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離觀察中國經濟:堅定信心,穩定外貿基本盤

堅定信心,穩定外貿基本盤(新論)

——近距離觀察中國經濟②

在今年兩會的“部長通道”,商務部部長鐘山表示“外貿外資基本盤一定能夠穩住”。前段時間,海關總署發佈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進出口貿易的表現超乎預期。4月當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為2.5萬億元人民幣,僅比去年同期微降0.7%;其中,出口1.4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升8.2%。這説明,我國出口改善的趨勢已經出現,貿易結構持續優化。

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貿易帶來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4月份我國貿易好於預期,殊為不易。我國出口小幅上升,主要有3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國內企業復工復產步伐加快,疫情防控期間積壓的訂單陸續交付;二是出口市場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對東盟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出口保持較快增長;三是抗擊疫情的醫療物資出口增加。這些因素都説明,儘管面臨各種風險挑戰,但我國外貿韌性足、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沒有變。

我國進出口的表現,有力回擊了甚囂塵上的所謂“脱鈎”言論。我國進出口取得的成績、展現出來的韌性,在贏得口碑、激發信心的同時,更助推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牢牢留在中國。我國在全球範圍內率先控制住疫情,這為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創造了條件。與此同時,中國具有最完備的工業體系,對於供應鏈條長、生態圈複雜的產業來説,留在中國是最佳選擇。

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未來的風險挑戰。一方面,外貿企業依然面臨在手訂單取消或延期、新訂單簽約困難、物流不暢等諸多問題;另一方面,疫情蔓延對全球經濟和貿易帶來巨大沖擊,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明顯增多。有效應對外部衝擊,需要我們堅定不移推進經濟全球化進程,堅定不移擴大開放。

從制度層面,要營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更加開放、更加便利、法治程度更高的營商環境。推動從成本優勢向以人才、資本、基礎設施、技術、服務、品牌為核心的綜合競爭優勢轉變,提升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綜合實力,培育對外開放的新優勢,增加外資吸引力,從而為更高水平擴大開放提供有力支撐。同時,堅持雙邊、多邊和區域次區域開放合作,做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後續工作,推動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中日韓自貿區等早日達成,推進亞太自貿區建設;進一步優化國際市場佈局,鞏固和提升中國在全球市場中的份額與影響力。

從貿易結構來看,要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夯實服務業對外開放的基礎,要進一步推動服務貿易的自由化、便利化,建立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提升東部地區、自貿試驗區在擴大服務貿易開放中的引領作用,加快推進與更多國家建立服務貿易的合作機制。同時,進一步加大高附加值出口產品比重,推動貿易伙伴多元化,減少對發達國家的依賴。在產業佈局上,主動引導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重構,從而既可以依託巨大的國內市場需求,主導形成市場驅動型全球產業鏈,也可以依託整體科技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主導形成生產驅動型全球產業鏈。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

高凌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96 字。

轉載請註明: 近距離觀察中國經濟:堅定信心,穩定外貿基本盤 - 楠木軒