、陽光人壽、太保壽險、新華保險等頭部保險公司在壽險產品切換方面“蠢蠢欲動”。
綜合各家險企動作來看,分紅型保險產品有望接替增額終身壽險成為市場主打產品。不過,業內專家提醒,增額終身壽險的現金價值表寫入保險合同,實踐層面客户購買增額終身壽險的收益率是確定的,而分紅保險的紅利水平取決於經營情況,歷史分紅不代表未來,分紅是不確定的。
頭部險企率先切換新產品
此前,監管部門陸續召集保險公司進行窗口指導,要求壽險公司控制利差損,調整新開發產品的預定利率從3.5%降到3.0%。目前,預定利率3.5%的產品尚未完全退出市場,但頭部保險公司在壽險產品切換方面“蠢蠢欲動”。
具體來説,近日平安人壽和陽光人壽均推出了新產品,且產品類型均為分紅型。其中,平安人壽上線了一款名為“金越尊享分紅”的分紅型增額終身壽險,預定利率2.5%,消費者還可以享受保單紅利。陽光人壽則是分紅年金附加萬能險的設計組合。
力推分紅險也是太保壽險的選擇,中國太保2023年資本市場開放日上,太保壽險總經理蔡強就表示,該公司將藉助產品預定利率從3.5%向3%切換的時機,把分紅險作為下一步創新主打的產品來推動。
“分紅險一直是中國人身保險市場的主打險種。”據北京工商大學中國保險研究院副秘書長宋佔軍介紹,分紅險採用傳統壽險的定價,將保險公司經營所得優於定價假設的一部分通過分紅的方式與投保人共享,投保人得以獲得超過保險預定利率的收益。在2013年普通型人身保險費率市場化之前分紅險在人身保險市場“一險獨大”。
新華保險雖未公佈新產品類型,但也對未來的人身險市場“摩拳擦掌”。在近日召開的新華保險2023年年中工作會議上,新華保險總裁張泓也表示,公司在經營管理上也將搶前抓早,做好產品切換與策略銜接。
險企需強化負債管理
歷史總是相似的,1998年,在存款利率一路急速下行中,保險產品揮別了史上最高預定利率8.8%;2019年,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上限調整後,4.025%預定利率的保險產品幾乎絕跡,如今,預定利率3.5%的增額終身壽險也在不斷減少,而根據業內預測,分紅險有望“接棒”,成為下一個人身險市場的主打產品。
不同於增額終身壽險收益寫進合同,分紅險的收益存在不確定性。宋佔軍表示,分紅保險是通過分紅的方式給予客户額外收益。增額終身壽險的現金價值表寫入保險合同,所以實踐層面客户購買增額終身壽險的收益率是確定的,而分紅保險的紅利水平取決於經營情況,歷史分紅不代表未來,分紅是不確定的。
跨地辦理高利率存款、搶購增額終身壽險,在“降息”浪潮下,消費者對穩健型產品的追求更勝以往。分紅險優勢如何?是否真的能成為人身險市場的主打產品?有資深業內人士表示,在當前利率背景下,分紅險具有收益優勢,分紅險的預定利率較低,但相對穩定,同時,分紅險可以幫助被保險人積累長期的財富,並享受投資回報帶來的紅利。
上述業內人士進一步分析,分紅險的收益不僅依賴於保險公司的經營業績,還與保險公司的投資回報有關。未來能否接替增額終身壽險成為人身險市場的“挑大樑”產品,還需要考慮市場需求和競爭情況。但分紅險作為一種長期投資型保險產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潛力,有望在人身險市場中發展壯大。
值得注意的是,關於分紅險的產品信息披露,也有新的監管要求,原銀保監會發布的《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險產品信息披露規則》首次要求保險公司披露分紅實現率指標,同時取消高、中、低三檔演示利率表述,調低演示利率水平,該規則於6月30日起正式施行。
實際上,無論是增額終身壽險還是分紅險,都在考驗保險機構的資產配置能力。原銀保監會首席會計師馬學平近日表示,保險行業要強化負債質量管理,聚焦負債來源穩定性、結構多樣性、與資產匹配合理性、成本的適當性等方面,進一步強化負債質量管理;要讓產品供給多元化,防止過度集中引發風險;要更多關注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積極主動應對利率下行,防範利差損風險;要切實做好負債成本管控,防止成本過高引發流動性風險。
北京商報記者 嶽品瑜 李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