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沒那麼簡單——以色列與歐盟“能源合作熱”表象下的“冷思考”

由 度方針 發佈於 財經

  新華社耶路撒冷6月21日電(記者張天朗 呂迎旭)在歐盟決心擺脱對俄羅斯化石燃料依賴的背景下,近年來才從天然氣淨進口國轉型為出口國的以色列似乎找到了一條發展對歐關係的新途徑——能源領域合作。繼與德國簽署能源合作協議後,以色列本月又與歐盟、埃及簽署為期五年的三方協議,商定將以色列開採的天然氣經埃及液化後出口歐盟。

  5月18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委員會總部宣佈旨在減少對俄羅斯化石燃料依賴的一攬子投資計劃。(新華社記者鄭煥松攝    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14日訪問以色列時説,歐盟決意擺脱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正在探索加強與以色列能源合作的方式。歐盟委員會數據顯示,俄羅斯2月24日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前,歐盟40%的天然氣供應依賴俄羅斯,這一比例現已降至約26%,歐盟希望到年底時降至13%。

  以色列本世紀初以來在地中海東部勘探發現大量天然氣資源,近年來尋求繼續增加海上氣田產量,並計劃與希臘、塞浦路斯等國家合作,鋪設長約1900公里的管道,將東地中海所產天然氣輸送至歐洲市場。目前,以色列向埃及出口天然氣,其中部分被加工成液化天然氣,再出口到歐洲國家。

  以色列與歐盟在能源合作領域頗有一拍即合之意。前以色列駐歐盟大使奧代德·埃蘭對新華社記者表示,以色列不僅可以借能源合作修補十餘年來處於低谷的對歐關係,也可加強與鄰國埃及、約旦的關係——埃及是以色列天然氣輸往歐洲的中轉站,約旦也能賺取輸氣管道使用費。

  3月27日,以色列總理貝內特在耶路撒冷出席新聞發佈會。新華社/基尼圖片社

  不過,分析人士指出,以色列向歐盟出口天然氣前景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首先,以色列可供出口歐洲的天然氣規模有限。以色列能源部數據顯示,地中海東部“塔馬爾”和“利維坦”兩大氣田去年產天然氣195億立方米,其中123億供給國內,72億立方米出口約旦、埃及,這一規模與同期俄羅斯對歐出口的1550億立方米不可同日而語。以色列沙蒙工程學院化學工程教授阿迪·沃爾夫森直言,受產量限制,以色列難以在歐洲擺脱對俄能源依賴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其次,以色列對歐出口天然氣成本高。鑑於液化天然氣出口歐洲成本較高,以色列一直考慮通過地中海海底管道將天然氣送往歐洲,並一度與希臘等國達成建設管道協議,然而項目施工成本高、技術難度大,原定出資方之一的美國已退出投資。以色列現正與土耳其討論鋪設海底管道事項。不過,由於兩國在諸多領域依然存在明顯分歧,關係時好時壞,項目能否順利推進並不明朗。

  再次,以色列到爭議區域“搶氣”增加衝突風險。為增加天然氣產量,以色列鑽井船本月初開進與黎巴嫩存有爭議的地中海東部“卡里什”天然氣田,並計劃在下半年啓動開採天然氣。此舉招致黎方強烈抗議。黎以劃分海上邊界談判的黎方代表巴薩姆·亞辛警告,做出回應的決定權握在黎方手中。這一爭端也為以色列增產天然氣計劃帶來不確定性。

  2020年1月2日,在希臘雅典,希臘、以色列、塞浦路斯三國政府簽署東地中海天然氣管道協議,以將以色列產天然氣輸送至歐洲,增加歐洲能源進口渠道、提升歐洲能源安全。圖為協議簽署現場。(新華社發,馬里奧斯·羅洛斯攝)

  綜上考慮,在可預見的未來,以色列天然氣出口規模無法填補歐盟“戒掉”俄羅斯能源後產生的巨大缺口。正如沃爾夫森教授所言,“認為‘我們將會拯救歐洲’一類的論調都是自欺欺人”。對以色列而言,相比經濟收益,對歐出口天然氣更為重要也更為現實的意義在於修補對歐關係,提升地緣政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